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雨帘旧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文字、图片/(闽山)瑛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美篇号:3083435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素心站在奥体中心东门的广场上,晨光正照得她眯起了眼,眼尾的波纹泛着缕缕眷念。就在这片沃土被砂石水泥浇注的某个坐标上,曾经矗立着陈家祖传的古厝,那座明末清初的老宅,一部陈家的史册。</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你老家旧址吗?”同行的小于问</p><p class="ql-block"> “是啊!”素心意味深长。她的视线穿过眼前这片现代化的建筑群,仿佛看见了记忆深处那座青瓦白墙的老宅。煤油灯光中,奶奶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脚,正在厨房里生火做早餐,香喷喷的地瓜粥,一碟剥好的龙眼晶莹剔透,是她的最爱。那烟囱吐出袅袅炊烟,蜿蜒上升,如陈家的血脉,在晨光中缓缓流淌。</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一带已成了繁华地段。”小于继续说道:“奥体中心、地铁站、商业综合体,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了,我们去售楼部吧,据说这楼盘卖了不少。”她俩往售楼部走。</p><p class="ql-block"> 素心的高跟鞋敲击着花岗岩地面,清脆的声响让她想起老宅院里的青石板,童年的她,穿着彩色木屐拖鞋,在石板上咯叽作响。下雨天时,石板光滑如镜,映得出人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欢迎二位阿姨,前面就是项目的沙盘。”热情的售楼小姐小宋把她们引到沙盘。</p><p class="ql-block"> 精致的模型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前面是别墅群,后面几排高楼林立,花园锦簇,与记忆中那片麦浪滚滚、稻花飘香的故乡判若两地。素心紧盯着沙盘,似乎竭力要找出一点老宅的蛛丝马迹,然而只是徒劳。</p><p class="ql-block"> “我想去那边的露台看看。”素心对小于说。小宋像没听见似的给小于介绍不停。素心独自走到售楼部外的露台,望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她闭上眼睛,任由记忆如潮水般漫过心田。</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的夏天,七岁的素心坐在老宅门前的石鼓上,看着大雨如千丝万线般从天而降。奇怪的是,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雨声,连平日里吵闹的鸡鸭狗猫都异常安静。家里那条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她脚边,时不时甩甩尾巴,溅起细小的水花。</p><p class="ql-block"> “素心,别淋湿了。”奶奶在门内喊道,声音穿过雨幕,变得柔软而遥远。素心没有动,她最爱看屋檐的滴水,那一串串水珠整齐地排列着,如同珍珠编织的雨帘。她一动不动地凝视许久,小小的心灵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雨梦。在那些梦里,她住在一座王宫里,那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园,人们丰衣足食,幸福美满。而她自己,长成了如仙女般的大姑娘,穿着绫罗绸缎,在花园里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又在发什么呆啊?”奶奶出来了,坐在她身旁的石鼓上,递给她一碗丝瓜花汤。 “奶奶,为什么雨天的老宅特别安静?”奶奶笑了,皱纹在脸上舒展开来:“因为老宅也喜欢听雨声啊。这宅子三四百年,听了多少场雨,数都数不清喽。”她指着屋檐下的石板:“你看那些凹处,都是雨水长年累月滴出来的。时间啊,就藏在这些小小的水滴里,以后的以后,滴水真会穿石了!”素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看她的雨帘。那时的她不知道,多年以后,这场童年的雨会成为她心中永不泯灭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素心,呆呆的想啥?”小于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素心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泪流两行。</p><p class="ql-block"> “没事,想起了故人和一些往事。”她擦掉眼泪,笑了笑。</p><p class="ql-block"> 小宋体贴地递上一杯水:“理解理解,前辈回到故土,总是感触颇多。”</p><p class="ql-block"> 素心接过杯子,喝一口。她忽然想起老宅院的那眼泉水,清凌凌的,带着微甜。夏天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总是直接用手捧起来就喝,那泉水滋润着他们纯真的童年,如同春雨般绵延不绝,从未流出她的血脉。