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贵在自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侯玉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在阳台茶桌前翻看近期集中整治与重点项目“回头望”的汇报材料。刚合上文件,女儿便举着妻子的手机跑过来,拉着我一起看她和哥哥儿时的照片。指尖划过旧照,思绪悄然飘回二十多年前——从初入职场到如今的一幕幕,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铺展。</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轨迹,从不是地图上笔直的航线,更像时光里蜿蜒的河流,由无数个瞬间、抉择与偶然交织而成,缓缓流淌,却自有方向。</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之初,我从师范院校毕业,一头扎进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前兢兢业业耕耘了六年。那段日子里,我结识了许多教育界的前辈与同仁,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收获了满心热忱。可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向,后来我心血来潮转行到乡镇政府,从党政办公室文书做起,再到负责综治、信访与小城镇建设工作,一晃便是八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作为包片干部兼驻村第一书记,我有幸参加全县第一书记集中培训,地点就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彼时,全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我们四五十名学员分组住在老乡家,每日清晨统一跑操、用餐,随后参与集中参观学习,下午则到田间地头实践。听着讲解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看着眼前实实在在的变迁,这场培训扎实而深刻,让我受益匪浅。可就在培训临近结束的前两天,单位一通电话打破了节奏——我被组织交流到县经发局重点项目办,需立即结束培训,赴新岗位报到。</p><p class="ql-block"> 到新单位报到后,我正式成为一名“发改人”。从项目谋划、调度,到指标分解、数据分析,我一点点摸索,逐渐参与到全县重点项目规划与经济运行工作中,职务也从副主任晋升至主任。时光总是匆匆,又是一个十年弹指而过。蓦然回首,我已参加工作23年,自己与身边的一切,都早已换了模样。</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原南河沟乡初级中学。学校在河畔给我安排了一孔窑洞当办公室,里面只有扫帚、拖把和办公用的纸笔、墨水。幸运的是,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亲手为我打造了橱柜、衣柜、茶几和两把小椅子——在当时刚入职的同事里,我的办公室配置算得上最“丰富”的。那时月工资只有五百多元,一日三餐大多在父母家吃,偶尔也和单身同事搭伙。每次看到街上年轻人骑着“嘉陵125”摩托车呼啸而过,我都满心羡慕。那一年,我带初一一个班,还兼两个班的语文课。虽初出茅庐,带着学生的青涩,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无论是班级成绩还是各类活动,我带的班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可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2003年,全国撤并学校的浪潮袭来,南河沟乡初级中学不幸在列。我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团队面临解散,大家需重新择校。那年暑假,我们一起参加张家滩镇中学和罗子山中学的应聘,最终我落脚张家滩镇中学。记得当时白志峰校长亲自送每一位搬家的教师上车,还由学校承担了搬家费,这份温暖我至今记在心里。但由于学校教师超编,我被安排到“管理岗位”,名义上是副校长助理,只带两门副课,其余时间多是查学生考勤、督教师到岗。对一名刚入职不久、满心想教主课的年轻教师来说,这种“边缘化”的安排让我心里满是抵触。那一年,我在工作上毫无成就感,但却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2003年腊月,我在张家滩镇中学结婚了。婚礼很简单,置办了床、衣柜、木质硬沙发和电视,还买了一辆轻便自行车,方便去街上买菜购物。时任校长杨杰在我的婚事上多有照顾,这份情我始终感念。</p><p class="ql-block"> 2004年暑假,为了能重新带主课,我再次参加了全县教师招聘,最终被郑庄镇九年制学校录用——前提是保证让我教主课。时任校长吴数贤很器重我,开学前一周便通知我到校,安排我跟着赵海明副校长做教导工作,同时担任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教语文课。那三年里,我每天最早起床督促学生出操、晨读,白天盯教学、处理班级事务,晚上查自习、看学生晚睡,周末加班做考勤总结,寒暑假还要提前规划新学期工作。日子忙碌,却格外充实,收获也沉甸甸的。到2007年,我的工资涨到了两千多元,职务也升为教导主任,教学成绩更是亮眼——学校当时有毕业班升学绩效考核制度,单科成绩较上年度全市排名每提升一名,奖励100元。那年我带的初三语文,毕业成绩排名提升了87位,学校给了我8700元奖金,相当于四个月的工资。</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奖金发放前,我又一次离开了。2007年9月,我已到黑家堡镇中学任教。某天下午,原郑庄镇九年制学校的会计刘志远揣着一个鼓鼓的大信封,专程跑到黑家堡镇中学给我送奖金。接过信封时,我感动得差点红了眼,紧紧握着老刘的手不愿松开,当即拉着他去长安饸饹馆吃了一顿。直到现在,我仍感激吴校长和老刘的这份惦记与照顾。也是在那三年里,我迎来了另一份幸福——200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儿子出生了。