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是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的,或豪迈奔放或委婉含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一篇文章如果写的像某种产品或药物的说明书,或者像辞源词海之类的工具书,即使它的语言再精炼描述再怎么准确也都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没有魂,它只是文字的堆砌。只能说它是一则好的说明书而不是好的文章。常说“言为心声”,放眼或现代或古代的那些传世之作,他们无不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还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无论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还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更不必说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还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更不必说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还是伟人的《沁园春-雪》……它们无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句式只是文章的外衣,而情感才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才是其传诸于世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现实中可以“外园内方”,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时时隐藏起来。但作文则完全不同。由此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做文章?(当然这里所说的文章不包括应试文、各式公文、产品说明书、科普文、专业学术论文等等)简单的说,做文章就是因为作者心中有话要说,而且按捺不住,总欲一吐为快,最后把情感诉诸于文字,这就是有感而发。否则就是无病呻吟。一篇好的作品,或是对美好爱情的想往,或是对江山社稷的忧患,拟或是对不良风气污泥浊水的鞭鞑,还是对底层百姓的体恤怜悯,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假如一个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总是深藏不露,让读者不知所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自以为很高明,那我想也就不必要去作文了罢。因为于我而言,作文总是要告诉世人什么的。或爱或恨或喜或怒或褒或贬或抑或扬。除非你闲得慌,或是想拿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或汲名或汲利,那当属另外。否则还不如去赏赏花钓钓鱼来得更有情趣吧。</p><p class="ql-block">       总之,文无魂不立,文无魂无味。只有注入了情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否则就是白开水一瓢,寡淡无味;如同木乃伊,如同干草枯柴,毫无生机可言,味同嚼蜡,读者尚不喜爱,就更不要奢望其有生命力了。</p>  <p class="ql-block">2025.10.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