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8日上午,老朋友林先生邀我们三位老友同往徐家汇体育公园的久事体育大厦——那座被球迷戏称为“炮楼”的地标性建筑。此行目的地明确:五楼的上海市足球协会,只为见一见久负盛名的足协主席柳海光先生。刚出电梯,迎面便是协会那抹沉稳的蓝色标志,现代感十足的空间里透着一股庄重又不失亲切的气息。我们五人站定合影,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笑容自然流露,像是为这次难得的相聚打上一个温暖的句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协会内部,一面挂满球衣的墙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蓝的、红的、绿的,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支球队的记忆,袖口的品牌标志和胸前的队徽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墙上方“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几个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对足球未来的期待。我们并肩而立,像一群重回青春赛场的老友,虽不再奔跑,却仍为那份热爱驻足停留。有人推了推眼镜,有人扶了扶帽子,没人说话,但眼神里都是共鸣。</p> <p class="ql-block">在那面球衣墙前,我与柳海光先生合影留念。我们站在“上海明日之星”的标识前,脚下是黑白相间的地毯,像极了球场上的中圈。那一刻,不是仪式,却胜似仪式。足球的魅力,从来不只是胜负,而是这种无声的认同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转到一间办公室,空间不大,却整洁有序。我向柳海光先生赠送一本记录解放日报夜班编辑部故事的《夜猫子纪事》。</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屋内,墙上挂着一幅遒劲有力的书法,墨迹未干般张扬着气势,旁边还摆着个足球造型的装饰品,现代与传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向林先生赠送了《夜猫子纪事》。一个穿浅蓝衬衫,温文尔雅;另一个仍是迷彩装束,风格鲜明。他们低声交谈,语调平和,却透着一股坚定。我忽然觉得,足球不只是奔跑与呐喊,更是这样一次次静默中的谋划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随后又见他们在另一面书法墙前合影,姿态轻松,笑意自然。迷彩外套依旧抢眼,而那位穿黑Polo衫的朋友换了一条浅色裤子,整个人显得更为利落。他们并肩站着,像多年搭档的队友,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就足够。这画面让我想起一句话: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踢职业球,却把足球活成了人生。</p> <p class="ql-block">最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在一间安静的办公室里。柳海光吹起了林先生转送的笛王陆春龄竹笛。笛声清越悠扬,像一缕风穿过钢筋水泥的缝隙,轻轻拂过文件柜与白炽灯。他闭着眼,手指灵巧地按动音孔,仿佛置身于球场边的黄昏,用旋律为一场终场哨后的比赛送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热爱从不限于一种表达方式。有人用脚书写传奇,有人用音符致敬青春。</p> <p class="ql-block">协会的荣誉墙上,一排排球衣被郑重地装进黑色相框,像被封存的时光胶囊。每件球衣下都有一块小标牌,记录着年份、赛事与名字。红的似火,蓝的如海,白的若雪,它们不再属于某个球员,而属于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墙顶的金色大字写着活动名称,下方绿植点缀其间,生机盎然。我站在那儿看了许久,仿佛听见了看台上的呐喊,看见了雨中奔跑的身影——那是属于上海足球的呼吸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大厦内部空间开阔,地面如镜,映着窗外流动的城市光影。中央“久事体育”的标志沉稳有力,红与白的搭配简洁大气。一侧绿植苍翠,另一侧花架上鲜花盛放,阳光透过高窗洒落,给整个空间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我们走过柱廊,脚步轻缓,像是怕惊扰了这份静谧中的力量。这里不只是办公场所,更像是一个梦想的中转站——有人在此规划未来,有人在此回望来路,而足球,始终是那根牵动一切的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