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瓷器的认知很少,听的比较多的是宜兴陶瓷,景德镇青花瓷,在博物馆参观时看到的各种瓷器,也是走马观花没留下太多的印象。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家里的餐具吧,只知道买碗时薄而透的好。2025年9月11日看了上海中华艺术宫的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展”,对瓷器有了重新认识,匠人们居然可以把瓷做得如此精细,惟妙惟肖,远看是纱,近看是瓷,最薄可以做到0.2毫米,真可谓薄如浮云,太惊艳了!而且白瓷是一个统称,根据白色的程度不同,还分为象牙白、葱根白、孩儿红、猪油白、鹅绒白、鸭蛋青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话》和《极彩·如愿佛》是“万象本色”展览中备受瞩目的两件展品。《神话》以其衣纹流转与动态捕捉展现了人物飘逸灵动的气质。这件作品胎体薄如蝉翼,透光性极佳。《极彩·如愿佛》将传统德化瓷造像与唐卡绘画技法融合,釉色层次丰富,作品突破传统宗教造像的单一表现形式。加上几十种、数千颗天然珠宝镶嵌,这种创新,打破了德化瓷“单一白”的固有印象,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博和鼎》在15年前,它曾作为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镇馆之宝在上海亮相,承载着对世博盛会的美好愿景,时隔15载,这一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作品重归浦江展出。鼎内手工捏塑的玉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百朵瓷花竞相绽放,以“百花齐放”的意象诠释“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将近400个的《汉字艺术·百家姓》,造型独特引人驻足。层层累叠的瓷器,远看是造型各异的器物,近看每一个器物都有着“标识性”的笔顺组成一个汉字姓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古县德化,于3700年前夏商时期即开始青瓷的烧造。尔后薪火相传,一跃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珍宝。“万象本色”大展汇聚德化三代陶瓷匠人两百余件力作,每一件都大有看头,唯亲临展厅方洞见“万象本色”。</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周边转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