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个小孙儿闹着要画画。</p><p class="ql-block"> 念头是妹妹起的。哥哥一听来了劲,冲上凳子就说:我要画。妹妹一看不开心了,一个劲地推哥哥,想把哥哥从凳子上推下来,可惜她劲太小推不动。争不赢哥哥,妹妹委屈的坐在地上哭。</p><p class="ql-block"> 哥哥对着我说:外婆我要画画。意思是希望我把绘画颜料拿给他。我面带微笑轻言细语的说:你不要跟我说,你跟妹妹说,和妹妹商量你俩谁先画。哥哥可能没理解我意思,依然对着我说:我要画画,我又温和的对他说一遍,去和妹妹商量,你先画?还是妹妹先画?或者你们两个都不画?</p><p class="ql-block"> 这回他听明白了,从凳子上下来和妹妹说了几句话,妹妹不同意,哥哥无奈的看着我,我继续慈祥的说:和妹妹商量,你们排着队一个一个的画,要不都画不了,他想了想,突然把手里的画笔递给妹妹说:妹妹先画!</p> <p class="ql-block"> 哥哥同意了!连他们妈妈都惊奇,哥哥居然同意让妹妹先画啦!我对哥哥竖着两个大拇指说你真棒!抱着他亲了两口,他很开心,没有一丝情绪,在一旁自己玩,直到妹妹画够了从凳子上下来,哥哥才开始画。</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给我启发,中国传统教育提倡大让小。也没错。如果大的让小的是出于自愿,没问题。但假如是被父母强行要求的,大的就容易受伤,这种伤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甚至会影响他的人格发展。五岁的小朋友己经具备基本的判断事情的能力。大人教育孩子时尽量避免过多控制或要求,而是充分相信他,把选择的权力交还给他,让他自己做选择,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孩子的心中是能测算利弊的。他知道哪一个选项对自己有利同时对他人也有利,能达到一个共赢的状态。即便是小孩,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所以当哥哥选择让妹妹先画的时候,他没有半点的委屈与抱怨,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他的需求才能获得满足。这时大人要做的就是温柔而坚定的与他对话谈判,引导他们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这个过程不强迫、不要求、不带情绪,和蔼的与他沟通。</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说得很好,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养育自己过程,虽然我已经过了养育孩子的阶段,但我可以把这句话用在孙子辈身上来践行,用自己所学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儿孙子们一块成长。陪伴他们的过程也是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的过程。让自己重新再活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