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我们依旧在武威市随意转转,之后我们会去内蒙古的巴丹吉林小镇。 在酒店五楼的早餐厅外面的天台上可以看到隔壁的武威文庙,这家酒店的位置很好,在市区中心,但是又是在一条小街里面,去明清街和文庙很方便。 我们早餐后首先步行10分钟就来到了文庙外面的小广场,发现西夏历史文物博物馆也在这里,所以我们先参观博物馆,了解一下西夏历史。我们曾经在2020年秋天去过银川的西夏王陵,但是对西夏国还是不甚了解。 在这里看到陈列的历史资料,才知道了西夏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仅存在了190多年,后来被蒙古族灭了。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曾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辉煌的一个朝代。其创立者李元昊能够在北方战乱时期崛起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将领导权从宋朝手中夺取,并于1038年自立为君主,建立了西夏国。(引自)<div>武威当时也是属于西夏国统治的疆域,是辅郡。</div> 然而,由于西夏地处边疆,其疆域虽然广大,但周围却被邻国金朝和蒙古帝国所夹击。尽管初期与金朝和平共处,但后来李元昊的继任者对金朝产生了敌意,试图与蒙古帝国结盟对抗金朝。然而,这一变动的外交政策并没有获得成功,相反地引来了更强大的蒙古军队的入侵。神宗李遵顼继位后,夏王朝之间的选边站队问题成为了内部斗争的根源。他称帝后立即与金朝断交,并寻求与蒙古建立良好关系。不满此举的太子李德任被囚禁于灵州。然而,神宗李遵顼却并不坚定地与蒙古帝国结盟,这使得成吉思汗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夏献宗李德旺在1227年被迫投降蒙古帝国,从而结束了西夏王朝的存在。夏献宗李德旺被蒙古军队俘虏,并被流放到蒙古帝国的都城大都。此后,西夏的统治者被废黜,留下的人民逐渐被汉民族和蒙古人所吸收。(引自) 了解了西夏国这段历史后,我们就来到了文庙。<div>武威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之一,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引自)<br></div> 文庙坐北朝南,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群组成,包括文昌宫、孔庙(大成殿为核心)和凉州府儒学院(部分已毁),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群对称布局,保留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如棂星门、状元桥、尊经阁等,展现了河西地区独特的儒家文化与建筑艺术,桂籍殿:文昌宫主殿,悬挂44块明清至民国匾额,如“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被誉为“匾额大成”,其中两块入选“中国十大名匾。(引自) 文庙里面有很多看点,值得慢慢的了解。 这些匾太多了,我们没有计算有多少个。 武威文庙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引自) 文庙的后面就是文庙的配套商业区,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开业。 商业街区统一的黄色仿古建筑,很规整。 离开文庙我们自驾来到了白塔寺,武威白塔寺(又名百塔寺、凉州白塔寺)是甘肃省武威市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藏传佛教遗址。 到这里来的游客很少,因为他距离武威市有24公里。我们之前在武威博物馆知道了“凉州会盟”的事件,所以要来这里看看凉州会盟地。 白塔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寺院遗址平面呈方形,东西长约420米,南北宽约430米,围墙四角有角墩,曾被称为“凉州佛城”。现存塔院、萨班灵骨塔基址及部分小型墓塔。(引自)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距今750多年。1247年,蒙古汗国皇子阔端与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在此举行“凉州会谈”,达成《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标志着西藏归顺元朝中央政府,结束了西藏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引自) 萨班雕塑。 萨班不顾年迈,携侄子八思巴赴凉州谈判,以和平方式促成西藏归属,避免战争。会谈后,萨班驻锡白塔寺5年,弘传佛法,1251年圆寂于此。阔端为其修建高42.7米的灵骨塔,周围环绕99座小塔,形成塔林,元代称“东部幻化寺”,为凉州四大藏传佛教寺院之首。明宣德、清康熙年间曾重修,但元末和1927年大地震导致大部分建筑损毁。(引自)<br> 白塔寺是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也是后来萨班圆寂之地。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中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引自) 公元1246年,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应蒙皇子凉州王阔端的邀请,在凉州会谈西藏统一的问题,萨班顺应历史潮流,发表了著名的《萨班致蕃人书》,在此达成了西藏归属元朝版图的协议。