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潮涌处,湖山见古今

董小莹

<p class="ql-block">  踏上杭州的土地,脚步便不自觉地追随着山水与光阴的轨迹。从浙大华家池校区的林荫道到校史馆里的物品陈列,从运河边的青石板路到西湖上的粼粼波光,这座城如多面棱镜,在不同光影里折射出各异神采——是柔美的少女,是健壮的青年,是藏着故事的老者,亦是跃动生机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  运河畔的水上巴士缓缓启航时,风里便裹着千年的故事。船舷轻擦水波,恍惚间读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深意,那抹绿色曾染绿过隋唐的漕船,如今又映照着岸边的科技园区。途经拱宸桥,这座“拱手迎宸”的古桥静立如碑,清代宋伯鲁笔下“夕阳塔影两山尖”的景致依旧,只是当年的客船已换成载着游人的巴士,岸边的手工作坊旁多了文创小店的灯牌。在大兜路的青石板上漫步,在小河直街的黛瓦下驻足,仿佛能看见柳永笔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穿越时空化作市井间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西湖的晨昏则藏着文人的缱绻。白日里走白堤,风轻拂柳,恰如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悠然,脚下的堤岸曾印刻过诗人的足迹,如今又承载着游人的笑语。暮色四合时,音乐喷泉随旋律起舞,水光与灯光交织,倒让人体会到辛弃疾“云锦红涵湖碧”的意境,只是当年的笙歌换了现代的乐章。武林夜市小商品琳琅满目,都市小巷里我与青年拍击小鼓,灯火阑珊处咖啡与茶香将隐逸情怀酿成了空气里的温润与朗朗。</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厚重从不是杭州的束缚,而是生机的底色。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富工坊生态图上繁星点点,展示了民间手工者的力量。非遗风筝、油纸伞、木雕、拓印、剪纸、彩灯精美的隆重,那传统榫卯与现代设计对话,是不是也要争论一下谁和你有力量?水文水资源科普展厅里,古运河的潮汐数据与当代水利工程图并列陈列。浙大校史馆中的老照片诉说着实干兴邦的初心,街巷里的科创企业则践行着继往开来的使命。这种交融恰如西湖的水,既养得了千年莲藕,也映得了摩天高楼。</p> <p class="ql-block">  离别时回望,运河的波光照着历史,西湖的风拂着未来。这座城用“烟柳画桥”的柔美,“钱塘自古繁华”的健壮,“千年文脉”的深沉,“科创潮涌”的灵动,诠释着何为底蕴与生机并存,何为前有引领后有托举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幸福辉煌。正如那盏穿越古今的运河灯火,既照亮过古人的行舟,也指引着今人前行的方向。愿这湖山常在,潮涌不息,愿家国同此繁荣,共赴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