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五哥放羊》

小马哥(Mark)

<p class="ql-block">《五哥放羊》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广泛流传于晋西北、陕北、宁夏东北、陇东及内蒙古西部一带。张也演唱了这首民歌,并收录于1999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望星空》中。</p><p class="ql-block">该歌曲采用的是“十二月”体,它以一位年轻姑娘的口吻,深情地倾诉了她对“五哥”的怜悯、关心和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此曲经民间艺人丁喜才改编后,由上海音乐学院鞠秀芳于50年代在国际上唱红。彭丽媛、郭涛、王二妮也演唱过该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正月格里正月正</p><p class="ql-block">正月那个十五挂上红灯</p><p class="ql-block">红灯那个挂在哎大来门外</p><p class="ql-block">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p><p class="ql-block">哎哟 哎哎哎哟 哎哎哎哎咳哟</p><p class="ql-block">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p><p class="ql-block">六月格里二十三</p><p class="ql-block">五哥那个放羊在草滩</p><p class="ql-block">头戴那个草帽那个身披蓑衣</p><p class="ql-block">怀来中又抱着那个放羊的铲</p><p class="ql-block">哎哟 哎哎哎哟 哎哎哎哎咳哟</p><p class="ql-block">怀来中又抱着那个放羊的铲</p><p class="ql-block">九月格里秋风凉</p><p class="ql-block">五哥那个放羊没有衣裳</p><p class="ql-block">小妹妹我有件哎哎小来袄袄</p><p class="ql-block">改来一改领那个口 你里边儿穿上</p><p class="ql-block">十二月一年满</p><p class="ql-block">五哥他放羊转回家园</p><p class="ql-block">有朝那个一日哎哎天来睁眼</p><p class="ql-block">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p><p class="ql-block">哎哟 哎哎哎哟 哎哎哎哎咳哟</p><p class="ql-block">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p><p class="ql-block">哎哟 哎哎哎哟 哎哎哎哎咳哟</p><p class="ql-block">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p><p class="ql-block">整首歌曲共15段,文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与旋律句式结合非常紧密。小曲在演唱中加了很多虚拟词,比如“哎”“那个”“唻[lài]”“哎哟”“哎呀”,使音乐表现丰富、感染力倍增,更加生活化和口语化。演唱者在演唱时也会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上上滑音,用“挑音”夸张了声音演唱,如“二十三”在唱到“二”字的时候,做一个非常夸张的上挑再滑下音,使音乐更富有地方特色和风格。</p><p class="ql-block">该歌曲结构采用的是“十二月”体。时序体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特有的叙事方式,乔建中先生对我国时序体民歌和月令文化作过如下解释:“时序体者,民歌中以月、以季、以更等计时单位分节歌唱之体式也。其代表性用法有3种:依“月令”分节者称“十二月体”;依“季”分节者称“四季体”;依“更次”分节者称“五更体”。《五哥放羊》歌词里的“正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就是典型的十二月体格式。</p><p class="ql-block">《五哥放羊》旋律热烈、高亢,而又不失细腻、委婉和清丽。全曲采用了民族五声微调试,以第一段主题而进行四次变化的变奏曲式,属于音乐中常用的加花变奏。每次变奏都加入了新的素材,如:A1加入了滑音“166”,A2加入偏音,“清角4”表现了秋风、凉意和荒凉的内心,速度逐渐加快,“2 2 35 2 2 35”表现了主人为情人“赶做小袄”的迫切心情,音节急促、跳跃,A2速度放慢,加入了偏音变宫“7”和清角“4”,表现水成冰,寒冷凄凉之意,A4快速的旋律和速度,将主人公急切企盼相见心上人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曲每段开头都是“3 5 1 6”,尾声都落在“5”上,中间采用多变的因素,使听众对整个旋律既感受顺畅深刻,又不觉单调乏味。整个曲式为:前奏+间奏+间奏+间奏+问奏+尾声。音乐风格与歌词之间密切相连、互相辉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