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进徽州古城,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在这里,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厚度,每一眼都望见文化的纵深。这座古城能够名扬四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文一商一建筑”的深度交融——它活成了徽州文化最生动的注解,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一处精神地标。</p><p class="ql-block"> 文脉上,“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这片土地上的日常。朱熹所奠基的新安理学,深深浸润了此地的精神气质;后世更走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将徽州人文精神传扬天下。宋、明、清三代,这里进士辈出、状元不绝,就连书院中仿佛仍未散去的诵读声,都成为千年文脉最真实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商道上,徽商秉持“贾而好儒”走南闯北,成为明清时期三大商帮之首。“无徽不成镇”这句老话,背后正是他们搅动全国经济格局的真实力。</p><p class="ql-block"> 建筑中,白墙黛瓦的民居、雕镂精湛的牌坊、庄重肃穆的宗祠——每一处皆透出徽派建筑的审美与智慧,也成为中式古建筑史上绕不开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走遍古城的一坊一巷,才能真正读懂它为何如此有名。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徽州,解锁它深厚的文化底色。</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的城门下,砖石古墙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徽州古城”的匾额熠熠生辉,背后的建筑隐约可见,尽显徽州历史文化的底蕴。这里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地标,漫步于此,仿佛能触摸到古代徽州的繁华与沧桑,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歙县县城,藏着徽州古城。它是古代徽州府的府城,承载着徽州文化的根脉;如今归属歙县,也被称为歙县古城,是一处能沉浸式感受徽派历史与风情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的“阳和门”下,红砖墙与木质结构的城楼古意盎然,红灯笼点缀其间更添韵味。穿过门洞,远处的牌坊与熙攘游人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这里是徽州历史的一处缩影,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饰,都在诉说着古徽州的繁华与底蕴,漫步其中,仿若穿梭于时光长廊,感受历史的深沉回响。</p> <p class="ql-block"> “徽商故里”的石碑静静伫立,它是徽商辉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昔日商帮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的入口广场上的“谯楼”前,门楼上方的“谯楼”二字,是古代用于瞭望、报时、防御的城楼建筑。它见证着徽州古城的岁月变迁,是徽文化在建筑与功能上的生动体现,站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古城的历史脉搏。</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府衙前,古建飞檐翘角,红绸点缀其间,尽显徽派建筑的典雅与庄重。蓝天白云下,这片承载着徽州历史行政记忆的场所,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昔日的规制与文化,漫步于此,仿佛能穿越回古代徽州的衙署岁月,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立在风云间,这位三朝元老的功绩刻进每道石雕,“大学士”的荣光在徽州回荡;阳和门内人潮涌动,古街与远山勾勒出徽州的今昔。</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歙县古城)的“许国石坊”前,这座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的石坊,是为明代大学士许国所建。它是国内罕见的八脚牌坊,等级极高,雕刻精美绝伦。作为徽州牌坊的代表,它不仅彰显了许国的功勋与地位,更是徽文化中石雕艺术和历史人文的璀璨瑰宝,在国内牌坊建筑中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明代政治、文化及建筑工艺的重要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 许国作为明代三朝元老,具体职务为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其中,“少保”“太子太保”是荣誉性的高级职衔,“礼部尚书”相当于如今的教育与外交领域高级官员,“武英殿大学士”则是参与内阁机务的核心职位,他凭借这些职务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参与诸多重大朝政决策,是当时朝廷的重臣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水乡风光如画,古村落依水而建,错落的民居与蜿蜒的河流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江南水乡图。</p> <p class="ql-block"> 山水之间,古桥横跨河流,连接着徽州的两岸风光,山水的灵秀与古桥的沧桑交融,绘就一幅诗意的徽州山水图。</p> <p class="ql-block"> 俯瞰徽州古城全貌,白墙灰瓦的建筑如棋盘般铺展,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尽显千年古城的古朴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的古紫阳书院牌坊。牌坊古朴沧桑,“古紫阳書院”字样清晰可见,周围林木葱郁、绿意盎然。它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承载着徽州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见证了桐城派大家姚鼐等在此讲学的过往,是研究徽州书院历史与理学传承的重要遗存。</p> <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的匾额熠熠生辉,馆内陶行知先生的塑像沉静肃穆。这里是致敬伟大人民教育家的殿堂,每一处陈设都在诉说着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传承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奔走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 徽州文化博物馆,以徽派建筑风格的外观静静伫立。走进这里,便能开启一场徽州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从建筑、商帮到人文,全方位解码这片土地的千年底蕴。</p> <p class="ql-block"> “天下徽州”的醒目陈列,是徽州历史文化的序章。踏入其中,便能在徽州历史文化陈列里,探寻这片土地的人文底蕴与商道传奇,感受千年徽州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这组群雕定格了徽州历代英才的风貌,他们或文或商,在时光中留下不朽印记。每一尊雕像都是一段传奇的缩影,无声诉说着徽州文脉永续、人杰地灵的辉煌过往。这组雕塑是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名人群雕,能识别出多位徽州名人,比如:• 朱熹:理学大家,身着传统服饰,尽显学者风范。• 胡适:新文化运动领袖,穿西装的形象很具辨识度。•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姿态儒雅。• 詹天佑:铁路工程师,西装形象符合其近代人物身份。 • 胡雪岩:红顶商人,服饰细节体现其商人身份与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新安画派的黄宾虹、渐江,经济学家王茂荫等,他们都是徽州在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共同构成了徽州璀璨的人文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这些悬挂的老牌匾,如“谢裕大茶行”“胡庆余堂”等,是徽商辉煌的印记。它们曾在江南市井中闪耀,见证徽商“贾而好儒”的经营智慧,如今在展厅里静静陈列,每一块都在诉说着当年徽商纵横商界、缔造商业传奇的故事,是徽商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的宗祠,是宗族精神的殿堂,也是徽派建筑的精华。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间,“三雕”精琢山水典故,匾额楹联镌刻祖训家风。族人们在此祭祖、议事、教化后人,让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文脉,在岁月里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及周边有许多著名的宗祠,如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还有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周氏祠堂,其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法式,内部“三雕”技艺精湛,被专家称为“世上一绝”</p>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街巷,白墙灰瓦的建筑错落有致,阳光洒在街巷间,尽显古城的古朴与烟火气,每一步都是对徽州历史的探寻。</p>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老建筑,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痕迹,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的生动体现,彰显着古人的建筑智慧。</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徽州的白墙灰瓦建筑格外醒目,与绿树相映成趣,展现出徽州建筑的清新雅致与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徽州建筑特色可概括为: • 外观:粉墙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 • 工艺:砖木结构,设天井实现“四水归堂”。• 装饰:木雕、砖雕、石雕精美,楹联匾额蕴含文化。• 内涵:聚族而居,融风水与宗族观念,是徽文化的建筑缩影。</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徽州府仁和楼,红灯高挂,飞檐翘角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古老的城门洞开,似在诉说着徽州的千年过往。</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徽州古桥,灯光璀璨,倒映在河面上,桥的古朴与灯光的绚丽交织,尽显徽州夜晚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的石碑,静静诉说昔日商帮传奇;5A景区的标识,是古城底蕴的勋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