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7日的眉县,雨丝斜斜织成帘,冷风裹着渭水的潮气往衣领里钻。本是出差途上的匆匆赶路,目光却被南岸那座飞檐翘角沾着雨珠的平阳阁勾住——撑伞走近才发现,“眉县博物馆”竟藏在这古建里,倒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千年之约,悄悄落在了风雨里。</p> <p class="ql-block"> 馆内静得很,只余雨打窗棂的轻响伴着展品。柔和的灯光像薄纱覆在玻璃展柜上,“平阳怀古”的主题顺着展线慢慢铺展。“吉金传家史”展区里,斑驳的青铜鼎彝泛着幽光,指尖贴向玻璃,仿佛能触到周人铸器时的烟火气;鼎身的铭文刻得浅浅的,藏着周王的训诫、先民的劳作,活脱脱一本写在金属上的“眉县老日记”。“举杯邀明月”的酒文化展中,陶樽、酒器错落摆着,釉色里似还浸着古时的酒香,陶樽沿上像留着古人举杯的指痕,恍惚间竟能想起月下对酌的闲逸。“斗拱驭飞阁”前立着秦汉建筑模型,榫卯纹路清晰得能看见匠人指尖的温度,连木构件的纹路里,都似藏着千年前的日光。最后到“文物百科”馆,图文把考古术语讲得通俗,连青铜器的“范铸法”都变得好懂,倒少了不少距离感。</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墙上题刻的诗句忽然顺着灯光漫进心里——“秦岭巍峨渭水澜,千年眉邑展新颜”。抬眼望,窗外秦岭的轮廓在雨雾里蒙着,恰与展柜里的物件轻轻呼应:炎黄教民稼穑的陶片上,指纹印还清晰得像刚从田间收回,沾着草木香;周王饯行申伯的吉金,美名在展签上流转;白起挥过的兵戈虽覆了锈,锈迹里似还裹着长平战场的风;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绝学,也似在文物的光影里轻轻回响。连“眉坞城中何处去?半城繁华半城忧”的怅惘,都在这静默的展陈里有了具象的注脚——或许是一枚汉唐的瓦当,或许是一片宋代的瓷片,藏着老城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雨还没停,雨珠从平阳阁的飞檐滴落,砸在青石板上的声响都变得温柔。风仍在吹,却没了来时的凉意。这趟即兴的探访,像拆开了一封藏在秦岭渭水间的千年信笺——原来“周风秦韵”从不是纸上的墨痕,“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故事,早被青铜的冷、陶土的温、木构的实记下,等着每个愿意在风雨里停下脚步的人,轻轻叩响,慢慢读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