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游

立竿见影

<p class="ql-block">在秦皇岛的这几天,我循着历史的足迹,从秦始皇求仙的入海处,到长城入海的老龙头,再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最后沉醉于鸽子窝公园的海天美景。这段旅程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p><p class="ql-block">鸽子窝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的东北角,是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公园名称来源于一块恰似雄鹰屹立在海边的嶙峋巨石,因曾是野鸽的栖息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登上鹰角亭,极目远眺,帆船点点,海天一色,仿佛一幅绚丽的油画。据介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曹操等都曾在此观海抒情。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p><p class="ql-block">鹰角亭上方有一尊毛主席的立姿雕像,雕像高3.2米,基座高2.7米,基座东部刻着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的不朽名篇。</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的东北起点。北接燕山,南连渤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登上靖边楼,沿城墙前行,宽阔的墙道(宽达10米)通向牧营楼,楼前刻有毛泽东手书“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箭楼(又名镇东楼)是山海关的主城楼,九脊歇山顶,传统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站在城楼二层,高13米的位置,北望关外,青山绿水,直达天际;南望关内古城,街巷楼舍,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匾额高1.5米,宽5米,每个字都在1米以上,楷书,遒劲雄浑,与城楼风格相得益彰。它与东西两侧的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威远堂形成“五虎镇东”之势,体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步入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一座秦汉风格的阙门映入眼帘,正门匾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字,阙门两侧摆放着象征吉祥的神兽。穿过阙门,一组秦始皇东巡碣石的大型群雕迎面而来,气势恢宏。群雕由32个人、20匹马、2辆车组成,全长40米,再现了秦始皇出巡时声势浩大的场面。</p><p class="ql-block">站在求仙殿前,俯瞰大海,我不禁想象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方士携童男童女从此入海求仙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秦始皇这样一位统一六国的雄主,为何会对长生不老如此执着?或许,他的东巡不仅是为了求仙,也是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考察军事和政务”。</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踏入景区,宁海城是第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这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一座功能齐全的海堡城。</p><p class="ql-block">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也是观海胜地。登上澄海楼,海天一色,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入海,壮观的景象令人震撼。澄海楼上的“澄海楼”匾额是乾隆皇帝御笔亲题,而“雄襟万里”的匾额则出自明代兵部尚书孙承宗之手,展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老龙头入海处,灰褐色的石墙从陆地探入水中,像一条巨龙的脖颈微微低垂。海浪扑打城墙时,砖石缝隙间的水珠簌簌滚落,仿佛巨龙正低头饮水。相传戚继光修建入海石城时,将根基做成倒梯形状,每块条石重达两吨,石与石之间凿出燕尾槽,灌入铁水凝固成整体,使城墙能在海浪冲刷中保持稳固。</p><p class="ql-block">老龙头西侧的海神庙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延伸入海124米,是船夫渔民祈求海上平安的精神寄托。站在海边,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潮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敬畏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站在鸽子窝公园的沙滩上,回顾这次秦皇岛之旅,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与自然的永恒魅力。从秦始皇求仙的执着,到长城防御的智慧,再到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以及鸽子窝的自然美景,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故事与情怀。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心灵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