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阳光送暖,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七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10月16日下午克拉玛依市统战部、克拉玛依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在科技馆主办了慰问侨胞的文艺演出,通过活动把喜悦和温馨的祝福与家国情怀分享给海内外的侨胞们。</p>
<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由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友谊艺术协会友谊艺术团承办。</p> <p class="ql-block">入口</p> <p class="ql-block"> 科技馆的建筑在秋日的蓝天下格外醒目,屋顶如展开的羽翼,映着阳光,仿佛也正展翅迎接着远方归来的游子。门前那条铺着石砖的小道,被两旁斑斓的树叶染上了金红,像是为这场盛会铺就的锦绣长毯。远处高楼林立,油城的繁华与科技馆的现代气息交相辉映,而此刻,这里不只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成了连接海外赤子与故土情感的桥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白衬衫的主持人站在鼓架旁,手握麦克风,神情庄重。那面大鼓沉稳地立着,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即将敲响油城与侨胞之间最深沉的情感共鸣。他身后,红色的装饰布幔随风轻摆,舞台虽未正式开启,但空气中已弥漫着期待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团长和总导并肩而立,一位身着深色西装,领带如火焰般鲜红;另一位则穿着黑色衬衫,胸前挂着工作证,神情专注。他们低声交谈,目光不时扫过会场,在确认每一个细节是否妥当。他们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无数侨胞与家乡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线的守护人。</p> <p class="ql-block"> 特邀嘉宾轻轻举起手机,为台上的表演者定格下这一刻。镜头里,不只是一个人的影像,更是一段段跨越山海的思念在此刻落地生根。那些悬挂的标语、穿梭的人影,都在无声地诉说:无论走多远,家始终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穿白衬衫是艺术团负责人正拿着文件与身旁的特邀嘉宾交谈,认真听取嘉宾建议。她微微点头,目光专注。他们面前的屏幕上滚动着活动流程,蓝色的“B区”指示牌静静立在一旁。这里没有喧嚣,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那是筹备多日的心血,是为远方亲人精心准备的一场“回家”仪式。</p> <p class="ql-block"> 门口,一对男女并肩而立,抬头望着“克拉玛依科技馆欢迎您”的蓝色标语,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容。男士系着红领带,女士穿着蓝外套,他们的装束不算华丽,却透着庄重与喜悦。身后,红幅高悬,绿植盎然,整个空间明亮而开阔,仿佛张开双臂,迎接每一位归心似箭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前排座位上,两位特邀嘉宾并肩而坐,笑容温暖。女士穿着红外套,内搭蓝底波点衬衫,男士则披着深色夹克,格子衬衫领口微敞。他们面前的桌上放着矿泉水和几页文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银白的发丝上,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七十年的油城岁月,七十年的家国变迁,都凝结在这抹微笑里。</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一支红衣合唱团已整齐列队,手中乐谱翻开着,目光专注。指挥家身着深色西装,手持指挥棒,神情肃穆而深情。右侧的乐手们身着紫色亮片礼服,长笛在手中熠熠生辉。他们还未发声,但那份庄重与热忱已悄然弥漫全场,仿佛下一秒,歌声就会如潮水般涌出,将思念与祝福传向四海。</p> <p class="ql-block"> 演出前的热身运动,临阵磨磨刀。</p> <p class="ql-block"> 观众席上坐满了人,服装各异,却都带着同样的神情——专注而感动。舞台背景的大屏上,“侨筑梦七十载 油城共庆家国情”几个大字鲜艳夺目,下方“慰侨文艺演出”的字样如一封温情的邀请函。一位舞者身着黄衣,在聚光灯下旋转起舞,裙摆飞扬,像一朵盛开在戈壁上的金花,诉说着油城儿女的坚韧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一群身穿红黄服装的表演者整齐列队,头戴红帽,精神抖擞。