</p><p class="ql-block">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人生的轨迹从非一帆风顺。妻子比我低一级,没能赶上中专生分配工作的政策,那几年一直在代课和做服装生意之间辗转。而我在教育岗位上热忱耕耘五六年后,也被教师转行的热潮触动。2008年暑假,在黑家堡镇中学度过最后一个假期后,我如愿走进了黑家堡镇政府的大门,身份从人民教师变成了党政办文书。</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身边的变化吧。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不敢和别人比吃穿用度。记得在郑庄镇九年制学校时,身边同事中有些家里开门市、办饭馆,或是父母当干部,早早就能骑上摩托车,我看着心里满是羡慕;至于楼房、汽车这类“高端”商品,我连想都不敢想。大约2007年,同事刘彦亮和我聊天时说,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去雷家滩买房子,问我有没有想法。我苦笑着说:“就咱们这家庭条件,能在退休前住上楼房,就已经很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我感受到社会飞速发展的,是2012年之后。那一年,黑家堡镇拿到了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指标,加上当时宽松的棚改政策,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争取下,黑家堡镇市级小城镇建设正式启动。短短三四年间,延河堤防工程、丰收广场、农贸市场、惠泽小区、文苑小区、过境公路改造等项目相继落地,一个乡镇投入了数亿元资金。曾经脏乱差的居民小区、沿街破败的商铺、街道旁的臭水沟,全都变了样——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公租房拔地而起,漂亮的休闲广场成了居民日常打卡地,人居环境彻底改观。</p><p class="ql-block"> 小城镇建设启动时,镇政府没有专业的项目业务干部。我作为党政办文书,经常要起草、报送项目材料,一来二去,渐渐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后来,我的工作角色慢慢转变,跑项目手续成了主业,办公室工作反倒成了副业。因为工作踏实认真,2013年我被组织提拔为黑家堡镇综治办主任,此后一边负责综治信访维稳,一边抓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同时还兼3个行政村的包片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黑家堡镇政府的八年里,我不仅得到了升职加薪,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期间还有意外收获,2012年妻子在全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毕业九年后,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也是在那一年,我们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楼房,次年拥有了第一辆汽车——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回望“十二五”末的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8万元、8829元;到2025年,全县GDP增至87亿元,较十年前增加4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2万元、1.61万元,较十年前分别提高1.34万元、7300元。脱贫攻坚期间,数亿元资金持续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通到了家门口,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腰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有十年“发改龄”的人,我亲眼见证了延长县的发展,也亲身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延长到延安最好的教育,一路遇到良师,如今已考入一所985大学;93岁高龄的奶奶,一生养育8个子女,现在耳聪目明,生活幸福,还能领到养老补助;身边的果农朋友,只要踏实肯干、用心务果,每年收入一二十万元不在话下;再看如今的城乡,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物流快递送到家门口,坐在家里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真正实现了“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歇。回望过去,放眼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愈发优越,前行的目标也愈发清晰。如何规划并走好人生的下半程,是每个中年人都要面对的责任与课题。人生下半场,理当带着上半场的历练,沉稳笃行,力求事事臻于至善。于职业,秉持初心,深耕业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担当,把组织交办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不辜负信任;于子女,倾尽心力,以智慧与爱陪伴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与事业,更注重品格修养,助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父母,心怀反哺之情,细致照料日常,让他们安享晚年,无惧岁月风霜;于自身,坚持终身学习,认真生活,注重身心修养,培养高雅情趣,以从容淡定的姿态,迎接人生暮年的每一缕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