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禾火王景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的陵墓,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秦王政元年(前246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秦始皇陵陵墓修建,其中大规模的陵墓修建从统一全国开始;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兵马俑坑。史载秦始皇为自己造陵征集了70多万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者,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 始皇帝元年(前221年),六国统一,秦始皇建立了一统天下的郡县制君主专制帝国。</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史称“丽山园”,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墓。陵园文物遗址分布区东起戏水河,西至临潼城区,南到骊山,北达新丰塬下,总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其中,文物遗址密集区达19.6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已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类陪葬墓、从葬坑、礼制建筑基址等600余处,出土了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珍贵文物5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主要由秦俑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和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1979年10月0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1989年9月27日,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展厅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10月1日,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展厅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1994年10月01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秦兵马俑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p> <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西安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勘探和试掘,确认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即一号兵马俑坑。</p> <p class="ql-block">坑内有东西向10条夯筑隔墙,将坑分成11个过洞,兵马俑陈列在过洞中,经过局部发掘与勘探,一号坑内工埋葬与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陶马6000多件,木质战车50辆,驾车陶马200匹。</p> <p class="ql-block">俑的战车排列有序,四周为前锋、后卫及翼卫,三列横队,每列68个兵士俑,204年弓弩手组成前锋,其后又有38路纵队。</p> <p class="ql-block">目前除了发掘出1700余件陶俑、22辆木质战车、88匹陶马外,还出土了646件车马器,一批制陶工具、半两钱、铁质工具。</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兵器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仅零散铜镞数以万计,成束者达280束,各类青铜兵器如剑、戟、戈、弩机、铍等486件。</p> <p class="ql-block">拉近镜头可以看到,每个兵马俑都长得不一样。这些兵马俑都是按照真人原型一比一制作的,他们现在的长相就是当初塑造的原型的样子。据说在这些兵马俑里面,运气好的话,能够找到一张与你身边某位朋友相似的脸。</p> <p class="ql-block">陶俑神情‎生动,形象‎准确,轩昂‎;陶马造型‎逼真,刻划‎精致自然。‎兵马俑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布‎局排列如家‎军阵,气势‎凛然。</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像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的一个修复兵马俑的工作区,一些被修复的半成品兵马俑,每一只兵马俑都是有编号的。</p> <p class="ql-block">据说一开始出土的兵马俑,很多都是有颜色的,不过一接触空气,迅速就开始氧化褪色。所以现在很少主动进行考古发掘了,大多数都是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兵马俑很多都是破碎的,有的断手有的断头,还有的上面有很多裂缝。</p> <p class="ql-block">秦青铜箭镞,长16.50—20.0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秦兵马俑坑出土的箭镞约有4万件,大体可分为小型和大型铜镞两类。大型铜镞铤长,镞首特大,镞首呈三棱锥形,铤呈圆柱形。小型铜镞数量最多,首呈三棱形,铤为圆形后三棱形。所有镞首和铤都接铸为一体,茬口清晰。铜镞首与铤重量大体相等,符合力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秦青铜戟,戈通长26.70厘米,援长16.40厘米,胡长12.80厘米,内长10.00厘米,矛通长17.5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戟为戈、矛的组合体,兼具勾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号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据现地表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试掘的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 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在一号俑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p> <p class="ql-block">秦跪射武士俑通高128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弩兵阵中心,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右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p> <p class="ql-block">跪射武士俑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弩兵阵中心,它们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右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p> <p class="ql-block">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御手俑是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秦朝文物,现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品。