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据统计,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人们由于居家时间变多,整体入睡时间平均延迟了2-3小时。大多数人的睡眠不足是由不良睡眠习惯导致的,而也有一部分人正经受着“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的折磨,在“熬夜修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是传说中“睡错了时区”的病——睡眠时相延迟障碍(DSPD)。睡眠时相延迟障碍可以理解为明显的“夜猫子”昼夜偏好。患者通常不能在社会普遍接受的时间入睡和醒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晚不睡,早不起”,他们的入睡时间通常晚了至少2个小时。然而迫于社会压力,他们必须比自己渴望醒来的时间起得更早,白天经常出现困倦。</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于患者身体内部昼夜节律无法与环境的光/暗周期同步所致。但是如果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生物钟选择作息时间,通常睡眠质量与时间相当正常,并且起床后感觉精力恢复,白天困倦也会随之消失。</p><p class="ql-block">睡眠时相延迟障碍是睡眠门诊最常见的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多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出现,患病率约为3.3%-4.6%。</p><p class="ql-block">这主要与青春期相关的生理性昼夜节律延迟有关,还可能与病人自身对光的生理节奏敏感性发生了改变有关,另外,社会和行为因素也在睡眠时相延迟障碍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