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云轻漾,研韵悠长。为进一步推进“学为中心”课堂模式转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路径,近日,我校四年级英语组围绕 Unit 2《My Friends》开展了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说课”与“上课”双轨并行,从“为何这样设计”的理念阐释,走向“如何真实生成”的课堂检验,实现从理念到行动、再从实践反哺设计的教研闭环,推动教师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p> 精研说课· 以“学”定教 <p class="ql-block">在说课环节,三位青年教师紧扣“学为中心”理念,立足学生实际,深入解读教材,创新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赖玉铭老师在《Let’s Talk A》教学中,以“描述我们的朋友”为总任务,创设“Say and draw”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介绍朋友特征的过程中自主总结语言规律,理解友谊内涵。她以小组合作、互动采访等方式,推动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He/She is… He/She has…”等核心句型,让语言学习成为友谊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周萍老师执教《Let’s Talk B》时,融合“问题导学”与“思维可视化”策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并创新引入英文版《赠汪伦》古诗诵读,以学科融合激发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语言输出与思维发展,实现语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p> <p class="ql-block">郑晴晨老师围绕《Let’s Spell》中“sh”发音教学,以“海葵与寄居蟹”的海洋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听读、感知、归纳中自主发现发音规律,进而拓展至生活词汇的迁移运用,最终升华“朋友互助”的主题意义。整个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从感知到理解,从内化到应用,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p> <p class="ql-block">三位教师的说课,不仅展现了教学内容的精巧架构,更体现出从“如何教”到“如何引导学生学”的深刻转变,为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奠定了扎实的理论根基。</p> 课堂生慧·水到渠成 <p class="ql-block">理念唯有落地,方能生发出教育的生命力。三位教师的课堂,生动诠释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样态。</p> <p class="ql-block">赖玉铭老师的《Let’s Talk A》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踊跃描述身边好友,从课本走向生活,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实现了语言学习与品德培养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周萍老师的《Let’s Talk B》课堂思维涌动,学生通过多层次朗读、角色扮演与小组合作,深入理解“My best friend”话题,并在“What should we do with friends?”的追问中升华对友谊的感悟,达成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郑晴晨老师的语音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化身“发音小侦探”,在海洋情境中探寻“sh”的发音奥秘,通过听音辨词、发现规律、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p> 精研致远·众行致远 <p class="ql-block">活动尾声,陈春芳副校长与毛珍慧主任对本次教研予以肯定,并作出精准点评。她们指出,课堂应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即时评价与小组互评激发学生动力,推动目标落地;同时注重小组合作的深度与实效,确保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学有所得,真正实现“每一位都被看见,每一刻都在成长”。</p> <p class="ql-block">最后,吕凌敏校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教研让人欣喜地看到,“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已初步成型——小老师引领、小组合作、计时任务等策略逐步常态化为课堂肌理。她进一步对全体英语教师提出三点期望:让"特色"成为"常态",将高效小组机制延伸至早读、作业管理等日常环节,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让“反思”促“成长”,持续打磨课堂细节,推动学习从课内高效延伸至课后拓展;以“共研”达“共进”,凝聚团队智慧,共筑“学为中心”的课堂新范式。</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更是精心耕耘的智慧。四年级英语组将以此次教研为新的起点,在"学为中心"的道路上继续探幽发微,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成长沃土。</p> <p class="ql-block">文稿、图片:周萍 周少珍 </p><p class="ql-block">一审一校:周少珍</p><p class="ql-block">二审二校: 毛珍慧</p><p class="ql-block">三审三校:胡丹</p><p class="ql-block">签发:吕凌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