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光山行

光州石翁

<p class="ql-block">  天公作美,阴雨连绵多日后骤然放晴,阳光洒在豫南的红土地上,10日14日一早,我随着潢川县老年诗词研究会的诗友们,踏着湿润的泥土,怀着一颗颗敬仰的心,走进了素有“红色首府”之称的光山县。这一趟红色之旅,仿佛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处遗迹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首站抵达白雀园明清街。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两旁明清风格的建筑默然矗立。行走其间,时光仿佛倒流。这里不仅是古商埠,更是“白雀园大肃反”的历史见证地。指尖轻抚斑驳的砖墙,仿佛能触到历史的悲怆与沉重。它无声地提醒我们,革命的道路从来充满荆棘与考验,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走向了最终的成熟与壮大。</p><p class="ql-block"> 肃穆的心情延续到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高耸入云,在阳光下庄严肃穆。我们列队肃立,深深三鞠躬。那一个个镌刻的名字,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长眠于此,将最宝贵的青春与热血,永远融入了脚下这片土地。这一刻,“牺牲”二字有了最具体、最沉重的分量,让人喉头哽咽,心生无限追思。</p><p class="ql-block"> 车行至王大湾会议旧址,青砖灰瓦的清末民居,前文氏祠堂。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此召开的会议,被喻为解放战争的“古田会议”。站在简朴的会议室里,当年决策者们在此统一思想、整肃军纪的场景仿佛重现。它告诉我们,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清醒的判断、钢铁的纪律,是力挽狂澜、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p><p class="ql-block"> 午后登临花山寨,这里不仅是周代古城遗址,更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站在寨墙之上,极目远眺,山峦叠翠,秋色尽染。遥想当年,红军将领们在此处决断,开启战略转移的壮丽篇章。历史的雄浑与自然的壮美在此交汇,让人心潮澎湃,深感战略眼光与决断勇气何其重要。</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是五虎岔羊战斗纪念地。没有宏伟的建筑,只有山丘、田野和几间屋的展览馆和那座无声的纪念碑。1946年,中原军区部队在此浴血突围,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漫步在这片曾经枪林弹雨的土地上,耳畔仿佛响起冲锋的号角。正是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点燃了埋葬旧世界的燎原星火。</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归途。这一天的参观,如同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历史课。从白雀园的悲壮到王大湾的决断,从花山寨的远见到五虎岔羊的枪声,光山这片热土,用它深沉的红色记忆,洗礼了我们的精神。那首在心头酝酿的诗句,终于成形:</p><p class="ql-block"><b> 《乙巳秋日谒光山红色旧址感怀》</b></p><p class="ql-block"> 雨霁光山访旧踪,</p><p class="ql-block"> 红旗故事叩心胸。</p><p class="ql-block"> 白雀园前哀碧血,</p><p class="ql-block"> 王大湾内仰青松。</p><p class="ql-block"> 花山决策烟霞暖,</p><p class="ql-block"> 五虎鏖兵剑气冲。</p><p class="ql-block"> 热土峥嵘诗卷里,</p><p class="ql-block"> 千秋浩气化长虹。</p><p class="ql-block"> 是的,先烈们的千秋浩气,已化作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长虹,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也必将辉映后世,万古长存。</p><p class="ql-block"> 光州石翁写于读石斋</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p> ▽白雀园明清街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 ▽王大湾会议旧址 ▽花山寨 <p class="ql-block"> 光州石翁编辑于读石斋</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