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片拍摄:开心果</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二零二五年九月</p> <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鸟类。[9][10]体长10-11厘米。全身绿色,腹灰白色;眼周具白圈,白色衬绿色特别明显;两胁为不显著的栗红色。雌雄相似,但雌鸟胁部栗红色,不如雄鸟浓重,略呈黄褐色</p> <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雄性成鸟(春羽):上体自额基、背以至尾上覆羽呈黄绿色,上背黄色较少,而呈暗绿;颊和耳羽黄绿色;眼周具一圈绒状白色短羽;眼先黑色;眼下方具一黑色细纹;肩和小覆羽暗绿,飞羽和其余覆羽黑褐色,除小翼羽和第一(甚微小)、二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各羽的外侧羽片均缘以暗绿色;尾羽暗褐色,各羽的外侧羽片均缘以黄绿色;颏、喉、颈侧和前胸呈鲜硫黄色;后胸和腹部中央乳白色,后胸两侧苍灰;胁部栗红色;尾下覆羽鲜硫黄色;腋羽白,微沾黄色;翅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雄性成鸟(冬羽):前胸白沾黄色;后胸两侧的苍灰色向中央延伸,连成一明显的胸带;其余羽色与春羽相同。</p><p class="ql-block">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胁部的栗红色常不如雄鸟那样深浓,栗红色较淡,甚或略呈黄褐色。</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米左右的针叶林,冬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主要栖息于果树、柳树、槭树等阔叶树、针叶树以及园庭花木、高大行道树以及以至竹林间。</p> <p class="ql-block">习性: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p> <p class="ql-block">食性:以昆虫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鞘翅目金龟甲、金花甲、象甲、叶甲、叩头虫和蝗虫、蝽象、蚜虫、瓢虫、螳螂、蚂蚁等半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也吃蜘蛛、小螺等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松子、马桑子、黄莓、蔷薇种子、女贞果实、花瓣、草子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p class="ql-block">有时与暗绿绣眼鸟混群,在野外喜欢吃小虫和甜食。</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营巢于阔叶或针叶树及灌木上,巢呈吊篮状或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苔藓、树皮、蛛丝、木棉绒等构成,内垫有棕丝、羽毛、细根、草茎、羊毛等。巢多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或枝权上,四周多有浓密的枝叶隐蔽,不易发现,距地高1-10米。巢外径6.0-7.5厘米,内径4-5.8厘米,高4-6厘米,深2.7-4.6厘米。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卵淡蓝绿色或白色。</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