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旅行》充满游牧风情的《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印象(上)

根林

<p class="ql-block">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不像阿拉木图那样繁华现代,倒像一个巨大的“城镇”。它没有“苹果之城”拥有雪山下的那种风情万种,活脱脱是一座通向辽阔草原的“游牧之门”。有人说它是蕴藏在楚河盆地里的一颗明珠,更像是未经雕琢的小家碧玉。不过把玩之处确实不多,不需要你为此停留一周,仅作为一个文化旅途驿站和探验节点就行,旅游计划中应有更多的选项。</p> <p class="ql-block">  阿拉木图距比什凯克约250公里,那天我们赶早从阿拉木图乘大巴出发,争取中午赶到比什凯克吃一顿正宗的手抓饭。途中还要通过哈、吉两国边境口岸,路上怎么着也得耗时6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大部分时间车子都在哈萨克斯坦一侧边境公路行驶。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电力主要依赖水力发电,在冬季枯水期常面临供电紧张,深受电力困扰。近几年,在中国帮助下着重发展风能和太阳能,有效补充能源供应紧张。在去比什凯克路上,能看到几处已交付使用的风电工程项目。</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目光所及,满眼是广袤的秋天牧场场景。起先还挺吸引视线,然一成不变的景色,单调得多少有些让人乏味。除偶尔望见散落在远近山脚、草原各处的牛羊马群,引起少数乘客几声惊呼外,大多人都一路在昏昏欲睡。像我这样走一路,拍一路的很少很少。</p> &nbsp; &nbsp; &nbsp; &nbsp;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农牧业,农牧业人口占比达到64.8%,而畜牧业人口又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4%左右 。 &nbsp; &nbsp; &nbsp; &nbsp;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与哈萨克斯坦相似,也以草原为基础,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养殖种类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私有制为主要经济模式,国营牧场很少,私有养牛场数量远超国营20倍以上,养羊场数量差距则更大。 ‌<br> &nbsp; &nbsp; &nbsp; &nbsp;吉尔吉斯人是传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大多数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每年夏季水草最为丰美之时,吉牧民会将牲畜迁往高山草甸,这些高山草甸被称为“扎伊洛”,是夏季放牧的主要场所。 &nbsp; &nbsp; &nbsp; &nbsp;临近中午时分,我们大巴车驶入阿拉套山山麓北面楚河河谷,一块四周被山脉环绕的地方,比什凯克就坐落在楚河盆地中央。这里距哈萨克斯坦边境仅10 公里,是中亚内陆国家中,首都离边境最近的城市。<br> &nbsp; &nbsp; &nbsp;&nbs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吉尔吉斯斯坦是个多山地国家,90%的领土海拔在1500米以上,平原很少。楚河谷地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工农业发展,因此把首都建在边境附近,实是地理限制无奈之举。</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比较典型地反映着从沙俄时期的军事据点,到特殊时代的城市,再到今天独立身份的国家首都的历史变化过程。比什凯克同时容纳着两种不同的民族意识。</p> <p class="ql-block">  比什凯克巨大的阿拉套广场,有种不可言状的空旷与威严,丝毫体察不到其温馨的市民广场的感觉,象是专为游行集会展示国家、民族力量而设计的。</p> &nbsp; &nbsp; &nbsp; &nbsp;广场中心耸立着是民族英雄玛纳斯雕像,连同高十几米的基座组成纪念碑。玛纳斯手拿长矛,身披盔甲,骑着骏马成奔驰状,雄居碑塔顶端,傲视着远方 ,象征着守护比什凯克子孙千秋安宁。 <p class="ql-block">  但卫兵换岗程式依然是常见的那种礼仪,建筑也依稀能看到独立前美学的影子,只是内容已完全转变为吉尔吉斯民族主义了。 </p> <p class="ql-block">  从中可感受这里既保留着对独立前历史清晰记忆,又在刻意追求吉尔吉斯民族历史与文化独立性。但尴尬的是,既不能完全否定以前那个构成自身现代国家的基础,又不能加以歌颂。这就说明了吉尔吉斯斯坦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 。</p> &nbsp; &nbsp; &nbsp; &nbs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是座典型的精心编排的“历史叙事长廊”。</p> <p class="ql-block">  展馆用一层楼面来展示“民族之魂”,意在证明吉尔吉斯民族拥有悠久、辉煌且独立于其它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  伏龙芝博物馆外观。比什凯克1926年前称皮什彼克,1926年后改称伏龙芝,以纪念著名军事将领米哈依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1885——1925),独立后称比什凯克,伏龙芝是吉尔吉斯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吉尔吉斯“白宫”曾是吉尔吉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这座庞大的方块状建筑,以它的厚重和巨大的体量感,表现出不容置疑的权力威严。至今它仍是政府重要办公地。</p> &nbsp; &nbsp; &nbsp;“白宫”门前的音乐喷泉 <p class="ql-block">  橡树公园与广场相邻,是体验比什凯克市民生活的最好场所。这里的气氛瞬间从国家仪式的威严转变为轻松闲适。茂密的橡树提供了大片荫凉,当地人在这里散步、下棋、带孩子玩耍。这是城市规划中“文化休闲公园”概念的完美体现。</p> &nbsp; &nbsp; &nbsp; &nbsp; <p class="ql-block">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当地普通人的年收入,还不到我国一线城市白领一个月的工资水平,物资匮乏还贵得吓人。年青人的出路只有出国打工。</p> &nbsp; &nbsp; &nbsp; &nbsp;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城市天际线上,四座高耸的宣礼塔格外醒目,它是2018年落成的中央清真寺。寺内可同时容纳近三万人礼拜。 &nbsp; &nbsp; &nbsp; &nbsp;它是座传统与现代伊斯兰建筑元素的融合体。目前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nbsp; &nbsp; &nbsp; &nbsp;主大殿中央悬挂着两盏巨型吊灯,富丽堂皇,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着精美的书法,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nbsp; &nbsp; &nbsp; 设计灵感来源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科札德佩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荣耀和平广场,也叫胜利广场,是比什凯克地标性建筑之一,主要艺术理念是:胜利后儿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通过思想和建筑的统一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设计成拱门,顶部收拢汇聚在金属花圈上,这是获奖者荣耀的象征。拱门下是一座“母亲”雕像和长明火壁炉,这些元素共同体现了对卫国战争英雄的敬仰和纪念。其拱门轮廓让人联想到蒙古包,增强了返回原生态与和平家园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雕塑作品展示了吉尔吉斯斯坦人民为卫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英雄的形象,作品放置在建筑的中心和两侧,成为纪念碑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对“比什凯克”的初印象,它不是一个精致的旅游城市,但它真实、坦诚,毫不掩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正是这种坦诚,得以成为打开这座中亚首都复杂而具魅力的钥匙。</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