如今,那眼泉在哪里呢?恐怕早已被填平,压在几十米深的水泥地基下了。</p><p class="ql-block"> “能带我们去看看样板间吗?”小于问。</p><p class="ql-block"> “当然可以!”小宋嘴角向上一翘,“我们的样板间是专业设计团队打造的,融合了中式传统美学和现代生活理念。”</p><p class="ql-block"> 样板间很漂亮,精致极富高级感,如广告上的图片。但素心总觉得少了什么。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忽然明白了——这里听不见雨声。老宅的雨声是不一样的。雨水打在青瓦上,发出清脆的嘀嗒声,顺着屋檐流下,形成串串珠帘,落在天井的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汇入排水沟,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声响。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优美的交响曲。而在这里,雨声被双层隔音玻璃挡在外面,即使下雨,也只能看见模糊的水痕在玻璃上蜿蜒,却听不见那熟悉的韵律。原以为老宅在郊区,城市发展的大潮不会卷来,哪知推土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最终,父辈们都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老宅的青瓦一片片被工人们拆下来,木樑柱一根根堆成山……最后夷为平地。</p><p class="ql-block"> “陈女士,您觉得这个户型怎么样?”小宋的问话打断了素心的回忆。她若有所思地说:“不打算买”。</p><p class="ql-block"> 她走到窗前,指着远处:“那里,曾经有一眼泉水,清凌凌的,微甜。夏天的时候,我们直接捧起来就喝。”</p><p class="ql-block"> 她又指向另一边:“那里,曾经有一片稻田,夏天的时候稻穗金黄金黄的,风一吹,像海浪一样。再远处,是油菜花田,春天开花时,香飘几里。”</p><p class="ql-block"> 她转过身,对着小于和小宋说:“我确实很怀旧,只是突然明白,故乡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那些记忆中的人文风物。既然这些故土痕迹都消失了,我回到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小于点点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俩走出售楼部,天空下起了雨。素心没有打伞,任由雨水打湿她的头发和衣裳。小于打开伞快步跟上她,没有说话,她知道素心还沉醉于旧时光。此时的素心还在追溯童年那场雨的情景——那排如明珠般的雨帘,那个编织雨梦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 可是,记忆如同被雨水打湿的水墨画,色彩渐渐晕开,轮廓却慢慢模糊。她惊恐地感到,那些曾经鲜明的画面,不知何时已经开始褪色。</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素心坐在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写作。她要写老宅的三落厝,写奶奶讲述的家族故事和奶奶唱的歌谣,写奶奶的三寸金莲和炊烟,写那眼清泉和夏日的雨帘。她要抢在记忆完全褪色之前,把它们全部定格在笔记本并保存。</p><p class="ql-block"> 夜深的时候,思绪静静地奔流,潮水般漫过那片已经消失的清塘,演绎着童年的月光。长长的时光倒带,无尽的思念,成为心头永恒不灭的乡愁。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那个故乡了。但至少,她可以把这个故乡永远留在文字里,留给那些同样在寻找根脉的人。她陆续写了《月光下饱涨的乡愁》和《夏雨淅沥出童年的一帘雨梦》等,完成这些诗文,她有了些许释然。</p><p class="ql-block"> 故乡虽已经面目全非,但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却如同血脉一般,永远流淌在她的身体里,从未离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写在获奖后</b></p><p class="ql-block">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写小说的想法,只是缺乏自信,迟迟不去尝试。于是,写小说成了我遥远的一个梦。</p><p class="ql-block"> 这次应“我爱写小说”栏目的邀请,参加征文比赛,初次尝试小说创作。我没有在意能否得奖,只在意能否写成可读的小说。当美篇平台送我999朵花瓣时,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幸运,恍如砸彩蛋中了大奖。</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新人,我深知自己的作品还有许多青涩与不足。这份荣誉,与其说是对我作品的肯定,不如说是对“勇敢开始”这一行为本身的最高嘉奖。</p><p class="ql-block"> 感谢栏目主持和各位评委给予的肯定与支持,我会继续写下去,因为故事,终将找到它的读者,哪怕只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