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陈看着家里的中国地图,发现东北三省中还有一个黑龙江没有去过,于是用国航里程换了两张北京至哈尔滨的往返机票,在元旦前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周末旅行。</p><p class="ql-block"> 虽然来之前就知道哈尔滨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度了,北京的冬天一般最冷不会低于零下十度,最多零下十五度,但只有到了哈尔滨的大街上,才会亲身体会到冬季这里零下三十度的天气是多么的寒风刺骨,感觉自己的耳朵都懂得硬邦邦的,就像书上说的似乎一碰就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于1985年1月5日创办,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及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成为世界冰雪盛会。经地方立法,每年的1月5日已成为哈尔滨人的盛大节日。可惜老陈这次来得早了一些,这里的冰雪节尚未开幕,不过哈尔滨的朋友带着老陈到冰雪节的施工现场转了一圈,也算是不虚此行,而且觉得这样的经历其实更为难得,因为毕竟很少人会能看到冰雕的加工现场和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里,一处冰雕施工现场正展现着冬日的魔幻与匠人的巧思。一座巍峨的冰制宝塔拔地而起,层层叠叠的冰砖构筑出传统楼阁的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冰面折射出清透的光泽,仿佛一座水晶宫殿。红色小佛塔已安装在塔顶,为这片纯白世界添了一抹亮色。</p><p class="ql-block"> 冰塔周围脚手架林立,其后的几座冰建建筑也正处于紧张的施工阶段,绿色的防护网与晶莹的冰材形成鲜明对比,工人们或在高处作业,或在地面忙碌,他们的身影在冰雪间穿梭,为这冰冷的艺术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地面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冰砖,像是尚未组装的“艺术积木”,等待着被雕琢成新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整个施工现场,冰雪的清冽与人工的热度交织,一边是冰雕艺术的精致唯美,一边是建设中的蓬勃生机,仿佛在奏响一曲冬日的创作交响乐,预示着一场冰雕盛宴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璀璨绽放。</p> <p class="ql-block"> 这一片冰砌的“城墙”已然初现规模。大块的冰砖整齐堆叠,如同一座透明的水晶堡垒,冰面折射着光线,泛着清冽的光泽,每一块冰砖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与人工技艺共同雕琢的璞玉。</p><p class="ql-block"> 四周脚手架密密麻麻,棕黄色的钢架与晶莹的冰墙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它们是工人们的“天梯”,助力着冰雕的雕琢与搭建。远处的起重设备顶端飘扬着红色旗帜,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醒目,像是为这场冰雪创作扬起的信念之帆。</p><p class="ql-block"> 地面上残留的积雪,与冰墙的冷白相融,更衬出施工现场的清冷与壮阔。工人们在脚手架上繁忙的身影,为这片冰雪世界注入了烟火气,他们正以冰为墨、以雪为纸,在北国的寒冬里,精心勾勒着属于哈尔滨的冰雪童话。</p> <p class="ql-block"> 工人正操作着大型冰锯切割冰砖,冰屑飞溅如碎玉,在冷冽的空气中腾起白雾,仿佛为这冰雪工坊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工人们裹紧厚重的冬装,在刺骨的严寒中专注作业,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匠人的执着。<br></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红蓝条纹的工棚旁,几人或协作搬运冰块,或调试工具,为冰雕的搭建源源不断地准备着“原料”。不远处的另一座冰制宝塔已具雏形,晶莹剔透的塔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旁边的脚手架上还矗立着待完工的冰建建筑,钢架的金属冷硬与冰的清透相映,勾勒出施工的繁忙与壮阔。