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62072984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人会想到,在沂蒙山纪王崮这段沾着湿泥的夯土墙,藏着春秋最动人的倔强——两千七百年前,一个亡国的国君带着族人在此筑城,把小国的最后一口气,活成了历史里的硬骨头。今天,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触摸这座“天上王城”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秋十月,连日的阴雨像被按下了循环键,朋友圈里满是摄友们对着灰蒙蒙天空的叹息,我也早已习惯了镜头里缺少光影的沉闷。直到泰安市摄协群里弹出“十月十三,去临沂沂水天上王城采风”的通知,群内瞬间炸开了锅,期待与担忧交织——谁也说不准,这场“天雨包月”的魔咒,会不会在那天准时应验。但众摄友都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参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巴车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来到了沂水天上王城景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餐后,天气依然阴沉沉的,我连相机都没带,只把VIVO手机握在手里就随同大家向纪王崮出发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索道、乘魔毯,登上崮顶,与众摄友浏览了崮顶的一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表演。观看了人文纪实《王者之战》,抽象的主题和现实的表达,尤其是导游的介绍让我对这个地方开始关注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上王城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山东十佳文化产业项目。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沂蒙山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七十二崮”的奇观,崮的特点是山顶平缓、周身陡峭,呈桌状山体,是沂蒙地质的标志性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上王城景区所在的纪王崮,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因“纪侯去国居此”而得名。登临崮顶可俯瞰群崮争雄,感受崮形地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王崮海拔577.2米,顶部阔大,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主要景观有古城墙:由巨石垒成,石块坚硬,历经数千年风雨仍巍然不动,是当年纪王为抵御外敌而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元台:是当年纪王祭祀的平台,台上有东夷族部落鸟夷的图腾玄鸟,也是纪王带领群臣子民盟誓的地方。另外就是一些人文景观。譬如天池、民俗表演、还有就是人文纪实《王者之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文纪实大型表演《王者之战》讲述的就是纪王兵败后,率领部族来到沂蒙山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夷族部落鸟夷的图腾——玄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地方,可是真有千年历史故事的!”当地向导的声音适时响起,瞬间拉回了我们的注意力。他指着脚下的夯土城墙介绍,这里并非凭空修建的仿古建筑,而是春秋时期纪国的最后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 导游边走边介绍说,相传春秋时期, 山东除了鲁国,齐国之外,还有很多小诸侯国,其中就有个纪国。据考证这个纪国就坐落在现在的山东潍坊市的寿光附近,那里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食盐,百姓富足。而盐在春秋时代是非常紧缺的战略资源,故而齐国对纪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觊觎良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867年,纪国的国君纪侯向当时的周天子告了一状,说齐国国君荒淫无道,有违君子之风。周天子借机用大鼎把齐国公给堵了。堵了他的路,丢了他的人。齐国国君怀恨在心,发兵攻纪,一路追杀,逼得纪国国君带着大臣、部族弃国仓皇而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惊慌失措的君臣一路狼奔豕突,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前程茫茫,不知所向。突然有一天,天上飞来一只玄鸟,把他们引到沂蒙山这个地方。纪国的国君一看,这里好啊,这地方老百姓不光能生产,而且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于是他们就在这儿安营扎寨、繁衍生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记载,纪国被齐国所灭,亡国的纪王率残部辗转至此,依托沂蒙山区的险峻地势筑城而居,“天上王城”便是后人对这座山顶古城的称呼。曾经的纪王城,是残部休养生息的堡垒,也是春秋诸侯争霸史中,一个小国最后的屈身之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的考古发现,更让这座古城的历史有了实据。