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之庐山(二)

黄河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早餐后,7点50分从庐山会议旧址乘景交,依次游览了花径、锦绣谷、美庐、庐山博物馆(毛泽东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  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简称庐山风景区,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牯岭镇境内的旅游景区。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座地垒式断块山。景区内气候宜人,植被葱茂,形成了瀑泉、山石、植物、地质、建筑等多类景观,共有景区12处、景点37处,各种景物景观370个。主要景点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区的游览中心。</p><p class="ql-block"> 2007年5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花径,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花径里有个湖,叫作花径湖,就是现今的“如琴湖”。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p> <p class="ql-block">  花径公园占地面积36.5公顷,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350米是庐山主要景点之一。817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游览至此,咏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时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此地因诗而得名,故又称白司马花径,现园内有花径亭、白居易草堂、觅春园等景点,是集山水、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 白司马花径</p> <p class="ql-block">  花径石刻包括刻石、碑刻和建筑附属刻铭三种,分布于庐山花径公园近,共计12条。1929年汉阳人李拙翁发现白居易“花径”石刻后得以开发,现为庐山著名景区之一,其中还有民国时期武汉巨商朱植圃在其购建别墅内题刻“甘泉”和“甘泉一勺”,花径公园石坊门柱上刻有李拙翁的对联一幅:“花开山寺,咏留人间”。</p> <p class="ql-block">  为四柱方亭,坐东北朝西南,边长6.5米,高6米,攒尖铁瓦顶,亭中设石桌石凳。1927年夏,长期隐居庐山的李凤高(字拙翁),偶发现“花径”石刻,为保护石刻和纪念白居易,李凤高等人捐资修建景白亭。为经当时八十高龄的陈三立欣然撰写《景白亭记》。</p> <p class="ql-block">  麦吊云杉:树龄150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 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 锦绣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是由第四纪冰川刻切形成的冰川槽谷,长约1.5公里,为庐山1980年新辟景点。因谷中四季繁花似锦而得名,主要景点包括天桥、险峰、仙人洞、御碑亭等,所在庐山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该谷自东晋起为高僧慧远采药处,北宋王安石曾赋诗描绘春景。明代传说朱元璋遇险时金龙化桥相救,形成天桥奇观。现存九十九盘古道及欧阳修《庐山高》诗刻、王守仁书法石刻等遗迹。游览路线沿绝壁修建,全长约1.5公里,可观赏断崖、石林等冰川地貌与云雾景观。</p> <p class="ql-block"> 庐山天桥是江西庐山风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其得名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事活动传说直接相关。该景观依托天然石梁形成独特地貌特征,与御碑亭共同构成反映鄱阳湖战役历史记忆的遗迹群,作为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组成部分,展现了自然地貌与人文传说相融合的文化特质。</p> <p class="ql-block">  天桥是冰溢口遗迹,传说为天降金龙化成虹桥救朱元璋处。</p> <p class="ql-block">  狮子口悬崖因其形如狮子张口,故名。该崖在冰后期经风化过程中,砂岩沿剪切节理崩塌而形成,远观若一头雄狮卧岗。</p> <p class="ql-block"> 好运石</p> <p class="ql-block"> 无险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  ‌ 庐山险峰是庐山著名景点之一,海拔1025米,地势险要,可俯瞰锦绣谷全景及九江市景‌。 ‌</p> <p class="ql-block"> 补贤门</p> <p class="ql-block"> 补贤门</p> <p class="ql-block"> 谈判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 谈判台:1946年7月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曾八次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国党政府王席蒋介石。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谈判之处。</p> <p class="ql-block"> 梵音泉</p> <p class="ql-block"> 同舟共济</p> <p class="ql-block"> 观妙亭</p> <p class="ql-block">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派使者来庐山寻找曾帮助过他的周颠仙等人,因来山寻找未果,便在此地修建“访仙亭”。后毁。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将领夏斗寅在原访仙亭基地旧址上重新修建一亭,名“观妙亭”。石结构,六角,攒尖顶,石板瓦,单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是南华纪(距今8亿~6.8亿年间)砂岩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有一组陡倾的节理面和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因而有了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并得名仙人洞。不同诸多朝代摩崖石刻至今依旧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天泉洞</p> <p class="ql-block"> 甘露</p> <p class="ql-block">  洞天平安钟 匡庐祈福地</p> <p class="ql-block"> 佛手岩</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石刻有刻石、碑和建筑附属刻铭三种,分布于仙人洞景区入口至锦绣谷天桥的游步道两旁,共计53条,此石刻群以仙人洞洞口右侧南宋时期的“佛手岩”题刻时间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仙人洞入口处的.