施工现场冰雪的寒寂与人工的热络交织,冰锯的轰鸣、工人的协作,共同谱写着哈尔滨冰雕从原料到艺术的蜕变序曲,在北国的冬日里,孕育着一场震撼的冰雪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这座冰筑的“宫殿”正逐渐成型。大块冰砖层层叠叠,构筑出建筑的轮廓,冰面在光线映照下泛着清透的莹白,其间还点缀着黄色的线条,为冰冷的结构添了几分灵动。旁边的木质脚手架上,工人正俯身专注作业,在冰与铁的交错间,雕琢着冰墙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一位行人驻足凝望,深色的衣装与冰雕的纯白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见证一场冰雪艺术的诞生。冰的冷冽与人工的热忱交融,工人们在严寒中精雕细琢,将一块块冰砖幻化为童话般的建筑,在北国的冬日里,编织着属于哈尔滨的冰雪梦境。</p> <p class="ql-block"> 老陈紧走两步,来到这座冰制宝塔前。它如水晶巨人般矗立在雪地之上,由层层冰砖堆叠而成,飞檐翘角的形制尽显中式建筑的典雅,冰面在晴空下折射出清透的光泽,仿佛将漫天冰雪的灵气都凝结于一身。塔顶的金属饰件与冰体相融,几盏灯具已安装就位,似在预告夜晚时分的璀璨光影。</p> <p class="ql-block"> 雪地之上,工人们正合力搬运巨大的冰砖,有的俯身推曳,有的拉拽绳索,冰砖在雪地上留下晶莹的轨迹。这些冰砖如璞玉般清透,是构筑冰雪艺术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方的脚手架层层叠叠,工人们在架上专注作业,雕琢着冰建筑的细节。在工匠们的巧手之下,一座冰筑的建筑已显轮廓,冰面泛着冷冽的光泽,寒风吹拂着工人们的衣摆,却吹不散他们的热忱。他们以冰雪为料,以汗水为墨,在这片北国土地上,将一块块冰砖幻化为童话般的雕塑,奏响了冰雪与人力交响曲。每一个协作的身影,都在为哈尔滨的冰雪盛宴添砖加瓦,谱写着属于冬日的艺术传奇。</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些构建冰雪城堡的冰块都是从河里切割后拉到这来的,冰面下还布着黄绿相间的管线与黑色电缆,似在为冰雕的光影效果埋下伏笔。工人们穿着厚重的冬装,或俯身清扫冰面,或搬运冰砖,在凛冽的寒风中专注地进行着基础搭建工作。</p> <p class="ql-block"> 巨型塔吊矗立于冰雪之中,钢铁长臂吊运着材料,如巨人之手在冰雪天地间舞动。右侧的冰塔已颇具规模,冰面泛着幽蓝的光泽,塔顶的球形装饰仿佛一颗冰雪明珠。左侧的小尖塔也在脚手架的支撑下也逐步成型,工人们在脚手架上精心雕琢着每一处细节。</p><p class="ql-block"> 地面上堆积的冰砖如蓝白色的宝石山,一辆卡车满载着冰材停靠在旁。远处,更多冰建轮廓隐约可见,整个现场被清冷的蓝调笼罩,却因工人们的热忱而充满生机。冰的冷冽与工程的壮阔在这里相融,匠人们以冰雪为画布,用机械与双手共绘,在北国的寒冬里,打造着属于哈尔滨的冰雪奇幻王国,每一处施工的痕迹,都是通往冰雕盛宴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 这座高耸的冰制塔形建筑已具雏形,顶部的大冰球已安装完毕,在天际下格外醒目。旁边的冰柱也在同步建设,未来将与主塔共同构成壮丽的冰景群落。“哈建工集团二公司承建”中韩双语的蓝色横幅字样昭示着工程的有序推进,又为这片冰原增添了一丝国际交流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晶莹的冰制阶梯已初具规模,工人们身着厚实的冬装,或俯身雕琢冰面的细节,或站在冰台上精心调整每一块冰砖的拼接。冰砖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逐渐勾勒出阶梯的流畅线条。每一位工人的专注,每一块冰砖的堆叠,都在为哈尔滨冰雪节的惊艳亮相积蓄力量,让这座城市的冰雪艺术,在严寒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冰雕施工现场,可谓一片冰与雪交织的创作热土。这座红色框架结构在冰雪世界里格外醒目,框架下的巨钟仿佛在预示着冰雕盛会的“鸣响”时刻。后方绿色的脚手架密密麻麻地包裹着待完工的冰建主体,脚手架上也有工人在高空作业,与地面的施工形成立体的创作网络。远处的红旗和塔吊,为这片冰原增添了建设的动感。</p><p class="ql-block"> 工人们或聚在一起讨论施工细节,或独自专注于手中的冰砖雕琢,凛冽的寒风似乎也被这火热的创作氛围驱散。每一块冰砖的拼接、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在将哈尔滨的冰雪艺术从蓝图变为现实,一场属于冰雪的艺术盛宴正逐渐成型。</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座冰塑的“帝王之塔”正于蓝天之下渐露真容。