萨班在百塔寺内圆寂后,阔端为他修建了高约42.7米的灵骨塔,作为纪念。(引自)<br> 2000年启动修复,重建塔林(含萨班灵骨塔及99座小塔)、凉州会谈纪念馆等,2004年一期工程竣工。 从白塔寺回到市内,我们吃过午餐后继续在市内打卡。 武威钟鼓楼,又称“古钟楼”或“大云晓钟”,是甘肃省武威市的标志性古建筑,坐落于凉州区和平街钟楼巷(原大云寺东南隅),承载着千年丝路文化与凉州历史记忆,钟鼓楼建在9米高的砖砌台基上,基底面积约125平方米,通高约20米。主体为二层木质楼阁,采用重檐山顶设计,四周绕廊,檐下饰五踩斗拱,悬挂风铃。共有28根朱漆立柱支撑(一层12根,二层16根),整体造型挺拔巍峨,雕梁画栋,兼具庄严与精巧。(引自) 楼阁悬挂八块匾额,上层为“声震蒲牢”“秀挹天山”等,下层为“大棒喝”“声震陇右”等,字体各异,彰显文化底蕴。最著名的是二楼中央的唐代合金铜钟,高2.26米,重约5吨,钟体饰有飞仙、云龙等精美图案,被誉为“神物”。乾隆年间碑记称其钟声可“远闻数千里”,为凉州八景之一“大云晓钟”(引自) 西夏铜钟 :现存最珍贵的文物之一,铸造于西夏时期,被誉为“陇右钟王”,是研究西夏历史、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楼上的对联 西夏铜钟 :现存最珍贵的文物之一,铸造于西夏时期,被誉为“陇右钟王”,是研究西夏历史、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钟鼓楼可能始建于前凉时期(约4世纪),现存建筑主体为明代洪武年间风格,清代多次修缮。1927年武威大地震中,大云寺建筑群仅钟楼幸存,被当地人视为“神物”,成为消灾祈福的象征。(引自) <div>武威大云寺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北隅的佛教古刹,历史悠久且规模宏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张天锡升平七年,公元363年),最初为前凉国王张轨的王宫,后改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因《大云经》改名大云寺,西夏时称护国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由日本僧人志满主持重修,1927年武威地震中,除古钟楼外,寺院建筑群几乎被毁。(引自)<br></div><div>这里就是曾经的大云寺旧址,这座城楼能屹立不倒,古时的工匠艺术值得夸赞。<br></div> 告别了钟鼓楼我们又乘公交车去最后一个打卡地——海藏寺。 现海藏寺外已开辟为海藏公园。站在灵钧台上,放眼望去,湖水碧波荡漾,弯曲的小河清澈见底,沿河两岸野花盛开,钻天白杨,婆娑垂柳,风摇芦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是文物风景结合的游览胜地。 海藏寺旁边有个的财神庙,进去求求财运。我们来到海藏寺时已经比较晚了,门口有两个喇嘛守护,征得他们同意我们进去了。 海藏寺位于武威城西北2公里处,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元朝时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借到凉州之机,捐资扩建修缮了海藏寺等凉州四大寺,成为藏传佛教教寺院。明、清又扩建翻修,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寺院。(引自) 我们匆匆忙忙的看了一眼就赶快出来了,因为寺庙关门了。 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了南城门楼,晚餐还是选在美食街。 晚餐要了一条红烧鱼,味道蛮好的,早些回酒店休息了,后面要离开武威,在这里转了两天多,武威的物价便宜实惠。 9月28日是我们甘肃游的第9天,我们要去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的巴丹吉林镇。这两地相距180公里,我们去沙漠边缘看看。 上午天气还可以,告别酒店,告别武威。 上午10点我们到高速路口了,因为这天路上没有打卡点,路程也不远,所以我们不着急赶路,中午能到巴丹吉林就可以了。 巴丹吉林镇给我们的感觉是干净整洁,外地车比较多,这里是喜好冲沙者的乐园,巴丹吉林沙漠里面还有红色的海子。<div>巴丹吉林沙漠以“沙山+湖泊”的独特组合闻名,中部为密集的高大沙山群,一般高200~300米,最高峰必鲁图沙山(又称“沙漠珠峰”)海拔1611.009米,相对高度达460米,为世界相对高度最高的固定沙山。(引自)<br></div> 我们中午在酒店对面的餐馆吃了简单的午餐。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面积4.7万平方公里(2011年),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属大陆性气候,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引自)<div>在镇上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车子。<br><div><br></div></div> 下午我们在小镇周边随意转转,在这里看到了大片的花海和湿地。 湿地公园里面的芦苇生长的非常茂盛。 在巴丹吉林小镇每年国庆节期间都会举办越野族英雄会。 我们虽然没有计划在这里当观众,但是这个场地还是要打卡的。 修的很好的配套设施,国庆节期间这里肯定很热闹。 在会场旁边我们领略了年轻人自驾冲沙的快乐。 傍晚我们回到了驻地,在附近找了一家火锅店,品尝牛肉火锅的美味,这家店在这边生意很好,我们晚上6点过到的居然要等位子。伙计们在堂子里面都是跑来跑去的,很忙。 