<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夕霞晚照桑榆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朱超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志强老师的书名《夕霞晚照集》,取自“夕霞晚照桑榆美,霜染红枫胜杜鹃”诗句中的前四个字,也符合沈老师年纪所写作品的结集。“夕霞”的“夕”,谐音西,沈老师住在上海的西面,晚霞夕照,显现出一种大自然美丽景象。而沈老师那优美的文笔,着实在上海西部的安亭,通过杂志、报刊和网络,映照辐射到了上海,甚至更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认识沈志强老师有10多年了,那是王元昌老师组织的安亭民俗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一年一、二次会议中,开会时见面叫应而已。真正熟悉,则是在我组织嘉定文学协会之时,他也参与创始发起的。那时协会成立时的宗旨,是用几年的时间,走遍嘉定地区,抒写嘉定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事迹,包括目暏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都是写作的范围。固然,从2019年底开始,协会用了不到4年期间,写作和出版了八卷《嘉定文学》杂志,其中20万字一卷,累计八卷,总160万字左右。沈老师是其中创始人之一,更是骨干,写作和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花桥和安亭两镇,前些年掘起一个西桥东亭文化交流促进会(注:“西桥东亭文化交流促进会”是协会申请时名称,后来批下来的正式名称为“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交流促进会”,但约定俗成,大家都叫申请时名称)的民间组织,会刊名称就叫《西桥东亭》。那时起的一段时间,因缺少杂志主编,便诚邀我担任。那时起,由我组织编委领导班子,也邀请沈老师参加。而他,在这一期间,则是编委中一个写作勤奋,才思敏捷,出手很快,写的文章又很拿得出手的一位作者。75岁以上的人,竟然和我们相对年轻的作者一样,能够快捷、准时、及时地写出编辑所部需的作品。因而,编辑的杂志中,主流作品中少不了沈老师的许多文章。后来《西桥东亭》杂志改为《双城人文》杂志,沈老师还是编委,写文章还是快枪手。我前两年发起组织文笔精华研究会,在网络上搭建《文笔精华微刊》,出版《文笔精华》杂志,沈老师一直支持我,他不仅加入研究会,更是写了不少活动和书评类的研究文章。</p><p class="ql-block">现在沈老师80多了,他把这几年所写的文章逐一收集起来,汇总成一本集子,名字取为《夕霞晚照集》,算是一个完满的总结。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从2019年底写作与发表至今,算起来7年,实际5年2个月时间;也可以说,这是沈老师一生喜欢写作,在晚年这一段时间所留下的让人们最值得纪念的文章精品和结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2019年12月15日,嘉定文学协会在我和沈裕慎老师等发起,经过近两个月的商讨、奔波、酝酿,终于正式成立了。我首先祝贺协会的成立。这是一份向新年(2020)献上的大礼啊。沈老师写了“新年献大礼——祝《嘉定文学协会》成立随想”一文,他说:</p><p class="ql-block">“为了使协会工作顺利开展,秘书长朱超群先生在成立大会讲话中提出了‘聚会、交流、采风、提高’的八字方针。作为协会会员的我,当然感到高兴,但也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我原来只是安亭民俗文化研究会的一员,考虑的只是安亭范围内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历史风貌和历史人物,现在要考虑的却是整个嘉定区范围的历史人文,这是多大的变化呀! 地域范围起码扩大十倍多,人文资料不知要扩大多少倍呢。对我这个高年龄层的会员来说,光学习还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智力不够呢。但作为协会会员,必须把眼界扩大到全区范围,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安亭镇了。扩大眼界,熟悉全区,是我们协会每个会员必须做到的事和必须要做到的要求。”</p><p class="ql-block">他还发言表示:嘉定有“教化嘉定”的雅称。在当今新时代,如何发挥好“教化嘉定”的作用,如何掌握好“教化嘉定”的尺度,更是我们协会每个会员值得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我们既要传承“教化嘉定”的好传统,又要符合新时代教化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去挖掘历史,鼓励大家,用新时代的三观去歌颂新风貌,描绘复兴梦。</p><p class="ql-block">《嘉定文学》杂志第一卷出版,沈老师就写了热情洋溢的文章“以文会友情更深——读《嘉定文学》创刋号有感”,他说:</p><p class="ql-block">“对创刋号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嘉定文学》是书号版的,是32K本的,便于携带翻阅,可以随身阅读。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惊喜。