高耸入云的冰塔通体由透明冰砖堆叠而成,纹理如水晶雕琢的竖琴,塔尖的金色圆球在晴空下闪耀,宛如冰雪世界的“皇冠”。冰塔四周对称的冰柱气势恢宏,与主塔共同构筑出庄严的布局。塔的周围,多座冰制立柱对称分布,与主塔共同构成庄严的布局。建筑外围的脚手架上,工人在高空细致地完善着每一处冰砖的衔接,高高的塔吊长臂舒展,如同钢铁巨人,为这冰之巨构的最终成型提供着力量支持。一场属于冰雪的视觉史诗,正随着冰塔的崛起,缓缓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一辆蓝色的卡车满载着巨大的透明冰砖,冰砖堆叠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折射出清冷的光泽,仿佛是一车车凝固的蓝天。卡车的车厢已有些锈迹,却在这冰的世界里,成了运输艺术原料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 几台造雪机正奏响冰雪创作的“序曲”。造雪机喷吐出巨大的雪雾,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在天际翻腾,雪雾在阳光的晕染下,泛着淡紫与暖黄的朦胧光晕。旁边的雪堆如白色的丘陵,堆积的雪块错落有致,仿佛是天然的雪料仓库。造雪机不断输送出的雪沫,为冰雕创作提供着“白色颜料”,在这片冰天雪地里,它是冰雪艺术的“魔法师”,将水与风的奇迹,转化为冰雕世界的基石,助力着一场冰雪盛宴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这片冰雪构筑的“城郭”已基本完成。一堵长长的冰墙如蓝色的水晶屏障,由无数块冰砖整齐堆叠而成,仿佛是从冰雪世界中生长出的城墙。冰墙前方的地面,积雪与碎冰交织,为这片施工现场铺就了银白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土丘之上,一座冰雕城堡被脚手架及围栏严密包裹着,旁边的塔吊正为冰城的搭建输送着材料。更远处,那座带有金色圆球顶的冰塔隐约可见,与眼前的冰墙、远处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冰雪工程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这台大型冰砖切割机的巨轮上还残留着冰屑,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冰砖的精准切割,是将天然冰块转化为艺术积木的“利刃”。周围散落着大小不一的冰砖,在日光下泛着澄澈的蓝白光泽,旁边的木推车也沾着雪痕,似是运输冰料的“小帮手”。</p> <p class="ql-block"> 冰雕“长城”正在严寒中崛起。冰筑的城墙与塔楼已呈现出相当规模,冰砖层层叠叠,构筑出城墙的厚重与塔楼的挺拔,塔楼的拱形结构隐约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冰雪长城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 老陈在冰雕现场逛了四十分钟,然后前往下一站--太阳岛,途中随拍。一排排光秃秃的树木枝干挺拔,在冬日暖阳的轻抚下,泛着浅棕的暖色调,似是大地伸出的无数手臂,守护着这片土地。树下的枯草呈金黄,与残雪斑驳的泥土交织,勾勒出冬日特有的荒寂与质朴。</p><p class="ql-block"> 远处,一座银灰色的现代建筑若隐若现,其流线型的外观在蓝天的映衬下颇具科技感,与前景的自然枯寂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瞥,既有北国冬季的清冷静谧,又有现代建筑的蓬勃气息,在枯与荣、自然与人工的交融中,展现出哈尔滨冬季别样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路面上残雪斑驳,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诉说着北国寒冬的凛冽。前方颇具现代感的建筑群落格外吸睛,其中一座流线型的银灰色建筑与球形建筑相映成趣,玻璃幕墙在冬日的光线下闪烁着金属般的质感,仿佛是寒城中的科技艺术地标。在车水马龙与建筑美学的交织中,展现出北国名城的冬日风情。</p> <p class="ql-block"> 老陈在哈尔滨太阳岛景区前留下了自己的招牌笑容。这块巨大的褐黄色景点石上,“太阳岛”三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岩石周围的地面上,残雪与岩石的暖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前方大门为白色的欧式风格建筑构件拱形门与立柱,线条优美,颇具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太阳岛景区,一座欧式风情的桥横跨眼前,洁白的桥身与积雪相映,在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愈发雅致。