横幅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文艺节目演出”的字样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他们中有归侨代表,有本地文艺骨干,此刻却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华儿女。他们的笑容,是献给祖国最真挚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舞台前,一群身着紫色亮片礼服与黑色西装的乐手手持长笛,整齐列队,面带微笑。他们身后的红幅上,“侨筑梦七十载 油城共庆家国情”几个字格外醒目。科技馆的玻璃幕墙映着他们的身影,也映着这座城市的骄傲。他们不是在等待演出,而是在等待一场情感的共鸣——当音符响起,那便是万里之外也能听见的乡音。</p> <p class="ql-block"> 一排排白衣红领带的退伍老兵整齐落座,手中挥舞着小红旗。他们的目光望向舞台,神情庄重,仿佛在参加一场神圣的仪式。大屏幕上光影流转,红幅高悬,那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唤醒,一次家国情怀的共振。</p> <p class="ql-block"> 长桌旁,参与者们静立等候,蓝桌布上摆着水瓶与文件,横幅上“全国科普月”的字样清晰可见。他们中有科技工作者,有侨眷代表,也有普通市民。此刻,他们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参与一场活动,更是为了见证一座城市如何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温度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人们站在写有“建设科技强图”的蓝幅前,神情肃穆。桌上红瓶与水并列,像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他们穿着各异,却有着同样的专注——那是对未来的期许,对家园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上台大合唱的演员们,今天的曲目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中央,一男一女主持人身穿红礼服与西装,手持麦克风,面向观众。背景大屏上,“侨心筑梦七十载 油城共庆家国”几个红字如火焰般燃烧。聚光灯下,他们的声音清亮而深情:“亲爱的侨胞们,欢迎回家。”那一刻,掌声如潮,许多人眼眶微湿。</p> <p class="ql-block"> 舞蹈《龙腾盛世》</p> <p class="ql-block"> 大合唱《我爱你中国》</p> <p class="ql-block"> 电吹管合奏《我爱你中国》</p> <p class="ql-block"> 舞蹈《歌唱祖国》</p> <p class="ql-block"> 葫芦丝二重奏表演《锦绣中华》</p> <p class="ql-block"> 小品《侨心爱国》</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表演在继续。一位白外套女性与红衣老者互动,言语温柔,动作亲切。背景大屏上,“侨心筑梦七十载”几个字静静闪耀。</p> <p class="ql-block"> 舞蹈《美丽的内蒙古》</p> <p class="ql-block"> 奎屯市春之声乐团电吹管乐团友情表演:器乐合奏《地道战插曲》</p> <p class="ql-block"> 女声小合唱《红梅赞、绣红旗》</p> <p class="ql-block"> 维吾尔族舞蹈《欢舞邀约》</p> <p class="ql-block"> 鼓舞《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 情景诗朗诵《铭记烽火血油》</p> <p class="ql-block"> 模特表演《绽放》</p> <p class="ql-block"> 萨克斯邂逅非洲鼓表演《红歌联奏》</p> <p class="ql-block"> 舞蹈联演《母亲是中华》</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一群人站在大屏幕前合影。屏幕上“侨心筑梦七十载 油城共庆家国情”的字样清晰可见,背景是科技馆现代的建筑轮廓。他们中有老人,有青年,有孩子,笑容灿烂。快门按下,定格的不只是影像,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红绿礼服的人们排成整齐队列,背景电子屏上滚动着活动主题。他们笑容满面,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头顶的现代灯具洒下柔和光芒,绿植静静伫立,整个空间洋溢着庄重与喜庆。这一刻,他们不是演员,不是观众,而是家的守护者,是梦的传递者。</p> <p class="ql-block"> 红衣女演员与西装男士演员站成队列,背景红幅高悬,玻璃幕墙透进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修长。他们不说话,却用站姿诉说着一种信念:无论身在何方,心始终向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七位红裙美女站在大厅中央,礼服精致,肩部蕾丝在光下泛着柔光。她们是这场演出的主角之一,也是无数海外游子的缩影。她们的笑容,是对故土最深情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