“纵览云飞”。</p> <p class="ql-block">  石松堪称匡山一奇景。此处左侧峭壁巨石凌空而卧,似剑直插锦绣谷,又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为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针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展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此处为旅游、摄影之佳处。</p><p class="ql-block"> 卧石上石刻:纵览云飞 豁然贯通。</p> <p class="ql-block"> 御碑</p> <p class="ql-block">  《周颠仙人传》碑简介</p><p class="ql-block"> 碑为明洪武帝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撰文敕建。高3.6米,宽1.3米厚0.2米。“周颠仙人传”,正文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原文约计2000余字。</p><p class="ql-block"> 碑中记述:周颠为建昌人,十四岁患颠疾,乞食于南昌市井。三十岁时口出异言南昌将乱,不久陈友谅入南昌作乱。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外出督工,周颠主动与之接近,胡言乱语,衣衫破烂,并不时伸手于衣内捉虱子。于是朱元璋以大缸煮之,又饿其二十三日,以试其有无异术。朱元璋准备西征九江,特询问周颠并带之一起前行,兵入安徽境内时无风,舟师难行,问之周颠,言只顾前行。不久,风起,朱元璋大军遂长驱直达小孤山,在彭蠡之战中大胜。之后,周颠便隐庐山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 过了四年,朱元璋患疾几乎去世,周颠托人送药救治,病愈,精神日强。朱元璋很想再见周颠,但一直未果,只闻周颠在庐山石壁留有仙诗: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p><p class="ql-block"> 碑阴是朱元璋写给天眼尊者、周颠仙人、徐道人、赤脚僧四位仙人的祭文,以表对他们的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是一栋庭院占地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916平方米为二十世纪初欧式风格的建筑别墅。始建于1903年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1933年宋美龄将别墅连同整个院落购得。1948年8月,蒋介石在院内巨石上题刻“美庐“二字别墅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的建筑风格和庭院布局堪称庐山别墅的精品。上、下二层的别墅主楼造型朴实典雅,别具风格的附房和长廊错落有致,形成优美而又富有变化的建筑群体。四季繁花,异步一景,院内树影婆娑,名木娇花不乏精品,姊妹金钱松有庐山同品种树本之冠,玉兰花洁白高雅,宋美龄女士栽植的美国凌霄花,藤萝牵绕,弥漫整个长廊屋顶。院内防空洞、冷浴池、泉井、竹林等保持如故。</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庐山曾一度称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美庐别墅则为“总统官邸”。抗战初期周恩来在此同蒋介石谈判和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放后,毛泽东在此曾多次住过,留下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足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开放参观的各陈列室、卧室、会客厅等,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美庐别墅,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见证了近现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 美庐</p> <p class="ql-block">  1903年英国人巴莉购地建造了此别墅。1933年8月,蒋介石夫妇入住,并在别墅西侧扩建了一层房屋,并用通道、外廊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蒋介石曾多次在此主持召开会议和召见外国使节。解放后别墅收归国有。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下榻。后郭沫若、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亦曾在此休息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常在这间客厅召见《党国要员”接见外国使节或记者。</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中共代表周恩来两次在这里与蒋谈判共商抗日大计,促使蒋在庐山发表抗日谈话,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莫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间屋原是宋美龄女士的卧室。蒋介石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时,曾以此为作战指挥室,并布置了沙盘模型和作战地。</p><p class="ql-block"> 此间屋内的家具,是蒋、宋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美国早期冰箱,标牌有“煤油冰箱字样,用煤油为源,启动压缩机制冷。</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受过多学科的高等教育,修完文史哲等课程,还学习音乐美术等科,这是她在“美庐”时用的钢琴。</p> <p class="ql-block"> 金钱松</p> <p class="ql-block">  马歇尔八上庐山:抗战胜利后,内战发动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庐山调停国共两党争端,蒋介石都是在美庐会见他的。</p> <p class="ql-block">  芦林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地处海拔1040米,是1955年建成的人工湖。该湖原为第四纪冰川期的冰窖,1954年在玉屏、星洲两峰间修筑高32米、长120米的芦林大桥形成水库,水域面积9万平方米,蓄水量120万立方米,现为牯岭镇主要水源。</p><p class="ql-block">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湖体由芦林大桥拦截而成,桥身设五孔溢洪道,泄洪时可形成人工瀑布。湖心建有两座亭状建筑,分别用作汲水塔和溢洪道,四周群山环绕,冬季树木雾凇景观别具特色。