9月29日早上我们在外面解决了早餐准备离开这里,去往张掖方向,途中去看看平山湖景区。从巴丹吉林镇到平山湖大峡谷90公里,很近的。 可是出发后才行驶了20分钟,在准备转上省道时被前方施工的招牌拦住了,导航时并没有说此路不通,我们解释说要去平山湖,工作人员不允许通过,让我们改道去山丹县。 在这个岔路口只能去山丹方向,我们不能开倒车,因为之后的计划是在张掖住两晚,所以只能去往山丹那边,然后再做打算了,看来平山湖景区是去不了了。我们又不想去张掖的七彩丹霞,因为曾经在2011年就去过了,所以决定另外换一个点打卡吧。 去往山丹的G307在甘肃境内是双车道了,货车比较多。 在山丹附近导航去平易河收费站,有75公里。看到收费站后在远处停车不要进去,右手边可以看到指示标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路口隔离栏缺口掉头就可以了,这条路不是高速公路,可以掉头和路边停车。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这里,号称“大地之树”的地方,我们是在网上看到这里的,从空中视野看地面就像“大树”一样的景色,所以我们放弃了去平山湖那边,因为绕路去的话太远了,也不值。 导航到这里后在与管理人员沟通后交了费用就可以进来了。 这是游览区里面的道路,有些像新疆的大海道景区,可能有些地方没有信号,里面可以看景色的位置管理人员会发信息,告知在哪里停车,如何爬高去观景,一定不要自己乱跑,否则害怕迷路和陷车。 这段视频是登高拍摄的,要想拍出大树的效果,必须用无人机。 景区里面有三种颜色的小旗子,红色、黄色、绿色,跟着管理人员告知的线路走,可以拍到美景的。 我们进入景区是已经是中午了,所以只能自己解决午饭了,幸好有带自热饭。 就在这里吃饭休息啦,注意这里有两面小绿旗,是一条路的终点,也是可以观景的地方。 从空中看确实很美,像一棵大树。这个奇观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怎样被发现的,希望它永远是小众看点。 我们在插两面红旗的地方停车,然后跟着地上的小红旗爬到山上观景,注意看到两面旗的地方都是道路的终点,不要自己乱闯,注意安全,因为有些地方没有信号。 我们顺利完成了“大地之树”的旅程,顺利入住了张掖的酒店,记得我们2011年国庆节从额济纳出来在这里找酒店,太难了,而且条件很差的。 酒店距高速路口很近,但是周边商业不太发达,因为没有多少居民楼,只有一家小商场和一家餐馆,这家餐馆还很干净,我们在这里住两天,所以就在他家吃晚餐啦。 新酒店的设施都很好,还配了早餐。 酒店的早餐很好,早餐后我们首先要去马蹄寺景区。 马蹄寺是张掖市的著名景区,距市区60公里,我们上午9点半来到景区外面,停车场已经有很多车了。穿过这条彩旗大道就是景区大门了。 马蹄寺景区标志门,很好看。 在这里购票,需要买观光车票进去,沿途有两个停车站,然后在中心小广场停车,步行去看石窟。中心小广场有一些服务配套设施,修建的很好。 马蹄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距张掖市区约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自) 马蹄寺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约1600年前),原名普光寺,因传说天马在此饮水落蹄留下印迹而得名。这一马蹄印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被视为镇寺之宝。其石窟群由晋代敦煌学者郭瑀及其弟子开凿,最初为讲学隐居处,后增塑佛像,成为佛教圣地。(引自) 参观马蹄寺石窟这段坡路是必须走的,在坡道尽头就是验门票的地方,那里还有免费寄存的货柜,这个服务很暖心,我们之前穿了厚衣服进山,太阳出来了又热了,所以正好把脱下来的衣服放在寄存柜里面了,减轻负担了。 <div>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改名普光寺,寺内原存的金鞍、龙袍,系清代乾隆赐给的御物。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引自)<br></div> 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北方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 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的僧众可达1000余人,而建国初期僧众也尚有50余人,足可见历史上马蹄寺的辉煌。(引自) 马蹄寺最最著名的就是“三十三天石窟”,也是最难攀爬的,它的步道全部建在山崖里面,非常窄小,所以在旅游旺季这里是要排队的,我们这天幸好游客不是太多,所以很顺利的完成了攀爬,“功德圆满”。我这段编辑的视频时间有些长,从始至终,看完后再确定是不是要去攀登。 绿度母菩萨是“三十三天”石窟中的主佛,也是马蹄寺的本尊佛,藏语“卓玛让象”,也就是绿度母菩萨自然生成的地方。石窟最高层为绿度母菩萨道场,外形像一座佛塔镶嵌在绝壁中央。(引自) 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胜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为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修复,而寺中主要的建筑如大雄宝殿、站佛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多为明万历年间旧迹,实为不幸中之大幸,这些殿阁虽经历百年风雨侵袭,但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悬崖之上,令人不禁惊叹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艺,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晋代的站佛、北魏时的文殊菩萨宝剑、清康熙帝的龙袍、乾隆帝的马鞍等众多文物,更令人感叹历史风雨沧桑和马蹄寺曾有的辉煌。