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往事》中打捞百年沧桑​(欧阳平)

金扇贝艺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大连往事》出版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可喜可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大连往事》中打捞百年沧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欧阳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 “我爱大连” 的赤忱序言与 “红叶献城” 的深情隐喻在卷首相遇,王国栋编著的《大连往事》便已超越单纯的史料汇编,成为一部镌刻城市灵魂的立体史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部由曲连虎、田淑惠精心策划的著作,以独特的双线结构剖开大连的历史肌理,让沉睡的档案与鲜活的生命记忆在10余万字和百余张图片之间共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篇以苏军解放大连的关键节点为锚点,通过 “八月风暴”“军管接管”“民主建政” 等 20 个篇章,密集铺展 1945 年前后的权力更迭与社会嬗变。山田乙三的慌乱、高兹洛夫的斡旋、韩光的决断,这些人物群像在历史转折点的抉择,恰似一部紧凑的纪实戏剧,还原了特殊解放区的复杂成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 以倒叙时空的笔法,将历史轴线拉回 714 年的鸿胪井,沿着 “青泥洼 — 达里尼 — 大连” 的名称变迁轨迹,编织出一张跨越千年的命运之网。1899 年沙俄以 “遥远” 为名的殖民野心,1905 年东关街因种族隔离形成的市井根源,1934 年抗日放火团融入星空的英魂,这些散落的历史碎片被精准拼接,既呼应了时代变局,更揭示了城市性格的生成密码。这种 “以点带面、古今对话” 的叙事,让历史不再是线性的流水账,而是立体可感的时空剧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深耕大连地方史的学者,王国栋在史料挖掘上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功力。书中既有 “旅顺口大坞奠基”“《泰东日报》创刊” 等宏观事件的脉络梳理,更不乏对个体命运的细腻捕捉:关向应从黄海之滨走出的少年意气,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 的钢铁意志,甚至山田洋次的少年回忆、富永孝子的岁月记录,都为冰冷的历史注入了体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附录部分更见编纂者的考据功夫:大连市建制沿革、政权名称变化、1945 年市政府人员简历、老街道名称对照,这些一手史料的整理成册,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参考,更让普通读者得以在今昔地名的对照中,触摸城市空间的变迁轨迹。正如东关街那些融合中式格局与异域细节的建筑,书中的史料编排亦实现了学术严谨性与阅读可读性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贯穿全书的核心线索,是大连从殖民屈辱到民族觉醒的精神涅槃。目录中 “五等阶层划分”“支那街命名” 等条目,直指沙俄与日本殖民统治的种族压迫本质;而 “中华工学会淬火铸剑”“益记笔店传递信念” 等篇章,则彰显着民众不屈的抗争精神。这种对比在 1894 年甲午之战的记述中尤为强烈:徐邦道在前线浴血抗敌,慈禧却在京城上演寿典笙歌,个人的英勇与时代的荒诞形成尖锐对照,刺痛着读者的神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未将历史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叙事。对于别宫秀夫这样的殖民官员,书中以 “复杂谜团背后命运引深思” 的表述保持历史审慎;对苏军进驻、多方势力博弈的书写,亦展现出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这种客观视角,让 “苏军烈士纪念塔三十米高度托起的钢铁星辰” 更具象征意义 —— 它不仅纪念解放者,更见证着一座城市走出阴霾的艰难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连东关街改造重生的当下,《大连往事》的出版恰似一枚精心压制的红叶,将城市的伤痛与荣光、挣扎与奋进永久定格。当读者在 “有轨电车见证岁月” 与 “开国礼炮轰鸣” 的章节间穿行,便能理解为何 “我爱大连”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植于百年历史土壤的情感根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在大连东关街、旅顺囗博物馆等景区出现《大连往事》这本佳作,当是奉献给來连游客的一道文化大餐,也是对一座城市精神传承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想说,为家乡写历史的人,也该写进家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欧阳平,作家,评论家,发表文学、评论作品300多万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责任编辑:嘉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插图大连老照片选自《大连往事》)</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xosc6e" target="_blank">读《大连往事》(金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