我在祝协会成立随想的《新年献大礼》一文中,对《嘉定文学》的设想,还是‘杂志创刋号’尽早出版,我一直以为是杂志式的16K本的。没想到拿到的竟是书版本的,封面又是如此的典雅古朴,古塔古屋古树作为主图和底座,显得既庄严突兀,又墩实厚重。而副秘书长陈守珏书写的红字《嘉定文学》四字,显得清秀灵动,落款和印章则显得古朴庄重。横排的拼音字母和主编朱超群的名字,又显得明晰突目,色泽又主次有分。左则上下两端两厘米长一厘米宽的酱红色边框,更显得庄重稳固。出版社的名称安排在右下角,正好填补了右下边的空白。而‘第一卷’中的‘一’字,用红底圆形印衬凹形‘一’字,反显得醒目,视觉上成了凸形‘一’了。反正,手捧新书,初见封面,便真的让我心里有一惊的感觉。封面设计太好了,谁见了能不喜爱呢!”</p><p class="ql-block">沈老师对杂志的认可和惊喜,和大部分协会会员和外来读者一样,是对协会杂志的充分支持和肯定。</p><p class="ql-block">为此,协会在以后的近四年实践中,主编了8卷《嘉定文学》杂志,其中沈老师写作和投稿发在杂志和网络上有份量的作品几十篇,如“新年献大礼——祝《嘉定文学协会》成立随想”、“忆安师附小”、“安亭古桥井亭桥”、“归有光与亦师亦友的吴纯甫”、“‘震川先生’与‘六泉先生’亦师亦友的情谊”、“‘安亭张氏’‘始为儒’的张祯”、“从张情的‘一家亲’说起”、“《項脊轩志》的写作时间”、“‘世美堂’究竟在哪里”等,他特别对安亭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有深入研究,现在看来,他的许多文章都是很有挖掘和探索价值的地方文化作品。家乡新近刚出版的《千年古镇安亭》一书中,收录他的许多这期间所写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在嘉定文学协会、西桥东亭文化交流促进会和文笔精华研究会的各项活动中,沈老师都是主动写作,领先一般作者所写作品,他是一位对主编意图领会快、写作勤、写出优秀作品的作者之一。协会组织活动只要有他参加,一般来说,几天之内,必有他的文章发表。嘉定文学协会采风南翔,沈老师写了“重游古猗园”,采风马陆,沈老师写了“马陆印象”,文笔精华研究会与西桥东亭文化交流促进会合作,在花桥连续组织八次文化讲座,沈老师每次参加,每次会后写听课随感。文笔精华研究会多次组织作者作品研讨会,沈老师也总是写读者感想,或参加书评发言。如钱坤忠新书《岁月的锚链》召开研讨会,他写“岁月就是篇美文——读钱坤忠《岁月的锚链》”;卫润石新著《2020世界大瘟疫——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全球疫情》召开研讨会,他写“这是本极具史料价值的书——读卫润石《2020世界大瘟疫——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全球疫情》”;宋长星新书议事散文集《民生日记》召开研讨会,他写“记民生实事抒人民真情——初读宋长星《民生日记》”一文;木子老师出版新诗集《辛吉夷集》,他写“诗在前方——赞诗人木子《辛夷集》”一文;沈老师写的文章还有许多,不一一例举。</p><p class="ql-block">沈老师不仅善写书评,而且写得真诚、真实,分析作品有学者的水准,加上文笔好,很受作者欢迎和喜爱。近年来我陆续出版的小说集、自传体创作谈、散文随笔集《同学梦》《人文春秋》《人文散记》《人文序跋》《人文情思》《人文情悟》《人文公益》以及主编的几本文集,他都写过书评;沈裕慎赠书《风荷忆情》、俞娜华赠书《天道人事》、宇杨赠书《足迹悟道》、胡德明赠书《岁月有痕》等,他都先后写了书评。</p><p class="ql-block">沈老师的写作题材相当宽广,在新冠疫情封控时期,他写了许多宣传正能量的文章。他对文友很关心,还写过如“身残志坚摄影师——读夏梅珠《说说我的心里话》有感”一类的激励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志强老师自己说,他曾用笔名吴达,是上海嘉定安亭人。1943年生,已是奔八的人了。一生从事中小学教学,爱好数学,教的却是高中语文,是历史开了个玩笑。他曾参与编写过《安亭志》,地方报上、上海浙江教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也与人合编过书。现任《双城人文》杂志、《文笔精华》杂志编委,嘉定文学协会副会长,文笔精华研究会会员。他的心愿是能为家乡留下一点文墨痕跡。</p><p class="ql-block">《夕霞晚照集》一书按写作年份和日期排列,分为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七个小辑,附诗歌部分,实际可算八辑。所收文章107篇,附诗歌4首,累计31.5万余字。我所写的序言不计算之内。</p><p class="ql-block">沈志强老师的作品,若细分写作内容,可排列出他主要写当地名胜和历史人物史迹方面的研究,包括他所亲历的各种活动后所写散文随笔和阅读书籍后的书评等。</p><p class="ql-block">沈老师写作认真,文笔细腻,更可以说他对文学的敬重和一丝不苟。他的写作实践,主要在70岁以后,现在竟然留下一笔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广大文学作者与读者的学习和敬仰。</p><p class="ql-block">为此,我为沈志强老师写下此文,并作代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5日</p><p class="ql-block">(作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为《双城人文》杂志、《文笔精华》杂志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