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炮十三团老山保卫战胜利暨地炮旅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会上讲话

龙海厦

<p class="ql-block">七月的上饶,骄阳似火,炽热的光芒洒落在炮兵第十三团老战士的肩头,仿佛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回那南疆阵地上破晓时分的微光。我们身着旧式军装,肩并着肩,伫立在这座现代建筑前,目光如炬,心潮翻涌。门前那条红底金字的横幅在风中猎猎飘扬:“炮兵第十三团暨炮三旅战友(上饶)联谊会 2025.7.5”,每一个字都如战鼓擂动,敲击着沉睡的记忆,唤醒了深埋心底的岁月回响。四十年光阴流转,从老山的硝烟烽火到今日的深情重聚,我们虽已两鬓斑白,但挺直的脊梁依旧镌刻着军人的尊严与不屈。</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兵并肩而立,右手缓缓抬起,敬出一个庄重而标准的军礼。那一刻,天穹湛蓝,远山如黛,风拂过树梢也仿佛凝滞了呼吸。这一礼,敬的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是长眠于南疆红土的战友英灵,是那片被炮火反复犁过的焦土阵地,更是我们心中从未熄灭的信念之火。肩章上的星徽或许已黯淡无光,可那股精气神,依然如钢似铁,挺拔如松。我们沉默无言,但一切都在这军礼中诉尽——敬过往峥嵘岁月,敬生死与共的兄弟,敬那支永远年轻的地炮旅。四十年前,我们从老山凯旋,炮管犹带硝烟余温,祖国大地正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雷。谁曾想,这支在战火中淬炼成钢的炮兵劲旅,竟成为今日地炮旅的血脉根基?我们曾用炮弹丈量国土的纵深,用生命守护边关的安宁。每一次发射,都是对使命的庄严回应;每一次坚守,都是对忠诚的无声诠释。今天,我们不是来沉湎伤痛,而是来确认——确认那段历史未曾被遗忘,确认那份精神仍在延续。我们的儿孙或许不再披甲执戈,但他们应当铭记:这片山河的静好,曾由一群平凡却无畏的士兵,以青春与热血换得。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完成了军人应尽的职责。站在这里,我看到的不只是岁月刻下的白发与皱纹,更是四十载风雨压不垮的战友情深。有人拄着拐杖,有人耳背难听,可只要一声“集合”响起,我们依然能迅速列队,整齐如初。这不是仪式,而是刻入骨髓的本能,是纪律,是归属,是永不褪色的军魂。地炮旅的旗帜或许已更迭数代,但它的魂魄未改——那是在炮十三团的炮火硝烟中升腾而起的铁血之魂。今天,我们将这面精神的战旗,郑重交予后来人手中。不靠豪言壮语,只凭一个个挺立的身影,一句句朴实的问候,一场场真诚的相聚。战友们,我们老了,但我们的队伍从未散去。只要还有一个老兵屹立不倒,这段历史就依然有温度;只要还有一声军礼在空中回响,这支部队就永远年轻。让我们铭记这一天,铭记我们曾并肩而立,铭记我们——从未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