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响午,到达丽江古城,偶遇“丽江市民族服饰博物馆”。走进小二层独院的展厅,看到的是一条用丝绸、银饰、刺绣与织锦铺就的时光之河,便仿佛手持一张无声的车票,开始了一场穿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与五千年历史的绚烂旅程。</p> <p class="ql-block">丽江藏族服饰为典型的高原坝区服饰,历经千余年的传承、交融和发展,形成了在华美富丽中透露出宁静与厚重的独特风情,服饰质地以布和呢子为主。服饰色彩鲜艳,亮度和冷暖调性对比对比鲜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span>。</span>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民族服饰中,藏族服饰尤为显眼,这是来自世界屋脊的问候。带着雪山的凛冽与阳光的炽热。厚重的氆氇袍子,色彩对比强烈,如同高原上未经雕琢的壮丽风景。头饰缀满绿松石和珊瑚,都仿佛能听见风马旗在风中猎猎作响。</p> <p class="ql-block">伟岸的蒙古族服饰,尤其是摔跤服,牛皮制成,镶有铜钉,宽阔的胸膛上绣着祥云图案,尽显“马背民族”的雄浑与开阔。还能闻到奶茶的醇香,听到了悠扬的马头琴声。</p> <p class="ql-block">有色彩盛装的王国里,苗族服饰是针线的史诗。银色的头冠、项圈、手镯,层层叠叠,叮当作响,衣裙上的刺绣更是精美绝伦,蝴蝶、龙鸟、花草,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先祖的迁徙史与古老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展厅尽头是傣族姑娘模型,身着淡雅的紧身上衣和孔雀绿筒裙,曼妙的身姿如流水,又如凤尾竹般婀娜。不远处,彝族的黑衣上,红黄相间的纹样如火焰般跳动,讲述着对光明与火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的蓝印花布旗袍,勾勒出含蓄内敛的东方美。而高山族的服饰则带着热带海岛的气息,贝珠串成的额带,红白相间的短衣长裙,充满了原始而奔放的生命力。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织锦,图案几何化,色彩浓烈,像一首用木梭敲打出来的田园诗。</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但我的脑海中,却依然闪耀着五十六种不同的光华。它们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名词,而是化作了具体的声音、色彩和故事。我明白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止是一句歌词,每一朵花,都用自己的方式热烈地绽放着,用独特的服饰语言,共同编织成名为“中华”的、无与伦比的锦绣华服。这场参观,是一次美的洗礼,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让我为我所归属的这个多元而博大的文明,感到无比的惊叹与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