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与生日歌 韩庆平

雪竹先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早读课,我遵守我校的候课要求,提前几分钟就走进了B7班的教室。李牧天同学看我坐在了讲台上,三步并作两步,将一杯豆浆连带吸管放在了讲桌上。他说,早饭的时候没见韩老师在餐厅吃饭,我就专门给韩老师抢了一杯豆浆,趁热喝吧。早读上课时间早,又要洗漱,还要赶路来学校,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吃早饭的,确实有点饥渴难耐,我就欣然接受,并致谢,下课后我就端着豆浆离开了教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自习课,同学们正在写作业,刘星豪同学悄悄告诉我,今天是他的同桌王诗颖同学的生日,因为没有人祝她生日快乐,暗自神伤,下课时间还偷偷在楼道角落抹泪呢。我听了,就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今天是王诗颖同学的生日,让我们共唱生日歌,祝她生日快乐!然后在班长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唱响了生日歌,祝福王诗颖同学生日快乐。王诗颖同学带着羞赧的表情,脸颊红扑扑的,但难掩激动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奖励和奖品的刺激,日记排行榜的压力,家长的关注,全班同学都开始积极写日记,杜东远、刘厚强、王兴圣、李远晟等同学已经达到了四五十篇,但还有几位学生不知是因为慢热还是确实不善写作,迟迟没有行动。我就降低要求,让他们可以先抄录《小马烽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我也深深知道抄录和自己写,这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也涉及根本原则,这是坚决不能妥协和姑息的事情。但转念一想,能抄录几十篇优秀作文,或许也可以学习不少东西,慢慢也可能开始写作,爱上写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你这为师之道有问题;也有人说,你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其实,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也是原则分明,要求严格,态度严厉,跟学生距离比较远,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教师。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时代的变迁,身边和网络上的种种事情,对于从教方式,我也有了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了一点点私心,有了一些圆滑的处事方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送你一块奶糖或者一杯豆浆,这在过去是根本不会接受的,但我现在看来,这未尝不是学生亲近你、喜欢你的表现。《礼记·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只有亲近、尊敬老师,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从而乐于学习。一味地板着脸,一味地疾言厉色,只会树立坚壁,造成隔阂,造成误解,制造逆反心理,导致在教学上事倍功半,举步维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听到一首网络歌曲《你的棱角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你的棱角呢?你的骄傲呢?你的笑声丢在哪了?你的锋芒呢?你的倔强呢?你的快乐丢在哪了?”我知道,我的棱角、骄傲、锋芒、倔强,恐怕也只存在于过去和梦里了吧,现实中大概已经荡然无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经常在已经毕业的学生班级群发我自己写的文章,有许多学生点赞,但很少有人敢评论,这恐怕与我过去的古板和严厉不无关系。那天送孩子去参加编程竞赛,碰到一个毕业十几年的学生。在他没看见我之前,走路还松松垮垮的。一看见我,马上腰杆挺直,就像立正一般,虽然面带笑容,热情打招呼,但更多的是积威带来的拘谨和畏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他那拘谨又畏惧的模样,我又想起李牧天同学递来的那杯还带着温度的豆浆,想起王诗颖同学听到生日歌时那红扑扑的脸颊。那些曾被我视为 “妥协” 的改变,那些被磨平的棱角,原来都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温度。过去我以为,严厉是守住原则、树立权威的唯一方式,却忽略了教育的核心是 “人”—— 是要让学生在信任里敞开心扉,在温暖中主动成长,而非在畏惧中被动服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首网络歌曲问我 “快乐丢在哪了”,现在我有了答案:我的快乐,早已从 “维护严厉的权威”,变成了看见学生因一杯豆浆拉近的距离,因一首生日歌点亮的笑容,因一次降低要求而迈出的写作第一步。即便过去的锋芒不在,但当学生真正 “亲其师、信其道” 时,这份用温柔与理解换来的信任,才是比任何 “棱角” 都更珍贵的教育力量。而那位毕业多年仍会下意识挺直腰杆的学生,也时刻提醒我:教育者的每一份态度,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记,唯有以温柔换真心,才能让这些印记成为成长路上的暖光,而非难以释怀的拘谨和畏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师院的同学们,我的教师朋友们,现如今,你们的为师之道做出改变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