(引自) <div>佛经上讲,须弥山顶中央有释帝天,四边有八天,共有“三十三天”,它是诸神游戏之处。古人凭大胆的想象力,仿照天上的“三十三天”在马蹄寺开凿了人间的“三十三天”,第一次把人间天上联系起来,其含意是一个人只要积德行善,一辈子为民做好事,就可以从人间的“三十三天”到达天上的“三十三天”。藏传佛教中认为,登上“三十三天”石窟,就是喻意:你在走一条解脱之道。藏语谓“特日娃”,攀登的整个过程就是历经一种艰难、曲折、复杂的考验过程。其象征意义:走完人生的征途,经得起考验,到了“三十三天”,达到了解脱的目的。这就是人们登“三十三天”的原因。(引自)<br></div> 三十三天石窟是马蹄寺的核心景点之一,名字源于佛教中“三十三天”的概念。凡是到马蹄寺,不登“三十三天”就是终身遗憾,所以人们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要登上“三十三天”石窟,领略一番登上天堂与诸神游戏的乐趣不可!<br> 天马蹄印。 感谢先祖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瑰宝。 离开主景区,我们在换乘中心换乘去格萨尔王殿的交通车,这里是一片草原,也有石窟。 在这里我们没有走远了,看了一眼就乘原车返回换乘中心,再乘出景区的车往回走,景区交通车都是大巴车,服务很好。 这是一个停车点,下车打卡。 这是距离景区大门口最近的石窟群,下车打卡。马蹄寺石窟群看着庙宇都是在挂在山崖壁上,开始很奇怪,不知道该如何上去,后来实地看过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的楼梯全部在山崖里面,佩服古人的能力。 这些挂在山崖上的庙宇都是相通的,可以自由到达,就是要费力一些,我们在这里就没有再攀爬了。 经过了3个小时的游览,我们终于出门了。 在景区外面商业街吃了一碗牛肉面,味道很好。 回到市区我们立刻来到张掖市博物馆。初创于1958年,1987年正式建馆,原址位于大佛寺内,2017年12月新馆启用,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地面四层,地下两层,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引自) 博物馆规模不算太大,馆藏很多,无法一一展示。博物馆在市中心,与大佛寺隔了一个停车场。 离开博物馆后我们立刻来到大佛寺参观。<div>张掖大佛寺是甘肃省张掖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的西夏皇家佛教建筑群和亚洲最大室内泥塑卧佛闻名,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遗迹。(引自)<br></div><div>张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扼古丝绸之路咽喉,历来为军事、交通要冲和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金张掖”之美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掖大佛寺,不愧为张掖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典型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张掖大佛寺不仅是甘肃人的自豪,也是值得全国、全世界珍视的。(引自)<br></div>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初名迦叶如来寺,历经西夏、元、明、清等朝代更迭,元世祖忽必烈母亲别吉太后灵柩曾寄放于此。(引自) 包括隋代万寿木塔、明代弥陀千佛塔、钟鼓楼及清代山西会馆,均体现宫廷建筑风格,这座古老的店堂要打卡留念。 大佛殿 :全国最大西夏佛教殿堂,面阔9间,高33米,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亚洲最大室内泥塑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以金描彩绘工艺著称。(引自) 大佛寺值得一览的宝贵文物,包括了这些建筑与 袈裟上面的映画是金子弄得。 右上是:药师佛;左下是:释迦佛;右下是:阿弥陀佛。 大佛寺景区里面的建筑彰显了中华古建筑之美。 张掖山西会馆是中国清代晋商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活动和精神象征,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30年),由山西客商赵世贵等人将关帝庙改建,最初为晋商商贸集会地,后增设戏楼等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包含山门、戏楼(上下两层)、看台、牌楼、钟鼓楼、大殿及后楼,形成“三不见”(山门后不见牌坊、大殿、后楼)的独特视觉效果。(引自) 木塔寺也是张掖市的主要文物地,可惜在整体维护,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了,以上这些景点都集中在市区中心地段,相距很近的。 在张掖游览了一天,主要的看点我们都走到了,回到酒店旁边的餐馆,点了一份大盘鸡解馋。隔天就是国庆节大假开始了,我们的甘肃游也接近尾声了,弥补了没有深度游的遗憾,看到了不一样的甘肃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