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日,我从北京出发,沿着京礼高速一路向北,车窗外的山势渐起,天空愈发开阔。当“张家口”三个字映入眼帘时,我知道,这座横亘在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城市,正缓缓向我展开它的轮廓。它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交汇点,更是历史与风雪共同雕琢出的北方重镇。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赋予它分明的四季,而此刻秋阳正好,正适合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的深沉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刚进城,一幅巨大的宣传画跃入视野——蓝天之下,群山连绵,一队骆驼驮着彩绸缓缓前行,仿佛从张库大道的旧时光里走来。空中,滑雪者腾跃的身影划出一道弧线,像极了这座城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腾挪的姿态。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张家口不只是地理的过渡带,更是文化的交汇处:驼铃与雪板同响,古道与高铁并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走进市区的一处文化长廊。大境门、草原天路、鸡鸣驿、南寺塔楼……这些名字被绘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像一本摊开的风物志。最吸引我的是那条“京张铁路”的线条,它从百年前詹天佑手中蜿蜒而出,如今已化作国家铁道博物馆里的时光隧道。而柴沟堡熏肉的香气,仿佛从画中飘出,勾得人腹中作响。</p> <p class="ql-block">真正让我驻足的,是大境门城楼。红柱飞檐在秋阳下熠熠生辉,城楼下横幅高悬,写着“大好河山”四个字,笔力千钧。我站在城门前,抬头望去,砖石斑驳却依旧挺拔,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过察哈尔的风云变幻,也迎接着冬奥后的新生。现代楼宇在远处静静矗立,古今在此交汇,竟毫无违和。</p> <p class="ql-block">穿过广场,一座彩绘牌坊巍然耸立,蓝金相间的檐角直指晴空。牌坊后,长城如龙脊般盘踞于山脊之上,与山体融为一体。几栋红顶屋舍错落其间,游人穿行于石阶小径,笑声随风飘散。我沿着台阶缓步而上,脚下的每一块砖仿佛都在低语,讲述着戍边将士的寒夜与商旅驼队的晨光。</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静谧的角落,一块石碑静静立于花坛中央,“大境门”三字苍劲有力。石碑前护栏环绕,绿植葱茏,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我蹲下身,指尖轻触冰凉的碑面,仿佛触到了这座城市的根脉——它不张扬,却自有分量。</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大境门,这次我从门洞穿行而过。厚重的砖石拱门下,行人络绎不绝,有拍照的游客,也有匆匆赶路的本地人。门后是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门前却是历史的回响。我站在门槛上,一脚踏在过去,一脚迈向未来,忽然觉得,这扇门不只是地理的关口,更是时间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长城的一段野墙。砖石蜿蜒于山脊,秋日的植被已染上黄绿,远处山峦层叠,晴空如洗。游客们三三两两走在墙头,有人举旗欢呼,有人静坐远眺。我坐在一处垛口边,听风掠过耳畔,仿佛听见了烽火台上升起的狼烟,也听见了滑雪场上腾空而起的欢呼。</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一条石板小径通向深处,两旁红盆盛花,鲜艳夺目。山顶的烽火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傲。我沿着小路缓行,脚底传来石板的坚实感。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山风与鸟鸣,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长城不只是防御的工事,它更像一条纽带,把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温柔地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底金字的介绍牌嵌在砖墙上,讲述着烽火台如何以烟代信、以火传警。我读着那些文字,眼前浮现出古时守卒在寒夜里点燃篝火的场景。那不只是军事智慧,更是一种孤独中的坚守。如今,信息以光速传递,而那份守望,是否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在城市的灯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山脚,我见到了一座土石垒成的烽火台,顶上植被茂密,像戴了一顶绿帽。几位游客正沿着小径走来,谈笑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我站在台前,想象它曾在某个黄昏燃起浓烟,警示着远方的敌情。如今,它成了风景,成了记忆的锚点,而和平的讯息,早已随风传遍四方。</p> <p class="ql-block">一尊锈迹斑斑的古炮静卧于石台之上,炮口朝天,仿佛仍在守望着这片土地。背景是远山与现代楼宇的交融,砖墙斑驳,诉说着岁月的侵蚀。我轻轻抚过炮身,铁锈簌簌而落。它不再轰鸣,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响亮——那是历史的回音,是沉默的警醒。</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高台上,我见到了最完整的一组陈列:烽火台旁,玻璃罩内是持矛而立的士兵雕像,铠甲凛然,目光如炬;一侧古炮静卧,另一侧蓝底标牌详述过往。我站在中央,仿佛置身于时空的交汇点——过去在此凝固,现在由此出发。张家口,不只是冬奥的舞台,更是文明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路过一座名为“永顺门”的古城门。门匾高悬,砖石坚实,屋檐下光影交错。门内街道花开正艳,几株金菊在秋风中摇曳。我推门而入,像走进一段被温柔封存的岁月。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日常的安宁,而这,或许才是城市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广场远望,大境门在灯光中愈发庄严。“大好河山”四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我忽然想起我的旅游格言:“用脚步测量地形,用眼睛记录风景,用耳朵倾听声音,用心灵阅读人生。”这一路走来,张家口以它的山、它的城、它的风与雪,教会我如何真正地“在场”。它不喧嚣,却自有力量;它不张扬,却令人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