桥栏上的球形路灯整齐排列,仿佛在守护这片冰雪秘境。岸边残雪未消,枯树疏影横斜,冬日的清冷静谧在此处尽显。阳光轻柔洒落,给桥身与雪地镀上一层暖黄,冷与暖的交织间,太阳岛的冬日韵味,在这桥与雪、天与树的勾勒中,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这座斜拉桥如银练凌空,钢索如弦,在淡蓝天际下勾勒出极具张力的线条。近处雪覆大地,灌木丛的墨绿与白雪交织,似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图案。枯树列阵,在寒风中舒展枝桠,背后是城市建筑群的朦胧轮廓,暖阳给楼宇与树梢镀上浅金,冷冽的冬意里,竟也藏着这般刚柔相济的美,让太阳岛的冬日,既有冰雪的清寂,又有建筑与自然交融的蓬勃气息。</p> <p class="ql-block"> 斜拉桥如艺术杰作般矗立。它以极具张力的姿态刺破澄澈蓝天,巨大的桥塔呈利落的几何造型,银白的桥身在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无数钢索如琴弦般向两侧延展,将力量与柔美巧妙融合。桥的现代感与自然的清寂碰撞,成就了太阳岛一处极具辨识度的风景,仿佛是冬日里写给城市的一封充满力量与诗意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 此桥名为太阳桥,横跨金水河,为亚洲第一座独塔前倾无背索双索面全钢结构斜拉桥,桥长228米,主跨140米,桥宽15.5米。设计荷载:人群4KN/M2,汽-15级。防洪等级为三百年一遇。</p><p class="ql-block"> 太阳桥斜塔不设背索,前倾的主塔通过拉索使桥梁取得平衡。该桥于1999年10月1日开工建设,2000年10月20日竣工,并被评为哈市优质工程。</p> <p class="ql-block"> 太阳桥横跨太阳岛景区内的金水河,是进入太阳岛的重要通道之一。桥面上残雪未融,两侧的路灯造型别致,似在静静守护。</p> <p class="ql-block"> 细观太阳岛景区大门,欧式风情的建筑在清冽的空气中格外引人瞩目。米白色的门廊以巨大的拱形结构为主,线条流畅且富有层次感,立柱与拱窗的设计尽显典雅。地面的石板上残留着薄雪的痕迹,冷冽中透着洁净。几处欧式花钵静默伫立,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三三两两的游人或驻足观赏,或缓步前行,为这静谧的冬日景致添了几分生气。淡蓝色的天空如幕布般铺展,将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大门衬得愈发别致,在冬日的太阳岛,它宛如一座艺术殿堂,开启了冰雪与浪漫交融的景区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这座欧式凉亭如艺术雕塑般矗立。洁白的柱身带着细腻的竖纹,几根罗马柱撑起圆形穹顶,线条典雅又富有力量。暖阳为其镀上一层柔黄,与澄澈的蓝天相映,尽显庄重与浪漫。下方的石栏造型精致,与凉亭风格浑然一体,散发着浓浓的异域风情,仿佛是从欧洲古典园林中搬来的秘境,为太阳岛的冰雪世界添了一抹典雅的亮色。</p><p class="ql-block"> 不过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对于老陈而言实在太冷了,而且当年用的是奥林匹斯傻瓜机内存不大,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电池消耗很快,连相机镜头都快被冻住了,所以老陈在太阳岛只转了二十分钟就匆匆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在天黑之前赶回市区,看一眼圣索菲亚教堂。教堂犹如一座凝固的艺术瑰宝,在冰雪的怀抱中散发着庄严而神秘的气息。红褐色的砖体上落着薄薄的积雪,蓝绿色的穹顶与金色十字架在冬日的天光下愈发醒目。繁复的建筑浮雕在冰雪的映衬下纹理清晰,那些穹顶、尖塔层层叠叠,似是将拜占庭与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精髓揉入其中。可惜今天没对外开放,无法入内一睹教堂内部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的积雪清冷静谧,偶有行人走过,更衬出教堂的宏伟肃穆。冬日的寒风吹过,穹顶的光泽与积雪的白意交融,让这座百年建筑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冰城的异域风情与岁月故事,成为哈尔滨冬日里最具分量的风景诗行。</p> <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的冬日里,金太阳索菲亚精品城如一首欧式建筑诗,在冰雪的晕染下缓缓铺陈。