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散记

山谷回声

<p class="ql-block">图、文:山谷回声</p><p class="ql-block">昵 称:山谷回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735807</p> <p class="ql-block">  当暮色漫过洱海西岸时,我终于站在了大理古城南门前。砖楼上“大理”二字染着夕阳,恍惚间竟与史料里“羊苴咩城”的记载重叠——这座从唐代南诏绵延至今的城,曾是滇西五百年的政治心脏,如今却被叫卖声撞碎了时空。</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迈进城门的瞬间,我的期待就落了空。明代方形城垣的肌理被密集的商铺切割,五华楼的残影藏在霓虹招牌后,满街的旅游工艺品与“特产”叫卖声,让“叶榆故地”的厚重变得轻飘飘。淡季的人头依旧攒动,我攥着手机漫无目的地转了两条街,镜头里只有同质化的店面,寻不到可以触摸历史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我选择国庆中秋双节前夕的旅游淡季游览大理古城,是因为我一直被大理厚重的历史文化牵引着。然而完全商业化的景区让我大失所望,满城都是店面,都是兜售旅游工艺品和所谓地方特产的场景,放眼望去都是人头,我满满的茫然,找到仅有的几处历史建筑也找不到我心里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幢残存的明代城垣下驻足,墙砖上的裂痕里还嵌着时光的碎屑。我原路返回拍了几张旅游标示建筑,算作此行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风里没有南诏的驼铃声,只有商业化的喧嚣在打转,或许这座古城的真意,早被藏在了热闹之外的缝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