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美新疆第15天,游览了吐鲁番的库木塔格沙漠、火焰山、千佛洞、葡萄沟后,今重点游览交河故城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吐鲁番市到交河故城的距离约10-13公里,沿途经过葡萄沟,两旁绿树成荫,与火焰山赤褐色山脉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绿洲农耕文明。</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的亚尔乡,建于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宛如一枚柳叶。</p>  <p class="ql-block">  古城四周临崖,其建筑工艺之独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庞大的古代城市雕塑(此图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立即删除</span>。谢谢作者!)。</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且没有城墙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都市遗迹,是新疆生土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恢弘的丝路名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乘坐景交车,首先来到交河古村~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p>  <p class="ql-block">  交河古村:位于交河故城脚底下,占地20000余平方米,有数百年历史,是一个展示维吾尔族原生态民俗风情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该村由吐鲁番市政府与市文物局共同谋划建设,属于交河故城遗产缓冲区外的文旅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  古村内维吾尔民俗文化陈列馆和传统生土建筑遣存民居交相辉映。还设有多功能生态广场、农民安置区、非遗工坊等场景。</p>  <p class="ql-block">  古村以维吾尔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后生态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展现当地多民族交汇融通的“活态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古村中的民居都是院落式的,住房、院墙都是用生土砖坯建造。庭院栽种着花卉、葡萄,打扫得十分干净。</p>  <p class="ql-block">  漫步古村,身临其境的感受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和独特生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广场前圆形花坛中立着锄头以及车轮的雕塑,展示了维吾尔族悠久的民族特色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堆放着各种劳动工具,圈养的吐鲁番本地黑羊,展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巴依豪宅”是这里独特的生土建筑风格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  巴依豪宅的“巴依”老爷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有钱人,类似于汉族“地主”这个称呼。</p>  <p class="ql-block">  在巴依豪宅目睹了当年巴依的奢华生活,同时也从豪宅的装饰中,见到古维吾尔民居特有雕梁画柱。</p>  <p class="ql-block">  房屋十分精美,外墙的壁画色彩鲜艳,还有维族人的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床</span>摆在大门外(因吐鲁番太热了,夜里大家都喜欢在房外睡觉,夜风凉爽)。</p>  <p class="ql-block">  葡萄晾房一般建在向阳通风的开阔地或,或是自家的房顶上,四面墙全是方形的通风孔,可让热气对流,又避免阳光直射葡萄。</p>  <p class="ql-block">  维吾尔民俗陈列馆:在古村的广场旁,陈列馆内完整的立体呈现了维吾尔族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宗教信仰与节庆习俗等。其中不少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原生态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进入陈列馆,首先看到是墙上醒目的“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  交河古城”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馆内以维吾尔族原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多功能生态广场展现了古老的民族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地道连接着各个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  民俗陈列馆按绿洲农耕、葡萄文化、民俗民居和巴扎四个区域。展示了吐鲁番地区的生活起居和风土人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俗文化</span>。还有塑有在汉代开拓和经营西域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超、张骞、郑吉等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公元4世纪,佛教流行于交河城,一千多年间高僧云集、佛寺栉比,梵音袅袅,直至交河城毁弃。莲花纹地砖、祆教火坛残壁、回鹘文佛经等,都体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伏羲女娲交尾图》雕塑,寓意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体现了古代神话传说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反映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融合、演变,交河故城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交河生土雕塑一座城市”,生土建筑主要是指用未焙烧而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始于人工凿穴,是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平定诸国内乱,抵御强敌,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收复,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张骞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交河故城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重要的经行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两次出使西域,</span>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域联系的“孔道”,被称为“凿空”,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郑吉曾于公元前68年率军攻破交河城,迫使车师前王投汉,后又迎接匈奴日逐王归降,为西域地区正式纳入西汉版图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还复原了维族人许多生活场景,展示了维族的锡器制作、纺织工艺和土布印染、葡萄采收晾制、婚俗习惯以及新疆土陶、各种维族乐器和生活用具等。</p>  <p class="ql-block">  骆驼~古代丝绸之路上主要交通工具,它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商旅们穿越沙漠、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艰辛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临时抱佛足,好运跑不了。</p>  <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展示区: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婚俗习惯等民俗文化,如维族的出生礼,出生男孩通常在大门上方挂一头洋葱,女孩则挂一根红布条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  生产劳动场景:展示了维吾尔族的锡器制作、纺织工艺和土布印染、葡萄采收晾制,通过陈列的蜡像,感受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非遗体验工坊:提供模戳印花布、桑皮纸制作、土陶制作等手工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  展品有古墓出土文物陶俑、土罐、农耕器具,看起来和中原地区大体相同。</p>  <p class="ql-block">  通过陈列的蜡像,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以蜡像、实物、图片等形式介绍维吾尔族源流,如“回纥”“畏兀儿”等历史称谓演变。</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内还原了镶饼和拉面制作场景,可惜不少是正在消失和已经消失。</p>  <p class="ql-block">  民俗陈列馆和传统民居交相辉映,身临其境感受维吾尔族浓浓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交河古村和民俗陈列馆,来到交河故城。</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14世纪因战乱废弃,延续约1600年,见证了汉唐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及东西方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故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南北长约17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像一片柳叶形的岛形台地。</p>  <p class="ql-block">  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遗址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经历千年风雨依然奇迹般完整保存下来,得益于吐鲁番干燥少雨的气候及土质。</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及周边土质为高钙贴土,遇水便成胶,干燥后非常坚硬,这种黄粘土建起的房屋具备施工简单、造价低廉、冬暖夏凉等适应干旱区诸多特点和优势。</p>  <p class="ql-block">  整座城市依托30米高的台地原生土壤,采用“减地留墙法”或“压地起凸法”建造,即先在地面规划好建筑物布局,然后向地下挖掘出房屋、街道、庭院等空间,留下的土则形成墙壁 。</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中央大道是城内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们的参观沿大道走进故城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的规模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p>  <p class="ql-block">  该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p>  <p class="ql-block">  古城创造了生土营造奇迹,整座古城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采用"减地起凸法"直接在台地上掏挖建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种建筑方式使得交河故城如同一件巨大的生土雕刻艺术品,城中的大部分建筑,包括宽大的街道,都是从原生土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这在建筑史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p>  <p class="ql-block">  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p>  <p class="ql-block">  从城市布局来看,受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交河故城有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p>  <p class="ql-block">  古城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的三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古城在营建时,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个古城就是层层设防的一个巨大堡垒。</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有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狭长而幽深的街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蜿蜒曲折的战壕。<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民舍的墙体,包括城门均为生土墙,是一座在生土里"雕刻"出来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无城墙设计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而东门巍然屹立在峭壁上,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这里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有大小佛教建筑遗迹52处,还可找到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前庭后殿,左右厢房,气势宏伟,总面积占交河故城建筑区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官署是全城规模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所在。官署北侧是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在官署西侧更有一个埋葬了两百多个婴儿墓群,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婴儿埋葬于此,还是考古学上的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城垣依旧坚固,走进去,里面有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地下寺院出土了众多具有佛教代表性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在连年战火中,饱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逐渐衰落,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市遗址,它所展示的不只是文物,更是千百年间的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交河故城,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历史,了解古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真正领略到了古代城市的建筑风貌和民族文化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