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收藏荟金陵:跨越千年的收藏与艺术对话——晋陕豫苏收藏爱好者联合倡议同期发布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

一石一砚镌刻历史年轮,一纸一壶蕴藏文明智慧。10月,“四省荟金陵,收藏承文脉”——第二十一届晋陕豫苏文玩艺术品交流会在南京江宁“湖东荟收藏文化艺术市集”拉开帷幕。这场盛会由晋、陕、豫、苏四省收藏家协会联合推动,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单位——南京美景城市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湖东荟收藏文化艺术市集”“湖东29美好生活市集”共同承办,既是“湖东荟收藏”的首次亮相,更是一场以收藏为媒介的跨时空美学巡礼与古今对话艺术平台。 本次交流会以“器物”为核心脉络,通过“金石、印信、古籍、砚田、紫砂”等文化载体,结合“当代书画精品展”,从当代视角解读并激活传统文化,为四省收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开辟新路径。活动期间,四省收藏名家论坛同步举行,与会专家指出,交流会不仅是四省收藏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探索。通过“古物”与“今画”的并置呼应,晋陕豫苏四省收藏家协会同仁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共同发起倡议,坚守收藏之“德”。据主办方介绍,今后此类交流会将在“湖东荟收藏”定期举办,每周三还将开展收藏爱好者交流鉴赏活动。<br> <b>五大主题勾勒中华文脉</b> 展览精心策划五大展示主题,系统呈现四省地域文化特色:<div><br></div><div>晋地风雅,砚田耕心:山西展区聚焦砚台艺术,从温润的澄泥砚到刚劲的石砚,尽显三晋大地对中华书斋文化的深远贡献。<br>秦川莽莽,印信留真:陕西展区呈现印章与古籍善本的文化魅力,方寸印章藏乾坤,展卷陈书墨香存,勾勒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流传演变。<br>中原厚土,文脉渊深:河南展区以古代石刻艺术品拓片为核心,将碑刻、造像的磅礴气象与历史信息转化为金石画卷,彰显中原文化厚重底蕴。<br>江南韵致,壶中乾坤:江苏展区以紫砂艺术诠释江南风雅,紫砂壶融汇金石、书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展现江南“格物致知”的审美追求与生活哲学。<br>当代书画精品展:汇集国内代表性艺术家作品,既深植宋元气象与明清意趣,又融入个人风格与时代精神,实现与古代器物的跨时空对话。</div> <b>四省联合发起收藏文化倡议书</b> 从2017年首届在洛阳举办,到第二十一届落地南京湖东荟收藏,四省联展始终致力于将盛会成果转化为持续发展动力,开创区域收藏事业新篇章。在本次名家论坛上,四省联合发起五大倡议:<br> <br>1. 恪守收藏之本,共筑行业诚信基石。以传承文脉为己任,坚守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在收藏、交流、交易中崇真、求精、去伪,营造风清气正的收藏环境。<br>2. 深化区域协作,共促文化经济繁荣。以收藏为纽带,建立四省收藏协会战略协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共建,打造全国性区域收藏文化高地,推动文化与经济价值协同增长。<br>3. 建立定期机制,共塑联动品牌盛会。将“四省联展”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定期轮流举办交流会、研讨会及论坛,将南京“湖东荟收藏”打造成四省联展核心基地与行业标杆。<br>4. 推动多元融合,共拓服务辐射疆域。促进收藏与文创、旅游、教育、数字科技等领域跨界合作,开发多元文化产品与服务,构建跨区域文化服务体系,让收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br>5. 扎根社会基层,共育民间收藏沃土。推动收藏文化走进社区、校园及公共空间,通过讲座、沙龙、公益鉴定等活动普及知识,提升文化品位,激发民间收藏活力。 秋意渐染金陵城,千年文脉焕新声。此刻的南京,既有六朝古都的历史厚重,又含江南秋景的灵秀雅致,为这场跨越晋陕豫苏四省、连接古今的收藏艺术盛会,铺垫了绝佳的人文底色。这场以“收藏”为桥梁的文化盛宴,不仅汇聚了四地的文物精粹与艺术智慧,更搭建起一个让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平台。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广大市民与收藏爱好者,亲临南京江宁“湖东荟收藏文化艺术市集”,近距离触摸古砚的温润、印章的苍劲、拓片的厚重、紫砂的雅致,感受当代书画与古代器物碰撞出的艺术火花,共赏中华文脉跨越千年的博大底蕴与鲜活生机。 作为本次盛会的重要支持力量,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始终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耕文化领域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未来,协会将持续聚焦会员单位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文化产业发展痛点与难点,策划并组织更多兼具专业性、创新性与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涵盖专题研讨会、藏品鉴赏沙龙、行业资源对接会等多元形式,为会员单位及行业从业者搭建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互学互鉴的优质渠道。同时,协会将积极推动收藏文化与文创、旅游、教育、数字科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助力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创新实践活力,为江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凝聚起推动区域文化繁荣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