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西藏—自驾31天(二十)丁青、囊谦、玉树、共和、武功、家

L.Q

<p class="ql-block"><b>6月7日第27天:</b></p><p class="ql-block"><b>比如县—索县—巴青县—丁青县</b></p> <p class="ql-block">  早晨从比如县城出发,翻越了此行海拔最高的垭口5300米的康庆拉雪山;有幸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藏马鹿;又一次踏上川藏北线G317国道;经索县到巴青县,在巨大的一片玛尼石堆旁吃了自备的午饭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317国道盘旋在半山腰,山下一派河谷风光。</p> <p class="ql-block">  那曲的高寒草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一路上的风景真的让人陶醉,这里山水,草原,野生动物……是别的地方所看不到的,只要能适应高海拔,这里就有你想看到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b>人间圣境—丁青县</b></p> <p class="ql-block">翻过4472米的恰拉山口就到了丁青县界</p> <p class="ql-block">  在距离丁青县城40公里的317国道色扎站驻车赏景。这里是著名的毛公山自然景区。登上停车区的观景台深深俯瞰,这里山路弯弯,高山草甸与雪山相映成趣,一座座藏居披着斜阳散落在山坡上,宛若一幅高原版的富春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  海拔5400米的毛公山,本是苯教神山,又名西珠扎尕神山,只因它的山形酷似毛主席静卧此处、仰望苍穹的睡姿而又被命名为"毛公山"。毛公山,承载着丁青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怀念和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  天空是如此清澈湛蓝,纤尘不染,白云是那么的舒卷而又清淡 。被众多驴友称之为"地狱之路"的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秀丽壮美,古老神秘。她独立于苍穹之下,藏于雪山之中,相比起耳熟能详的318国道,她的原始、壮丽,丝毫不失姿态。</p> <p class="ql-block">  沿着317国道继续转过一道又一道弯,一路都是蜿蜒的河谷、广阔的平坝和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山体的颜色逐渐幻化成了红紫的颜色。难道是丁青的地质层里富含氧化铁?所以造就了这一路的红色山体红色土地。</p> <p class="ql-block">丁青县的红山石绵延十几公里,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红墙金顶的寺庙,白墙红瓦的民居,红色的山岩,雪色的山巅,五彩的经幡,奔腾的河流,散落在夕阳余晖里的牛羊……它们在飞驰而过窗外构成了的让人念念不忘的大美丁青。</p> <p class="ql-block">  来到县城上面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县城。丁青县也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地,观景台有一处巨大的 虫草雕塑。</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整洁而宁静的丁青县城,也看到了最后一缕夕阳泻在县城上空的美丽模样。</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在色曲河岸边的宾馆,晚餐照例是一顿川菜大餐。</p> <p class="ql-block"><b>6月8日,第28天:</b></p><p class="ql-block"><b>类乌齐县、囊谦县</b></p> <p class="ql-block">  住宿宾馆的对面,一家牛肉面,货真价实,味道超级好。以至于大家在回家的路上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启程,今天的第一站是孜珠寺,从丁青县城前往孜珠寺的沿途,景色随海拔攀升层层递进,藏地高原的粗粝与灵动交织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车子沿色曲河河谷缓行,河岸两侧是开阔的河谷草原,夏季时牧草翠绿,散落着黑色的牦牛与白色的帐篷。</p> <p class="ql-block">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河谷风光慢慢过渡为高山草甸与碎石坡。路面开始出现蜿蜒的盘山路段,透过车窗向外望,远处的雪山轮廓愈发清晰,山顶云雾缭绕。山坡上点缀着白色的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临近孜珠寺时,景色变得更为险峻独特。车子会穿过一段裸露的岩石山体,山体呈现出深灰、赭红等原始色彩,岩石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未经修饰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b>无缘孜珠寺</b></p> <p class="ql-block">  到了孜珠寺大门口才找知到,山门通往孜珠寺的路在修,限时进出,早晨8点之前进,两小时后出,中午12点进,也是两小时后出,我们是8:10到的,晚了10分钟,怎么协商都不让进,必须要等到中午12点,大家合计一下,一致决定放弃。旅行嘛,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遗憾的,也好,给下次进藏留个理由。</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虽然没有进去,还是要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 </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朋友们直观的了解孜珠寺,借用一组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孜珠寺大门,直接导航类乌齐县、囊谦县。</p><p class="ql-block"> 一边走一边拍,不知不觉类乌齐县到了,我们在一处湿地公园观景台停车观景。从类乌齐开始,我们将离开G317国道转入G214国道。