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我坐在书桌前翻看一本泛黄的古籍,窗外细雨如丝,檐下滴答作响。书页间夹着一张旧宣纸,上面写着“智”字,笔力遒劲,内里纹路似有山河走势。我忽然想起昨夜做的一个梦:三位古人并肩而立,一人羽扇纶巾,一人长袍宽袖,还有一位目光如炬,仿佛能看透人心。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望着我,像是在等一个答案——关于谋略,关于光明与隐晦的抉择。</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智”从来不只是算计与权术。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什么时候藏锋,什么时候亮剑。阴谋如夜行者,借暗影藏身;阳谋却如日出东方,不躲不避,却让万物俯首。我虽非政客商贾,但在日常琐事中,也常遇此二者的拉扯。</p>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与朋友商议合作项目,对方提议“先放风声说我们资金不足”,以此压低供应商报价。这本是常见的商业手腕,属于典型的“示弱以取利”。我沉默片刻,问了一句:“若对方识破,我们信誉何在?”他笑我太较真。可我知道,这种靠信息差驱动的策略,一旦曝光,合作关系便如沙塔崩塌。它有效,但脆弱。</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那卷摊开的古纸,上面写着“智慧”二字。真正的智慧,不是让人看不穿,而是哪怕看穿了,也无法抗拒。就像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让草木不得不生。</p> <p class="ql-block"> 前天去拜访一位老前辈,他住在城郊小院,院中种竹,清风徐来。他问我:“你现在做事,是让人猜,还是让人懂?”我一愣。他接着说:“拉拢人,靠的不是送礼吃饭;请人帮忙,也不在人情大小。真正高明的做法,是让人明知你有目的,却依然愿意上前一步。”</p><p class="ql-block"> 他举了个例子:有位企业家公开宣布要建一所免费学校,资金来源透明,管理规则公示,连选址都由村民投票决定。有人质疑他是作秀,可几年后,那所学校成了全县最好的教育基地。没人再提“作秀”二字。</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阳谋的境界——把意图摊在阳光下,反而无人能撼动。</p> <p class="ql-block"> 我最近在带一个团队,起初也用过一些“小手段”:故意放出矛盾信息测试忠诚,暗中观察谁先泄密。结果人心惶惶,效率反而下降。后来我改了方式:目标公开,奖惩分明,每周例会复盘进展。奇怪的是,大家开始主动担责,甚至有人自发优化流程。</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明白,组织管理最忌阴鸷。靠监控和猜忌维系的秩序,终将溃于内耗。而建立在规则与信任上的体系,哪怕对手看得清清楚楚,也无法轻易瓦解。就像汉武帝的“推恩令”,亲情难违,大势所趋,诸侯明知是计,也只能顺应而行。</p> <p class="ql-block"> 昨夜读《史记》,看到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不禁感慨。他打天下时用尽诡道,可一旦掌权,立刻转向休养生息、盟誓安民。这正是由“阴”转“阳”的智慧升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成长,往往也如此:弱小时需借巧谋自保,强大后则必须以道立身。</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年轻时总想赢每一局,用点小聪明、耍点小手段;可随着阅历增长,才发觉,真正让人走得远的,是从容坦荡的底气。不怕你知,不怕你反,因为我所行者大势,所持者公心。</p> <p class="ql-block"> 晚上散步归来,坐在灯下写下这些文字。窗外月色皎洁,照得庭院如洗。我想,真正的强大,或许就是这样:即使我把所有计划告诉你,你依然无法阻止我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最锋利的剑,未必藏在鞘中。有的剑,本就不需要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