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升龙画论·附二(1)

孙建克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0cvep6"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附一(12)</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附二:《就“当代中国画面临十大问题”谈谈认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1)</b></p><p class="ql-block"> 2000年7月15日《美术报》第4版刊登了7月8日的“中国画问题”座谈会,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了“当代中国画面临十大问题”,十大问题引起了我极大关注,今也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争取早日使问题得到解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中国画”这个名称还要不要坚持</b></p><p class="ql-block"><b>【美术报】</b></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当初是为了区别于“西洋画”即油画而提出来的,一般意义上,人们说中国画多指“文人画”,于是,“文人画”产生之前的中国古代绘画叫不叫“中国画”,院画、工笔重彩画等叫不叫“中国画”,在此种诘问之下,有人从概念上对中国画进行了规范,即狭义指“文人画”,广义则包括院画、工笔重彩等绘画。但很多人仍然不认同这样的规范,他们认为这个概念不能科学地涵盖绘画的品种及材料,于是他们从材料上将“中国画”称为“水墨画”,此后,又有现代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等等。</p><p class="ql-block"> 围绕着“中国画”这个名称的争论看起来是个名称问题,但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尤其是“中国画”这个名称已经约定俗成了近100年,学术界已予以这个名称太多的内涵,刘曦林认为,中国画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它在内涵上不等同于“水墨画”等概念,但它又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科学因素,因此,这个名称坚不坚持自然是一个大问题。</p><p class="ql-block"><b>【叶升龙】</b></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名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之前没有西洋画东渐,也就没有中国画这一个名称,而只有以画材、画法为名称;以后西洋画来了,为有别于西洋画才促使中国画这一名称产生了。如今我们中国人掌握了西洋画,画起中国内容的西洋画来,于是感到中国画这一名称不能概括这种西洋画,似乎中国画这个名称不科学。</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倒应废去这种西洋画的名称,也呼之为中国画才名正言顺,符合实际。就是说中国画除了工笔、写意、民间油漆画之外,又增加了油画、水粉画等画,如此很合情理。但也不一定在这些名称上多费功夫,如今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着西装,并没有人提出应把“中装”这个名称废掉,也无人提出应将西装这一名称改为“中装”。</p><p class="ql-block"> 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不仅表现在中国画和西洋画方面,还有中医和西医、中文与外文、国剧与洋戏,等等。如今中西医结合,中外文并用,国剧洋戏同演,也没有人提出应将中医、中文、国剧的名称废掉的意见,那为什么唯独对中国画这一名称的存在进行怀疑呢?番薯早就成为了我国人民的食物,到如今人们仍叫它为番薯。这些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其本质的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坚持“中国画”这一名称是自然的,不坚持“中国画”这一名称是徒然的。</p> <p class="ql-block"><b>【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附录二在原著《探索传神论 破解绘画难题》中没有编入【美术报】的内容,为了方便美友读者们比对阅读,特附上《美术报》刊登的十大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2agaiq"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附二(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