向导说,2003年当地进行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山顶发现了完整的城墙遗址、宫殿夯土基址和墓葬群,出土的陶片、青铜器残件,经鉴定均属于春秋时期,与史书中纪国灭亡后的记载完全吻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当年的春秋古墓中,总共出土了870多件文物,其中仅青铜器就186件,还有90多件玉器,其中9件属国宝级,非常珍贵,现在收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这些深埋地下的遗存,不仅证实了“纪王迁都沂蒙”的传说,更让天上王城成了研究山东地区春秋时期小国历史的重要遗址。但在挖掘中,怀疑是纪国国君的墓中却一件珍贵文物都没有发现。这事成为纪王崮三大未解之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解之谜 之二 :古城墙已存在2700年了,而秦始皇所建的秦长城也不过2200年。这些修筑城墙的巨大的石头,很明显它和本地石头是有区别的,是从外边运进来的。但是在当时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悬崖之上这些巨石是怎么运上来的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大谜团便是这山上的泉水。老百姓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天上王城山顶上的泉水就印证了这一点。从山顶到山下,关键还很甘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山下的村庄里,至今生活着一个特殊群体,即世代相传的守墓人。 2700年来,他们精心看护着自己老祖宗的坟墓,历代的盗墓者都难以盗掘这里的春秋墓群。2014年,这项遗址发现被国家文物总局评定为全国考古遗址十大发现之一。向导的的介绍,引起了我对这个地方的浓厚兴趣,竟然后悔不带相机上山了。好在我的VIVO手机远近都能适应,拍摄了了应当记录的场景。留待回家后按图索骥,加强对这个考古发现的深入探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690年,纪国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句轻飘飘的话,藏着一个小国在诸侯争霸里的挣扎。 纪国被齐国所灭后,亡国的纪王没有投降,而是带着不愿臣服的族人,一路辗转逃到这沂蒙山顶。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没有华丽的宫殿,先筑城墙抵御追兵;没有肥沃的土地,便在山间开垦梯田求生。如今我们站着的这片山顶平地,当年是纪王与族人休养生息的城池,也是他们对抗命运的“王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王宫里有演出。趁着大家边看演出边专注拍摄的间隙,我绕着王城走了一圈,才发现这座“古城”早已不是考古报告里的遗址模样。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建设:复建的纪国王宫还原了春秋时期的建筑风格,里面的编钟表演、礼仪展示能让人直观感受古纪国文化;山间修了安全的步道,沿途设置了历史解说牌,连游客中心都融入了夯土、青铜等元素。最让人惊喜的是,遗址核心区并没有被过度商业化,考古发掘过的探方被妥善保护起来,隔着玻璃能清晰看到土层里的遗迹,这种“保护与展示并重”的思路,让千年王城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了亲近游客的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复建的纪国王宫 ,既是浏览场所,也是景区表演团体的演出场地。灰黑色的瓦当、木质的廊柱,没有过度的雕梁画栋,倒透着几分朴素的倔强。殿内传来编钟的声音,叮叮当当,不似宫廷的奢华,更像山野间的回响——或许千年前,纪国的乐师也曾在这样的午后,为坚守的纪王及部族奏响过相似的乐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场演出就是适才说的那场大型人文纪实 表演《王者之战》。内容不外乎表现的就是纪王兵败后,玄鸟引路,纪王率领部族来到沂蒙山,筑城纪王崮,金戈铁马,抵御外敌侵犯、巩固城防的故事。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暮色临近,我站在纪王城头,望着山下被薄雾笼罩的齐鲁大地。两千年前,纪王或许也曾站在这里,望着齐国的方向,是担忧追兵,还是在盘算如何让族人活下去?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用倔强筑起的城池,会在千年后被重新发现;更不会想到,曾经的“最后堡垒”,如今成了人们触摸历史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夜幕漫过沂蒙山顶的城墙,我突然读懂了“倔强”的模样:不是金戈铁马的张扬,是亡国纪王带着残部,一筐土一筐土筑起的城池;是千年后,陶片与青铜在泥土里,仍守着“纪国曾在这里”的秘密。这趟纪王城之行,比光影更难忘的是历史的骨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返程时,我的VIVO手机拍摄的照片里没有期待的光影,却装满了沉甸甸的故事。纪王城的动人,从不是因为它有多宏伟,而是因为它藏着一个小国的不屈——在大国争霸的洪流里,它或许渺小,却用一座山顶城池,把“倔强”两个字,刻进了春秋的历史里,刻进了纪王城——一个春秋小国的最后倔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期待明日纪王崮的日出璀璨辉煌。(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拍摄:静观云涛 行者 秋知一叶 天湿了天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案:天湿了天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音乐:西风(史岩陶笛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25年10月17日编辑完成于家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