御手俑表情严肃,身材魁梧,高约1.9米。</p> <p class="ql-block">秦骑兵俑,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头后绾扁髻,戴皮弁,左手半握,似持兵器,右手牵马状。</p> <p class="ql-block">秦立射俑,通高178厘米,立姿持弩,头挽圆髻,身着齐膝长襦,足蹬方口齐头靴,右足跨步呈丁字形站立,左臂侧举与身体呈45°夹角,右手曲举作拉弓预备状,再现了秦军弓弩兵作战场景。</p> <p class="ql-block">秦鞍马俑,鞍马是骑兵的坐骑,四蹄直立,劲健有力,两耳如削竹,耳前有鬃花,尾巴成辫形,马背上皆有鞍鞯,中部下凹,鞍面上雕有鞍钉,马肚下有一条肚带将鞍鞯固着于马背,带头相接处有一参扣,参扣于马肚左侧,马尾可拆卸。</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于1976年5月11日由考古队钻探发现,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规模较小。</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边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520平方米。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有学者认为,它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坑的指挥部,古代称为“军幕”。</p> <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在一号俑坑的西端北侧25米处,又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p> <p class="ql-block">三号俑坑出土的驷乘车,车上有陶俑4件,分两排站立:前排为御手,后排中间为军吏,两侧为车士。军吏俑身穿带彩色花边的前胸甲,头戴双版长冠;另外3件俑均身穿铠甲,头戴单版长冠。从</p> <p class="ql-block">三号俑坑出土的驷乘车遗迹看,车上有彩绘花纹,车前驾四马,说明车的级别较高。从出土的位置看,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考古史上最早的军事指挥部形象资料,三号坑印证了秦代“中军帐”制度,体现了“运筹帷幄”的战争哲学,是军事战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为古代指挥部形制、占卜仪式、命将制度及服饰装备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填补了秦代军事指挥系统的研究空白。‌‌</p> <p class="ql-block">秦青铜矛,通长17.50厘米,骹长5.50厘米,叶最宽3.7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三号坑。秦俑坑出土的矛,通体宽扁且直,中部起脊,直刃前聚锋,椭圆筒形骹,制作规整,刃锋锐利,表面光洁,是纯粹的刺兵,制作简单但杀伤力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与一、二、三号坑遗址共同构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核心参观区。</p> <p class="ql-block">文物陈列厅于1994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放,旨在系统展示秦陵考古成果,是博物馆内重要的文物研究与展示空间。‌‌</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高级军吏俑</p> <p class="ql-block">书吏俑</p> <p class="ql-block">弓兵俑</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的精品跪射俑,每一处细节都很到位,不仅仅是一片片的铠甲,连衣服上的褶皱和指甲都刻画出来。</p> <p class="ql-block">青铜天鹅</p> <p class="ql-block">青铜仙鹤</p> <p class="ql-block">秦青铜鼎,通高61.00厘米,口径65.50—71.00厘米,腹深34.00厘米,重212千克,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形体硕大,所以称它秦陵大鼎。此鼎造型稳重,上有繁复精美的纹饰,是道具还是礼器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青铜铍</p> <p class="ql-block">秦陵地宫展览馆,又称秦陵地宫,位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侧大约2公里。该馆占地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地上地下两层,依据《史记》记载立体还原秦陵地宫结构及陵园布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是在秦始皇陵核心区上建设的一座遗址公园,主要包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和3.2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 </p> <p class="ql-block">公园以秦始皇陵核心区为基础建设,是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重点文化项目,南北长约2220米,东西宽约1010米,涵盖封土、内外城垣遗址及600余处遗址(包括铜车马坑、百戏俑坑博物馆等),陵园封土呈覆斗形,高76米,通过植被标识城墙轮廓及地下遗址分布,绿化面积达3.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位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南侧,2021年5月18月正式落成并对游客开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span>由于历史条件限制,1980秦始皇陵封土出土的两辆青铜车马一直展陈于与兵马俑坑较近的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陈列厅内。