</p> <p class="ql-block">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市北部,东邻卡若区,南连洛隆、八宿,西靠丁青,北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交界,幅员面积634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G214国道起于青海西宁,终点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途径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等城市,纵跨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2961公里。</p> <p class="ql-block">  海拔跨度近4000米,拥有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四个阶梯式地理气候分布带,呈现出从热带雨林到高原景观的强烈反差。公路穿过横断山脉,横跨金沙江、澜沧江等,途经青海湖、三江源、云南三江并流等多个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从类乌齐出发,不久便进入囊谦县境内,一路穿越多个高山垭口,如谢尕拉垭口(海拔4496米)、俄亚拉垭口(海拔4499米)等。经过曲泽尕峡谷,峡谷内义曲河穿流而过,两侧峭壁对峙,形成一线天景观,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翻过然代拉垭口,地势逐渐平缓,绿色的大草原随着车轮前进急速展开。</p> <p class="ql-block">  囊谦县澜沧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214国道旁,属澜沧江源头水系。</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属红土地,因为河水里混杂了泥土的颜色,所以河水也呈红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青海最美县—囊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青海的南大门,</span>三江源头的明珠,被誉为青海最美的县。历史悠久,风光俊美。地处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玉树州杂多县、玉树市以及西藏自治区的丁青、昌都、类乌齐县接壤,全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虽然囊谦距离玉树有两三百公里之远,可其实囊谦是玉树文化的发祥地,并且一度是整个玉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长达600多年。时至今日,囊谦的人口也在玉树几个县当中是比较多的,约有近10万。</p> <p class="ql-block">  作为雪域高原上的人口重镇,囊谦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久。汉至唐初,囊谦地区隶属苏毗女儿国,唐朝时期,囊谦一直由吐蕃管辖。十二世纪初,曾任内地中央政府内大相的朱氏家族吉乎枯隆荣布之子哲哇阿洛,率部从今四川康定折多山一带进入玉树南部,建立部落,并用他的父亲的官名作为部落的名称,称为囊谦,这也是今天囊谦这个名称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今晚住宿囊谦县,听宾馆服务员介绍,中心广场每晚都有市民在跳锅庄舞,人多的时候有上千人。晚饭后,先生们打牌,我们四位女士结伴去中心广场。一边走一边问路,到了中心广场等了好一会,才看到陆陆续续来人,经询问得知现在是虫草季节,大多数人都山上挖虫草了,来跳舞的人并不多,不巧天又下起了下雨,吴老大开车把我们接回宾馆。</p> <p class="ql-block"><b>6月9日第29天:</b></p><p class="ql-block"><b>三江源、玉树市、共和市</b></p> <p class="ql-block">早餐找到一家上海小笼店,餐后出发玉树市。</p> <p class="ql-block">  囊谦县到玉树市的距离约为160公里,沿途风景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公路两边雕刻有佛像或文字的山石不时的闪现。</p> <p class="ql-block"><b>巴塘草原</b></p><p class="ql-block"> 位于玉树市附近,是一片辽阔的高山草原。草原上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牦牛、羊群在草原上悠闲觅食,远处是连绵的雪山,风景如画,这里统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b>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 玉树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p> <p class="ql-block">  三江源跨青海省16县1乡,涉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等6县,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p> <p class="ql-block">  这里平均海拔4400米左右,最低海拔3335米,最高海拔6564米。区内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180多条,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湖泊众多,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沼泽广布,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总面积达6.66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及野生动植物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导航到文成公主庙,途中不期而遇了禅古寺,远远看过去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千年古刹—禅古寺</b></p><p class="ql-block"> 禅古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禅古村,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 。