坝旁蛟芦桥为观瀑最佳位置,沿桥南石阶下行可达。</p><p class="ql-block"> 湖域北侧分布庐山博物馆、庐山大厦等建筑。毛泽东曾多次在此游泳,1993年于桥头建成毛泽东诗碑园,镌刻其《登庐山》《题仙人洞》等诗作手迹。</p> <p class="ql-block">  庐山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占地面积二万余平方米,馆藏丰富,以陶瓷、书画为主。是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文化处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53年11月,庐山管理局成立园林文物科和房地产管理科,接管庐山寺庙、名胜古迹、别墅内收集来的各类文物。1985年3月,庐山博物馆迁至芦林一号原毛泽东同志旧居,成为地方综合类博物馆。2003年,实行免费参观。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8年9月18日,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截至2019年,庐山博物馆有藏品数量5308余件/套,珍贵文物1459件/套。</p> <p class="ql-block">  庐山博物馆 毛泽东同志旧居</p> <p class="ql-block">  庐山古天文仪器一一旋玑玉衡</p><p class="ql-block"> 庐山太平宫遗物,道士炼丹时用于观测星宿测定时间的古天文仪(残件)。生铁铸造,重约2000公斤。该仪器应当有三部分组成,上部为一大圆盘,刻有二十八星宿和北斗七星(已损失),中部为铁棱角,下部为基座,形似铁钟。基座底部铸有“岁次癸未七月日匠人张文进”字样,当为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623年)铸造。</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卧室</p> <p class="ql-block"> 芦林1号(毛泽东同志旧居),建成于1961年,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这里工作、休息。</p> <p class="ql-block"> 会客室</p> <p class="ql-block"> 警卫室</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庐山,人文圣山。自西汉以来,尤其东晋之后,庐山的奇秀风光,为世人所向往,历代名人纷至沓来,在庐山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诗词歌赋、摩崖石刻、故事传说,我们在跨越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撷取二十一位代表人物,供观众品读。</p> <p class="ql-block">  余南登庐山 观禹疏九江</p> <p class="ql-block">五老排云得我回 似曾相识客重来</p> <p class="ql-block">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p> <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  庐山我久爱 置田山之阴</p> <p class="ql-block">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p> <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湓浦庐山几度秋 长江万折向东流</p> <p class="ql-block">看尽江湖千万峰 来听东林寺里钟</p> <p class="ql-block">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p> <p class="ql-block">手持青竹拨层云 直上青山招五老</p> <p class="ql-block">月明如昼九江水 天静无云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九江成为通商口岸。1895 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强租庐山长冲,开辟牯岭避暑胜地。这一张张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拍摄的老照片,就是庐山近代历史的真实展现。岁月虽已流逝,历史却在黑白瞬间定格。</p> <p class="ql-block">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规。</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融山、江、湖于一色。总面积为500平方千米。200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之一,1996年在中国第一个以“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特征:</p><p class="ql-block"> 一、庐山有完整的元古代天然地学断面,为研究扬子地块元古宙地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二、庐山主要构造是变质核杂岩,其形态典型突出,尤其是盖层中的固流褶皱构造十分发育。</p><p class="ql-block"> 三、庐山第四纪冰期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庐山第四纪冰川是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纬度中山区的冰川。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基地。</p><p class="ql-block"> 四、庐山的地貌景观丰富而独特,是由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互相叠加而成的复合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 庐山复合地貌</p> <p class="ql-block">  庐山位于长江之南,鄱阳湖之西,湖”融于一体,别具特色。庐山为什么如此阴柔美丽?庐山为什么这般雄险峻峭?庐山为什么悬崖林立、瀑布成群?原来庐山是一种与众不同、别具特色的复合地貌景观,她是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span>此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不但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有着崇高的美学观光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  庐山变质核杂岩及断块山形成</p> <p class="ql-block">  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岩内核、低角度主折离层、盖层三部分构成。在96~65百万年低角度作离断层将深埋在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2500-1800百万年),经过36千米以上的距离由东向西地撕拉到了庐山东南部的海会、大排岭、观音桥、华林山、秀峰、温泉一带的地壳浅部。