</p> <p class="ql-block">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p> <p class="ql-block">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由于未被盗扰,原位没有大的变动,车马的构件基本齐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观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以前考古发现的车都是木质的,出土时已腐朽,铜车马的出土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p> <p class="ql-block">这组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这两乘车均为单辕、双轮、四马系驾。中间两匹马称为服马,主要用来驾辕;旁边两匹马协助服马拉车,称为骖马。</p> <p class="ql-block">为了使四匹马各处其位,齐力拉车,铜车马上还装有防止骖马内靠及外逸的专用部件—胁驱和缰绳,胁驱的作用就是防止骖马内靠;为了防止骖马外逸,在骖马的颈上还套有一根缰绳,缰绳的另一端系在衡、轭的交接处,防止骖马过分远离。</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装置,骖马与服马始终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太远,也不会太近,可以始终并驾齐驱。</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中并安放在展柜中。一号铜车马也叫立车,是车队中开道车。</p> <p class="ql-block">这辆叫安车,据说是两千多年前的空调车。立车和安车两驾铜车马,都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文官俑坑是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勘探发现的一座陪葬坑。</p> <p class="ql-block">秦袖手俑,通高184厘米,肩宽44厘米,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0006陪葬坑。2000年,在秦陵封土西南50米处的陪葬坑中,发掘出土了不同于秦兵马俑的8件文官俑,它们头戴长冠,身穿长襦,右侧腰带上悬挂着帖塑的削和砥石,袖手而立一派文官风度。</p> <p class="ql-block">马厩坑出土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秦有披膊的石铠甲,为秦代的石器,通长75.00厘米,披膊长20.00厘米,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801陪葬坑。铠甲由前、后身甲和一对披膊组成,共有甲片612片。</p> <p class="ql-block">K9901陪葬坑(百戏俑坑)通长80.8米东西长40米,主体部分宽12.8~16.7米,内有两条东西向的夯土隔梁,三个东西向的过洞。两端门道长20.8米,宽7.6~11.4米。坑距现地表深约5米,面积约700平方米,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经火焚坍塌。该坑共出土2件青铜鼎和20多件陶俑。坑中出土的陶俑多上体裸露,下着彩色短裙。陶俑与真人一般大小,姿态各异,是秦陵考古发现中首次见到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秦百戏俑,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1999年,考古人员在秦陵东南部内外城垣之间的陪葬坑内,试掘出土了陶俑11件,它们上体裸露,下体着裳。动作有直立状、双手卷衣状、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双腿弓箭步、半跪状等。是模拟古代百戏娱乐的场景,百戏是古代散乐杂技的统称,包括扛鼎、寻橦、角力、俳优等。所以,也被称作“百戏俑”。</p> <p class="ql-block">“28号俑”是不同于站姿、坐姿的仰卧俑,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百戏俑陪葬坑中部,发掘时残破非常严重,由数十块残片组成,其头部及双手缺失。“28号俑”的保护修复共历时9个多月时间,修复完成后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墓,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秦始皇陵的核心主体(帝陵的地下埋藏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陵冢”下方。目前出于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节奏等多重考虑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p> <p class="ql-block">地宫是皇陵中放置棺椁的地方,可说是整个工程的中心。从史料可知,秦始皇陵地宫的规模空前恢宏。考古工作者在地面上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物探”工作,发现秦陵地宫在地下30米处,墓室开口长170米、宽145米,比现代足球场的面积还大,底部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而整个地宫的高度达15米,相当于5层楼高。</p> <p class="ql-block">整个陵园由两个南北狭长的长方形城垣套合成一个“回”字形,构成主体。内城周长近4千米,外城周长6千多米。内城中部有一道东西向墙垣,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半,高大的封土就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封土之下便是地宫,这是陵园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秦陵的墓碑,背后的山整个都是封土堆,非常壮观。陵园整体布局以封土为中心,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长355米,东西宽345米,高约76米。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基础宽约8米,均夯筑而成。内城垣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面积0.79平方公里。外城垣南北长2188米,东西宽971米,面积2.1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最初修建完成之后,是有城邑和宫殿存在的,不过在项羽打进来之后,大肆破坏了秦始皇帝陵。</p> <p class="ql-block">在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建设中采用退耕还林将文物遗址区及周边地区3.2平方公里的范围绿化。</p> <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研究和考古资料,鉴于陵园外城以内80%为遗址,在不破坏文物遗址和陵园风貌的前提下,加强绿化种植改善陵园的生态环境,并运用草木的品种和形态来标志地上、地下遗址,从而显示陵园的整体格局、规模等,达到恢复陵园自然风貌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