</p> <p class="ql-block">  禅古寺始建于公元12世纪,相传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却吉扎巴曾来此活动。14世纪末在七世噶玛巴秋扎嘉措的关照下恢复,寺内有查来嘉贡、禅古朱古和斯日朱古、噶玛洛周尼玛四个活佛转世系统。</p> <p class="ql-block">  禅古寺是藏传佛教白教在玉树最大的寺庙之一,以西藏曲浦寺和四川八邦寺为母寺。大经堂内辟有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四大教派的佛殿,供奉着各自的开派祖师或传承上师,这种四派共于一寺的情况在藏区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寺内存有经卷3万余卷,大小佛像3000余尊,还供奉有十粒僧舍利,曾于焚化时呈现彩虹之异相,寺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千余部。</p> <p class="ql-block">离禅古寺不远就是文成公主庙</p> <p class="ql-block"><b>文成公主庙</b></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南约20公里的贝纳沟内,是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而建 。</p> <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寺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整体建筑共3层,面积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的古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寺庙始建于唐代,相传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贝纳沟停留较长时间,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她离开后,当地藏民为纪念她,依据公主画像在石壁上造像,后又建此庙。</p> <p class="ql-block"><b>文成公主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在文成公主庙旁边建立了一座文成公主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馆内建有仿古藏式宫殿,与主题园内的其他景观如文成公主雕像、唐蕃古道碑等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馆内通过多幅巨大的唐卡画像、实物展示等手段,生动再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过程,同时展示藏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珍贵文物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  从文成公主庙出门不折返,有条窄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直往前走,沿途海拔渐升,雪山像一堵雪墙一样挡在前面,这时天空飘起了雪花,再往前走就到了勒巴沟的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b>小众秘境—勒巴沟</b></p> <p class="ql-block">  勒巴沟位于玉树州结古镇东32公里处通天河西岸的群山间,距玉树市区约27公里。“勒巴”藏语意为“美丽、吉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沟内山高林密,溪水奔流,水秀山青,自然风光优美,有独特的“水玛尼”景观,与岩画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b>通天河 —长江的上游</b></p><p class="ql-block"> 走出勒巴沟出口不远,就到了通天河。通天河是长江上游的干流,河水带着上游的泥泥土的颜色,不知道冬天会不会清澈。</p> <p class="ql-block">  通天河自源头算起,干流河长为1174公里,流域面积总计约14万平方公里。其上游为沱沱河,自当曲河口始称通天河,至玉树市结古镇称金沙江。通天河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平均海拔约4470米,流域分布着玉树市、称多县、治多县及曲麻莱县三县一市。</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通天河流域就有羌人生活,唐朝初期属于吐蕃王朝。这里是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经过此地,留下了冰沙嘛呢渡口等遗迹。此外,通天河还因《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晒经的故事而被人们熟知。</p> <p class="ql-block">  巴塘河又名札曲,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因流经巴塘盆地而得名 。是长江的一级支流 。巴塘河在坎果下2公里处汇入通天河,与通天河交汇后即为金沙江起点 。汇入点清晰可见,一边清澈,一边混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三江源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三江源纪念碑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结古镇通天河畔 。</p> <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由花岗岩雕成,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石碑的基座前面有三块分别刻着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巨石,标志着三条江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在三江源纪念碑广场吃了自备的午餐后,稍事休息,便开启了630公里堪称高海拔半无人区的漫长旅程。</p> <p class="ql-block">  从玉树到共和633公里,西丽高速和214国道相伴并行,我们很自然的选择了高速。在我们的认知里,高速肯定要比国道跑得快,忽略了这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公里,事实证明高速和国道相差无几。