低角度主离断层,在长距离的运动过程中,后期产生变形,由倾斜的板状变成了背形圆弧状,将古老的深变质岩包在核心,断层四周的盖层由1000~800百万年浅变质岩及800-200百万年的沉积岩组成,构成了庐山的主体。65~23.3百万年,在变质核杂岩盖层的基础上,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庐山山体东西两则,新产生的向山外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构成了庐山山体的边界。在断块山上升过程中,庐山四周相对下沉形成湖泊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进一步快速上升。待3百万年前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孤立的断块。</p> <p class="ql-block">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p> <p class="ql-block">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类型由冰川创蚀建及冰川刨蚀遗及冰川泥砾堆碛物组成。冰川刨蚀遗迹,是指冰川在形成及运动过程中对山体挖掘刨蚀作用留下的痕迹,主要由冰斗、角峰、悬谷、U形谷、刃脊、冰窖、冰坎、冰阶、冰盆及冰川擦痕组成。冰川泥砾堆碛物中的砾石大小无分选与泥砂混杂,另有冰川漂砾(由冰川从外地搬来的巨大石块)、冰川条痕石及冰水砾石层。当时鄱阳湖尚未形成,可能是一片针叶林区,冰川可直达森林平原地带。</p> <p class="ql-block"> 庐山地质演化史</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曾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历史发阶段。</p><p class="ql-block"> 一、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2500-1800百万年,本区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1800~1000百万年,本区再度拉开变成大海。1000~850百万年演陆边缘,由内向外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停业地区位干边缘海中850万年,火山岛与大陆产生板块碰变质,构成大陆褶皱基地。</p><p class="ql-block"> 二、地台陆表海发展阶段 (80200万方年)。800-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昔日的山脉风使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示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返。</p><p class="ql-block"> 三、盆岭构造发展阶段(200百万年至今)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地山岭相间为特征。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张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主拆离断层,将古都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部阳湖盆地。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3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p> <p class="ql-block">  由于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地学内容丰富多彩而独特,所以吸引来了国内外众多的著名地质学家。正因如此,庐山的地学研究程度较深,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对庐山进行冰川地质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是李四光先生,他于1931年首次在庐山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地质填图,并于1937年写成了名著《冰期之庐山》,为庐山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到庐山来进行过第四纪冰川遗迹调研的主要地质学家另有院士:杨钟健、喻德渊、袁复礼、许杰、孙殿卿、贾兰坡、郭令智、任美锷、施雅凤、李吉均等,教授或研究员有G.B.barbour (英国)、 E.Nystrom(德国)、 Teilhard dechardin(法国)、E.Norin(瑞典)、</p><p class="ql-block">S.Kozarki(波兰)、景才瑞、杨怀仁、曹照垣、周慕林、傅逸贤、赵良政、何培元、杨达源,崔之久、黄培华,还有Donald R. Coates(美国),E.D.Derbyshire(英国)等。</p><p class="ql-block"> 到庐山进行过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的主要地质学家有院士:黄汲清、徐克勤、陈国达、孙大中、任纪舜、马拉库雪夫(俄罗斯)等。教授或研究员有马新华、罗庆坤、钱祥麟、鲍家宝、杨明桂、龚由勋、马长信、项新葵、周新民、孙岩、马瑞士、王凯怡、金文山、叶瑛、索书田、舒良树、徐备、许靖华(瑞士)、 A.M.ziegler(美国)、M.Faure(法国)、Photoshop(法国)等。</p><p class="ql-block"> 值得指出的是,原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赵逊自2002年以来多次到庐山进行考察与研究,并指导庐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近年来,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基础地质仍在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并且又有一些重要的新发现与新进展。庐山的地学仍有许多未解之迷,尚待进一步探讨。</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风景秀丽的庐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三次登临,并亲自主持召开中共中央重要会议,前后居住达 100多个日日夜夜,他爱庐山的山山水水,与庐山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是庐山人民的光荣,也是庐山人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结语</p><p class="ql-block">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毛泽东主席一生爱山乐山,对庐山情有独钟,三次登临庐山,庐山处处留下了伟人足迹。</p><p class="ql-block">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庐山人民心中,庐山人民永远怀念毛主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