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京城之巅:秋日登临中央电视塔

徐元超

<p class="ql-block">秋日的北京,天光微阴,恰是独行的好时节。清晨从解放军总医院地铁站租一辆单车,沿街骑行十余分钟,城市脉络在车轮下缓缓铺展,最终停驻于一座巍然耸立的地标前——中央广播电视塔。这座高405米的现代建筑,自1992年落成以来,便成为北京天际线的重要坐标,曾是亚洲第一高塔,承载着无数人对城市高度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塔身细长挺拔,浅灰色的塔体直指云天,中部环形观景台如明珠镶嵌,顶部天线刺破阴沉云层。前方广场开阔,花坛中黄、红、紫色的菊花交织成锦,龙形与凤凰雕塑金光熠熠,仿佛在低语古都的传说与新生。我驻足凝望,城市喧嚣在此刻沉淀为一种宁静的诗意,像秋风拂过耳畔,不疾不徐。</p> <p class="ql-block">天空阴云密布,塔影在灰蓝的天幕下显得格外庄重。行人三三两两走过,车辆缓行,路边橙色的交通锥静静守候。旗帜在风中微动,像是城市呼吸的节奏。我站在广场边缘,忽然觉得这座塔不只是钢铁与混凝土的堆叠,它更像一座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无数个如我这般独行者的片刻停留。</p> <p class="ql-block">花坛里盛开着热烈的菊花,黄与红的主调在阴天里依然夺目,像节日未散的余温。中央电视塔的红色标识在花海后方清晰可见,金色的龙形雕塑盘踞一旁,鳞片在微光中泛着冷金。湿润的地面映出塔影与花色,仿佛现实与倒影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雨意。我蹲下身,看一朵菊花的瓣边还挂着水珠,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胡同口看花匠摆摊的光景。</p> <p class="ql-block">塔身细长,顶部的圆形结构在云层下若隐若现。花卉环绕塔基,金色雕塑在灰天中熠熠生辉,地面湿滑,像是刚下过一场无声的秋雨。我绕着塔基走了一圈,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庄重里的静谧。这塔,不单是技术的象征,更像是城市情绪的容器,盛着秋日的凉意、行人的低语,还有那些说不出口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塔身黄白相间,玻璃幕墙映着阴云,正面“中央电视塔”几个红字格外醒目。入口处有人进进出出,花坛环绕,节日的装饰还未撤去。我站在门口,抬头望了望那根直插云霄的天线,忽然觉得,登高未必是为了征服,有时只是为了换个角度看自己生活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金色大字写着“露天观景台”,下方标注“Open-Air Observatory 238m”。大理石墙面冷峻而光洁,条形灯在头顶延伸,自动售票机安静待命。我买票时,机器吐出一张薄薄的纸票,像一张通往高处的请柬。那一刻,我竟有些许期待,仿佛238米之上,藏着一个能让我与城市坦诚相见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CCTV”与“中央广播电视文化大厅”的标志并列墙上,红白相间,简洁有力。我匆匆一瞥,没有停留。这名字太宏大,而我此刻只想做一个轻盈的过客,不带身份,不背标签,只带着一双愿意看风景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北京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塔楼居中,四周建筑如棋盘般铺展,河流如带,穿城而过,湖面静卧绿意环抱之中。丰台体育中心与北京南站的标注在画面一角,像是地图的温柔提醒。云层厚重,光线柔和,城市在阴天里显得格外开阔,也格外安静。我忽然明白,登高不是为了逃离地面,而是为了更清晰地看见它。</p> <p class="ql-block">塔顶细长,底部宽大,金黑相间的塔身在云下显得神秘而沉静。远处山影朦胧,城市建筑密集却不杂乱。我站在观景台边,手指轻触金属网格,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图片上写着“您在这里”,我笑了——是啊,我在这里,一个微小的点,却正俯瞰着整座城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步入塔基,金色招牌“中央广播电视塔”映入眼帘,玻璃幕墙倒映着灰蓝天色。拾级而上,穿过节日氛围浓郁的花卉装饰与红色灯笼,进入内部电梯厅。墙上“露天观景台 488m”的标识令人振奋,虽实际塔高未及此数,却仍能俯瞰京华万象。电梯上升时,耳膜微微发胀,像被城市轻轻拥抱。</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层,透过金属网格远眺,城市如画卷展开:北京西站方向楼宇林立,河流如带穿城而过,湖面静卧绿意环抱之中,远处山影朦胧,雾霭轻绕。阴天赋予景色一层柔和滤镜,少了几分锐利,多了些许深邃。高速公路车流不息,公园里树木葱茏,自然与都市在此和谐共生。我靠在栏杆上,忽然觉得,孤独并不可怕,它让我更专注地聆听风声、车声,还有这座城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花坛中菊花排列成对称图案,黄、红、紫交相辉映,中央的龙形雕塑色彩斑斓,节日的余韵仍在。灰色石板铺就的地面整洁宽敞,几人驻足拍照,笑声轻浅。我绕着花坛走了一圈,脚步不急,像在完成一场小小的仪式——与城市的一次温柔对话。</p> <p class="ql-block">龙形雕塑由黄粉花朵编织而成,头部细节精致,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花坛整齐,背景是住宅楼与绿树,天空依旧阴沉。我蹲下拍了一张照片,却不为分享,只为记住这一刻的宁静。这龙,不再是神话中的神兽,而是城市花园里的一抹温情,提醒我:再现代的都市,也藏着诗意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那条由花朵组成的龙栩栩如生,橙蓝相间的头部细节在灰天下依然耀眼。白栅栏围起一片花海,高楼与绿树在背景中静静伫立。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这些精心设计的园艺,不只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给我们一个可以驻足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透过金属网格,城市景观在眼前铺展:楼宇、河流、绿地,层层叠叠。阴沉的天空压得低,却让视野更显深远。黄色的栏杆在画面下方若隐若现,像是提醒我:你正站在高处,但别忘了脚下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栏杆外,一片湖泊静卧,水色清幽,绿树成荫,远处城市轮廓模糊在晨光中。栏杆的冷硬线条与湖光的柔美形成对比,像极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看似对立,实则共生。我靠在栏杆上,任风吹乱头发,心里却异常平静。</p> <p class="ql-block">云层厚重,远山若隐若现,城市建筑以灰白为主调,错落有致。街道如经纬线般交织,秩序井然。这是一座被规划过的城市,但在这规划之中,仍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独行者,用自己的脚步,写下未被标注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高楼林立,街道纵横,车辆如蚁。远山在云下若隐若现,城市在阴天里显得沉稳而有序。我忽然觉得,北京的美,不只在红墙绿瓦,也在这些现代建筑的冷峻线条里,在每一个普通人穿行其间的日常中。</p> <p class="ql-block">天际线高低起伏,建筑颜色各异,远处楼宇渐次模糊,显出城市的深远。云层厚实,光线柔和,整座城像被轻轻包裹。我站在这里,既像局外人,又像归人——原来,独行的尽头,是与一座城的悄然相认。</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塔周边视野开阔,高层建筑群、蜿蜒河流、绿树成荫的公园尽收眼底。云层低垂,画面宁静而壮丽。我忽然明白,登高望远,不只是看风景,更是看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位置——渺小,却真实。</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水域被绿树环绕,远处建筑群高低错落。云层厚重,光线柔和,整个城市像被按下了慢放键。我站在这里,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允许我多看一眼,多想一点。</p> <p class="ql-block">高楼、道路、车流,构成城市的日常脉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