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贴

中医艾灸理疗(洪燕)

<p class="ql-block">脾胃贴不同穴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脾胃贴可以贴关元,中脘,建里,腰阳关,命门,中根,胆俞中间,它的效果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人胃肠道虚寒,有的人寒在胃,有的人寒在小肠,寒在胃和寒在小肠的区别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如果舌苔白而湿滑,只要它湿滑,一般寒都会偏在胃,不排除小肠也有寒,但以胃为主。</p><p class="ql-block">胃与中脘的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中脘穴是调胃的,胃主降,但胃也有升(就像大地升起的白雾),我们走在户外会闻到土香味(土腥味),土的辛散之性对应到脏腑里面就是胃的一个升散之性。中医里讲,胃会气化水,有些人喝水喝两口就不想喝了,觉得恶心想吐,因为你胃的升散能力不强,胃腐熟气化水主要是靠升散的力量,它不是吸收,因为胃主要是腐熟,在腐熟的过程中,它以阳性之气来升散,胃是阳明经→多气多血。</p><p class="ql-block">胃主腐熟与吸收升散的关系与逻辑:</p><p class="ql-block">胃本身是往外分泌胃酸的,分泌性比较强,任何东西吃下去胃都要分泌,所以在分泌的过程中和吸收就是一种对抗,好比一个东西它要往外分泌东西,你还要让它吸收,那它到底是分泌还是吸收?所以中医书上说的很好,胃主腐属,没有说胃主泌别清浊,也没有说胃主吸收。</p><p class="ql-block">但在腐熟的过程中,它可以升散,所以为啥热水喝到胃里面马上就有发热、出汗的感觉,因为胃会马上把这个水液给它升散,升散以后要靠膀胱的收敛,在心阳的作用下,心气的作用下往下降,当降不下去,人比较虚的时候,就会一喝热水就出汗。</p><p class="ql-block">喝水出汗与不想喝水:</p><p class="ql-block">一喝水就出汗,说明胃阳还尚存,心阳还能调动胃阳(胃阳的升散之性是靠心阳来调动的),那有的人虚到一定程度就不想喝水,不想喝水也有很多因素,比如最近小便不利,可能下焦水不通,上焦就没办法注入水,除这种以外,不想喝水多属于胃阳不足,或者胃里水湿重有痰饮,水湿内停在胃里。</p><p class="ql-block">胃主要功能是升散与腐熟。</p><p class="ql-block">只要看到舌苔是偏白,舌体没有血色或者湿滑,只要见湿滑,脾胃财马上贴,到中脘穴,上火的概率会偏低。</p><p class="ql-block">但有的人把脾胃贴贴到神阙,为什么他反而上火了。</p><p class="ql-block">因为他的小肠不寒,他是胃寒,小肠不寒贴到小肠上,这个火就往上走。往上走以后就影响了胃的降逆,所以他上火了。</p><p class="ql-block">以后手里多备一些脾胃贴,应对今年的秋冬和明年人的一些问题,因为胃的阳气越来越弱,离火运表示着现在人的心阳心气都不足。</p><p class="ql-block">以后人的调理不再像以前了,以前的人调理可能给你多刮两下,让你身体更舒服,现在的人让你给他多刮两板子都不敢,因为一旦多刮几下,这个人一虚要恢复起来,时间就很长了。</p><p class="ql-block">心阳的恢复周期:</p><p class="ql-block">对一个健康的人偶尔出虚汗伤到阳气了,可能恢复很快,但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讲,长期熬夜看手机都会耗心气心阳,心气心阳耗了以后,会导致心肌的功能受损,如果你伴有心肌功能多多少少受损,容易心慌等,你这个时候心阳虚了,要恢复的话,它是所有脏腑里面周期最长的,短则一个星期,半个月,长则一两个月到一个季度,甚至有的人心脏功能要恢复是按年算,这就是离火运。</p><p class="ql-block">所以离火运就会导致大家心阳虚,心阳虚,火必不生土,心阳一虚,首先受损的一定是胃阳,接下来是小肠,这是它的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中枢穴也能振奋胃阳,可以贴,这是它的一个贴法。</p><p class="ql-block">如果肚脐周围是凉的,肚脐下面也是凉的,平时一吃东西就容易拉肚子不舒服等,肚脐上贴脾胃贴。</p><p class="ql-block">女性宫寒,肚脐以下凉,关元地方凉等,这一系列的可以在关元贴脾胃贴,脾胃贴它是一个温理的,它不是简单的调脾胃的。甚至有子宫肌瘤的都可以试首用脾胃贴去调养。有的人把脾胃贴贴到天枢穴或者大横穴。甚至有的人腰凉腰冷把脾胃贴到腰阳关都可以,你把它可以理解为调脾胃的同时,它有温理的作用。这就是脾胃贴的一个核心用法。</p><p class="ql-block">记得胃在消化里面,它有一个往上升的重要性,我们不要说脾升、肝升、肾阳往上升,没有胃的这股阳气,没有胃的这个气化能力,所有的肝脾肾都没有办法升起来,这就是为啥吃东西胃不舒服,你身体马上所有的都不舒服,因为胃为土,土生万物。</p><p class="ql-block">家里种花的土时间长了没有土腥味,外面地里的土有土腥味盆儿,土腥味就是胃的阳气的升散之性。</p><p class="ql-block">口苦一一一脾胃贴的另外一个用法:</p><p class="ql-block">现在好多人胆的功能不好,特别是很多人口苦等,可以试着把脾胃贴贴到胆俞中间,或者贴到左侧胆俞,右侧也可以,特别是腰阳关、命门这块贴到比较舒服。</p><p class="ql-block">老师有一次讲课,腹部有一种下坠感(话讲多了耗气,中气下陷),有点像上厕所拉肚子的感觉,不舒服,在腰阳关或命门贴脾胃贴,在关元贴健长贴,发现起到很大的作用,至少那种感觉会减少1/3,甚至1/2,一大半儿,因为不停的说话耗气,很管用。</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的人虽然上面热,但中下焦是寒的,以后要善用脾胃贴。</p><p class="ql-block">如果容易口干舌燥,容易上火的,尽量晚上不贴,白天贴。</p><p class="ql-block">可以两个联合去贴,比如胃寒中脘贴脾胃贴,可以在建里贴一个舒嗓贴,或者鼻舒贴。这种连贴法也可以用,但是脾胃贴要善用。</p><p class="ql-block">寒在小肠可以贴关元,神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