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个村子是有些来历的。清顺治十七年,一位名叫邱正才的先人,从不算遥远的邱山村举步迁来,于此地落下第一块基石,燃起第一缕炊烟。于是,这塆子便唤作了邱家塆。数百个寒暑在风中悄然而过,当初的筚路蓝缕,如今已繁衍成138户、575人的烟火人间。它的东边是杨柳依依的杨柳塆,南边毗连着高铺儿与毛家堰的田畴,西边接着高家嘴的屋舍,北面则抵着那片原名丁家坜、今称金家坜的土地。地理的脉络,如叶片的纹理,清晰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 村子的蜕变,绕不开一个名字:邱福成。这个名字,在许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年轻泥匠的代号,身上沾着灰白的泥点,手里握着最朴拙的砌刀。谁也未曾料到,那双砌筑着矮墙灶台的手,有朝一日会描画出如此宏阔的图景。从几十人组成的建筑队,到麾下聚集1800名员工、600管理英才,年纳税款以千万计的“福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其间的路程,绝非“艰辛”二字可以尽述。那一个个镌刻着荣耀的称号——“武汉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建设工程黄鹤杯奖”……仿佛是这路程旁竖起的里程碑,沉默,却自有千钧之力。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如同一颗强劲的磁石,以自身的成功吸引了全塆青年。他带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希望与出路;他带动的不仅是产业,更是整片乡土的热望与活力。在他的引领下,全塆几乎户户有人从事建筑行业,昔日握锄的手,如今也能执起蓝图,家乡的命运因此而改变。</p> <p class="ql-block"> 然而,真正让邱福成这个名字在邱家塆的每一寸土地上生出光辉的,并非那些炫目的商业成就,而是他那如春蚕吐丝、细雨润土般回报乡梓的深情。480万元的个人资财,化作一座占地十亩、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的文化宫,巍然屹立于村落之中。这不再是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实实在在的砖石与空间。篮球场上跃动着年轻的身影,图书馆里弥漫着书页的墨香,影剧院中则流转着悲欢离合的光影。文化广场周遭,香樟与桂树已深深扎根,它们将在不同的时节里,或投下浓荫,或播撒清芬;月季与格桑花点缀其间,用缤纷的色彩,将“四季有景”的承诺,一寸寸变为村民抬眼可见、触手可及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这还不够。1000多万元的再次投入,让塆中沉寂许久的塘堰与港道,如今已焕然一新,化作一方状如“八卦”的婉约公园,静卧于村前。昔日寻常的水系,如今自高空俯瞰,轮廓分明,暗合八卦玄理。水道蜿蜒回环,自然勾勒出灵动而和谐的图形,既有古韵深意,又不失水乡的柔美风致。驳岸一改旧观,以齐整的石块砌就。沿港道路已被硬化,平坦如砥,延伸向远方。路旁,一盏盏路灯如忠诚的卫士,悄然伫立。当夜色四合,它们便准时为清澈水面、为晚归乡人,投下一圈圈温暖而明亮的光晕,光影在水波中碎成点点金银,随涟漪轻轻摇曳。而几座横跨于港道之上的石桥,更是点睛之笔。它已从一座单纯的通行设施,蜕变为一处可驻足、可观赏的景致。桥体采用银灰色调,显得格外沉稳与厚重,桥栏雕琢得更为精细,与公园的整体气韵完美融合。立于桥上,凭栏远眺,但见公园水形与亭台绿植相映成趣,波光潋滟,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石桥、驳岸、路灯与八卦水景,共同绘就了一幅水润乡村的“和美”画卷,见证着这片土地绽放出的崭新光彩。</p><p class="ql-block"> 一人之力,若只是孤高的绝响,终难成恢弘的合唱。邱福成的义举,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那漾开的涟漪,层层推动着整个邱家塆的村民。一种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热忱,被点燃了,并且持续地燃烧着。如今的村庄里,处处可见这种宜居共建的巧思与自觉。民居与民居之间那些零星的土地,不再杂乱无章,而被开垦成一方方精致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环绕着整齐的竹篱笆,里面的蔬菜瓜果,绿意葱茏,生机盎然,仿佛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着生活的喜悦。村道总是干净整洁的,路旁的草坪被修剪得齐齐整整,像一块块柔软的绿毯。</p><p class="ql-block"> “门前三包”的制度在这里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每季评选的“最美庭院”,更像是一场无声的竞赛,激励着每一户人家用心装点自己的小天地,也守护着大家共同的美丽家园。爱护村庄的环境,已然从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村民无需提醒的自觉。这是一种比任何华美建筑都更可贵的风景,是人心凝聚后,开出的最芬芳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于是,邱家塆的蝶变,便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财富反哺家乡的单一故事,而是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完整演进。这里的宜居乡村建设,擦拭了村庄斑驳的“颜面”,提升了它的“颜值”,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乡风民约,树立了文明的向度。它让乡村,这个在时代洪流中一度显得有些寂寥的词汇,重新充满了温度与吸引力,日益成为人人心中向往、可安放身心的幸福家园。</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晚风拂过新栽的桂花树梢,也拂过港道、塘堰边散步老人的白发。文化广场上,音乐悄然响起,劳作了一天的男女,踏着轻快的节奏舞动起来。灯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与不远处沉默的远山、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崭新楼宇,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溪水沿村将绿绕,田园诗意看高楼。那水,是生机,是绵延的乡情;那绿,是希望,是常新的生命;而那田园间崛起的高楼,则是一个时代梦想照进现实的坚实注脚,见证着一个村庄从历史深处走来,向和美未来坚定走去的不凡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