这座建筑群落带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情,浅淡的暖灰色墙体搭配白色装饰线脚,精致的浮雕、立柱与穹顶式窗棂,将欧式建筑的浪漫奢华演绎得淋漓尽致。红顶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似给建筑披上了一顶华贵的绒毯,与不远处圣索菲亚教堂的风格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冰城独特的异域天际线。</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薄雪轻覆,冷冽的空气让建筑的每一处细节都愈发清晰。复古的街灯在冰天雪地里透出暖黄的光,与建筑的古典韵味交织。玻璃幕墙偶尔映出的冰雪景致,和欧式建筑的典雅庄重相融,仿佛把人带入了一座冰封的欧式城堡。</p><p class="ql-block"> 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曾是日商百货“哈尔滨丸”的所在地,如今虽转型涉及旅拍等业态,却依旧保留着老建筑的筋骨与韵味。在哈尔滨的冬日里,它既是潮流地标,也是历史的容器,将欧式风情与冰雪诗意揉成了独属于冰城的建筑记忆,每一次驻足,都似在翻阅一段凝固的时光篇章。</p> <p class="ql-block"> 建于2006年,位于圣索菲亚教堂周边索菲亚广场的钢构塔廊区域,是广场极具特色的景观建筑之一。整体采用钢结构打造,墨绿色的镂空钢塔设计充满金属工业风与欧式风情,硬朗的钢柱长廊搭配优美的弧线形构件,廊道旁耸立的尖塔还带有金色装饰,刚柔并济。广场铺满白雪,塔廊在粉蓝交织的天际下更显别致,与圣索菲亚教堂的拜占庭式建筑、周边的欧式建筑群相映成趣,同时远处现代高楼与之碰撞,勾勒出“东方小巴黎”的独特街景风情。</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示地,更是哈尔滨欧式风情与现代都市感交融的缩影,无论从建筑设计的细节,还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都为冰城的冬日街景增添了深厚的艺术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的城市肌理中,圣索菲亚教堂如一颗璀璨的建筑明珠,以拜占庭式的恢弘与俄罗斯建筑的浪漫,在岁月与冰雪的雕琢下愈发夺目。</p><p class="ql-block"> 它以红褐色的砖石为骨,每一块砖都仿佛镌刻着历史的纹路。那座巨大的蓝绿色穹顶,如宝石般镶嵌在建筑之巅,穹顶表面的菱形纹路在天光下折射出幽邃的光泽,顶端的金色十字架直指苍穹,与旁边金色洋葱头状的小尖塔相映成趣,将宗教的神圣感与建筑的艺术感熔于一炉。</p><p class="ql-block"> 建筑立面布满繁复的浮雕与拱窗,砖雕的花纹细腻如织,拱窗的造型曲线优美,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巴洛克风格的华丽与精致。它既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艺术圣殿,又似冰城冬日里凝固的梦境,每一次凝望,都能触摸到建筑与时光交织的厚重质感。</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堂。教堂建筑以红砖为主体,中央矗立着巨大的蓝绿色穹顶,周围环绕着多个金色洋葱头状尖塔,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等建筑风格,立面布满精致的砖雕与拱窗,尽显华丽庄重。</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最初为沙俄军队的随军教堂,后历经扩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如今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展示着哈尔滨的历史与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索菲亚教堂不仅是哈尔滨“东方小巴黎”欧式风情的核心象征,更是近代建筑史与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见证,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老陈自然要在索菲亚教堂留下自己的招牌笑容。 <p class="ql-block"> 再来一张索菲亚教堂全景的。</p> 大学同班赵同学特意从齐齐哈尔赶过来,与老陈在哈尔滨小聚,相谈甚欢。 第二天赵同学还带老陈到乡下吃了顿美味的狗肉宴,在天寒地冻的哈尔滨老陈充分感受到了朋友同学间的温暖,即使相隔甚远,多年未见,相聚时的那份浓浓的情谊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