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走进万佛堂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元景将军的铸铁像。</p><p class="ql-block">元景将军铸铁像是解放后从紧邻万佛堂石窟的大陵河打捞上来的,铸铁像虽历经长期浸蚀,但仍可看清其仪容装束。元景姓拓跋,是鲜卑皇族的后裔,万佛堂西区便是他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为孝文帝祈福而肇建的。</p>  <p class="ql-block">一、交脚弥勒像——不同于目前常见大腹便便、滿脸堆笑的弥勒佛雕像。其雕刻于北魏时期,属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早期弥勒形像。是典型的北魏清风瘦骨像,其双颊瘦长,长眉细眼,高鼻薄唇,叉脚倚坐。整尊造像高3.5米,呈现出慈善尊肃和超然出世的神态。硕大的体量在我国北方石窟寺中可谓凤毛麟角,堪称佛教艺术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刻有莲花盘的石窟顶部。</p>  <p class="ql-block">二、大清宣统三年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三、石窟中的魏碑</p><p class="ql-block">由于此碑的艺术价值、历史价直都很珍贵,故此碑被纳入国宝极的文物,魏碑中的无上极品。</p>  <p class="ql-block">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通道壁上刻滿小佛石刻。</p>  <p class="ql-block">走出通道,门口立一尊已被长年风雨侵蚀历尽苍桑的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四、随即来到西区第一窟</p><p class="ql-block">门楣上写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此窟是北魏时期遗存下来最大的中心方型塔柱型石窟。</p>  <p class="ql-block">在方型塔柱型周围三面均有各种不同的佛像环绕。</p>  <p class="ql-block">上方有男、女飞天各一(此为男飞天)。</p>  <p class="ql-block">(此为女飞天)</p>  <p class="ql-block">中心四方柱型面向不同方向的四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主佛像边缘部位雕有黑色盘龙,</p>  <p class="ql-block">各种姿态的飞天,色彩鲜艳、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五、离开西区第一窟,来到东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窟</p>  <p class="ql-block">此窟是东区规模最大的一个窟室,千手千眼观世音和左右的文殊、普贤菩萨为明末清初匠人所塑观音造像泥塑金身,坐于莲台之上。</p>  <p class="ql-block">千手千眼观世音共有46支手由周身向外伸展,</p>  <p class="ql-block">每支手上均有一眼,且造型多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在佛教文化中颇多,但是所谓千眼则不常见,这也是该塑像的拔萃之处。</p>  <p class="ql-block">走出千手千眼石窟,沿途仍能看到一些小石窟中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千手千眼石窟上方还可见一烟囱式的小塔,听讲解员介召此塔为明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洞穴中的铁钟为清朝文物。</p>  <p class="ql-block">因万佛堂石窟紧临大陵河,最底部的一些石窟已被河水淹没毁坏,目前仅存的几个窟小而精,尽显了北魏时期高超、精美的雕刻造像艺术,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摄影、视频录制: 清菏</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清荷、部分摘自景区文字介召</p><p class="ql-block">                                            2025-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