</p> <p class="ql-block">  从玉树市到共和县,沿途穿越青南高原与青海湖盆地,风景随海拔梯度变换,藏地风光的壮阔与灵秀交织,具体可分为三段核心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  玉树至玛多段(高原河谷与草原):从结古镇出发后沿214国道向北,先穿行于通天河谷地,浑浊的河水在宽谷中蜿蜒,两岸是低矮的灌丛与散落的藏式民居,屋顶经幡随风飘动。至玉树高速路口入西丽高速,随着海拔的逐步抬升,雪域高原的风貌一览无余。行至玛多县附近,视野豁然开朗,进入扎陵湖、鄂陵湖自然保护区,此刻天地间只剩纯粹的蓝与白。</p> <p class="ql-block">  玛多至兴海段(山地草原与垭口):此段需翻越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810米),沿途是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原,夏季(6-8月)草原铺满绿毯,点缀着黄色的金露梅、紫色的龙胆花;冬季则被白雪覆盖,呈现出“雪原苍茫”的景象。过垭口后海拔逐渐下降,草原过渡为河谷农田,偶尔能看到牧民的黑帐篷与成群的牦牛、羊群。</p> <p class="ql-block">  途中经过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口,一瞬间,苍茫的雪国世界里安静得只有我们两辆车,而地理课本中的巴颜喀拉山明明白白地具象在眼前。巴颜喀拉山口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域,既是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又是果洛州玛多县与玉树州称多县的分界处。巴颜喀拉山北坡的溪水汇入黄河上游,南坡的雪水则是长江支流雅袭江的源头。难以置信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文成公主也曾走过唐蕃古道上的这个山口到达玉树的结古。真难想象,她该是经历了何等艰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b>巴颜喀拉山口</b></p><p class="ql-block"> 它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同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交界山口。海拔4810米,是青康公路要隘,也是连接青海、四川、西藏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兴海至共和段(河谷与湖盆过渡):接近共和县时,地貌从山地变为黄河谷地,河谷两岸种植着青稞、油菜,夏季油菜花开时,金色的花海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最后进入青海湖盆地,地势趋于平缓,远处可隐约望见青海湖的湖岸线,草原与农田交错,藏式村落与汉族民居共存,风光逐渐从“纯牧区”过渡到“农牧结合”的烟火气,不过6月初的季节很多地方还是白雪皑皑。</p> <p class="ql-block">  看到和我们并行的214国道上的车速比我们还快。一下午的长途奔驰,晚上9点钟终于到了高速路出口。后顺利找到住宿,吃饭休息。</p> <p class="ql-block">  共和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素有“海藏通衢”之称 。共和县也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建设的很好,很繁华。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在此过多停留。</p> <p class="ql-block"><b>6月10第30天:</b></p><p class="ql-block"><b>共和—武功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离开共和一路向东,中间服务区休息吃饭,晚上到达陕西武功县。</p> <p class="ql-block"><b>6月11日31天:</b></p><p class="ql-block"><b>武功县—淮南</b></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此次旅行的最后一天,早餐后加满油出发,下午五点钟顺利到家,朋友们依依惜别,下次再会。</p> <p class="ql-block"><b> 后记:</b></p><p class="ql-block"> 一次长距离的旅行终于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10人,2车,31天,行程11000公里,跨越6省、1自治区。从川北的绵阳入川,经国道317~214~318~219~川藏中线~唐蕃古道(214)到共和。(其它国道,省道,县道,忽略不计)辗转于川西汶川、丹巴,道孚、甘孜,白玉、德格,进入西藏的江达、昌都、八宿、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朗县、南伊沟、山南、浪卡子、羊卓雍措、普莫雍措、拉萨、嘉黎、边坝、比如、丁青、类乌齐,进入青海囊谦、玉树、共和,经甘肃到陕西武功。</p><p class="ql-block"> 朝圣之路,山高路险,翻越5000米以上高山垭口4座,4000米以上高山垭口20多座。一路上大部时间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但是同行的朋友没有一人吸氧,没有一人掉队。森林、草原、花海、湿地、戈壁、雪山、峡谷、河流、湖泊、丹霞……途中的美景无不让我们兴致盎然,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久久不能平静,想着60多岁的老阿姨竟然心血来潮要第三次进藏,还要去挑战心心念念的海拔5000多米的普莫雍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查地图找资料做攻略……有人说我胆子太大了,那么远的路程,那么长的时间,那么高的海拔,那么艰苦、未知的地方……但是十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了我力量,我们十个人最大的69岁,最小的57岁,一路上老天给力让我们平安快乐渡过每一天,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这一路的担心:恶劣天气、高反、病痛、堵车、自然灾害……此时已经全部化为乌有!</p><p class="ql-block"> 回眸走过的路,淋过花木潇潇雨,吹过高原猎猎风。美丽的西藏,也许某一天我们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