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的来历。西晋永嘉时期,中原战乱,大批晋民南迁避乱,沿江而居,先有晋江之名,带来了开发和繁荣。唐嗣圣元年(684年)始有州建制名曰武荣州。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因城北的泉山而得名。图片是涂门街,注意看骑楼的结构,是为了适应高温多雨的天气。<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闽南、岭南街道的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历史悠久,且多种宗教兼容,五大宗教俱全。据统计,政府登记的宗教团体40个、宗教活动场所898处,其中佛教466处,道教223处,伊斯兰教2处,天主教6处,基督教201处。全市现有宗教教职人员1621人,信教群众(不含民间信仰)约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近10%。这个比例估计在全国汉族地区居领先位置。照片是文庙,即信仰儒教的孔庙。</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另一个起点应该是广州。马可·波罗曾赞誉其与亚历山大港齐名。“半城烟火半城仙”,人们总是喜欢用这句话描述泉州,这些仙不少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口的。照片是涂门街的清净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涂门街的关岳庙。笔者叫了一辆3轮车,沿着涂门街骑行参观,然后去开元寺。大约大概2公里多,就看见了颇具规模的关岳庙、清净寺、文庙。照片是关岳庙,又名财神庙,据说人气旺盛,功德日进数百万之巨,金额之大令人惊讶。这个庙在泉州民间的影响力,似乎超过了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它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它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唐、宋直到元、明诸朝,开元寺多次被损毁。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后陆续翻修了大殿、后殿、东西塔等建筑。现存大殿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芝龙重修。它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桑莲古迹。传说唐垂拱二年(686年),富商黄守恭梦见僧人求地建寺,承诺“桑开白莲即献地”。后园中桑树竟开白莲花,黄遂捐地建成莲花寺,后改名为开元寺。大雄宝殿悬挂的“桑莲法界”匾额,就是源自这个典故,意为桑开白莲的佛教净土。目前,桑树主干虽然因雷击裂为三叉,仍保持旺盛生命力,树高约10米,覆盖面积广阔,是国内唯一以千年桑树为核心的佛教景观,为开元寺三大奇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透过栅栏拍到的千年桑树。</p> <p class="ql-block">“半城仙”的印证。泉州800多宗教场所,开元寺历史最悠久而声名显赫。它不仅是一座佛教寺院,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东西双塔、大雄宝殿、千年古桑乃开元寺三宝。寺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如唐代石经幢、宋代石塔、明代木雕佛像等。这也从某个角度印证了“半城仙”。</p> <p class="ql-block">“前塔后院”布局。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主轴线上依次是紫云屏、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檀越祠等建筑,拜庭东西两侧则是高耸的东西双塔。奇怪的是:跟北京的寺庙相比,这里没有钟楼和鼓楼,也没有常见的观音殿、药王殿等。</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作为主殿,它保留了唐、宋两代建筑的痕迹。主体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面阔达九间、进深六间。殿内采用斗拱结构,立柱使用宋代遗存的石柱,柱础保留唐代覆莲式造型。注意,上层檐下悬有“桑莲法界”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中外融合的雕塑群。大雄宝殿内,24尊木雕斗拱构件的飞天乐伎,融合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羽翼及中国传统飞天服饰特征。月台须弥座镶嵌72幅青石浮雕,狮身结合波斯卷发、印度璎珞等装饰元素,是现存最完整的宋元时期印度教石刻群。</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它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整体使用的是从海外带来的水泥,修建成两层仿木结构,外墙是闽南典型的红砖白石,“白石”也就是当地的花岗岩,“红砖”是在高温下砖内部分氧化铁被还原为四氧化三铁和亚铁的烟炙砖。</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它始建于北宋(1019年),采用八角圆形藻井、无梁结构等设计,现存结构基本保留了明代风貌。戒坛是佛教律宗僧侣受戒举行仪式的场所,通过复杂的佛教仪式,使受戒者正式开启修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千年菩提树。照片左侧是戒坛,右边是千年菩提树。它是桑科榕属的常绿乔木,原产地是印度半岛、马来半岛等热带地区。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静思6年才修得正果,所以菩提树被称为佛教“圣树”。</p> <p class="ql-block">甘露井。它至今尚存于戒坛北据廊下。佛教认为,甘露是天降的甘味灵液,能驱除烦恼,甚至起死回生。</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塔。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一直是泉州古城的真实写照。东塔高48.24米,浮雕以佛教故事为主,象征东方娑婆世界。西塔高44.06米,浮雕含舞龙狮及猴行者等元素,代表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东塔名为“镇国塔”,位于寺内大雄宝殿东侧,该塔初建于唐朝,为九层木塔。南宋时期(1186年)被大火焚毁。南宋时期(1238年-1250年)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p> <p class="ql-block">中印工匠合作。如东塔的重建由法权法师和印度僧天锡合作完成,西塔由法权法师主导,反映了中外工匠的协作。东塔须弥座54幅佛传图,西塔56幅花鸟图案,融合印度神话与宋代写实风格。塔身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每尊都服装、姿态、法器、表情各异,刀工细腻,堪称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八级强震仍不倒。<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两座全国最高的石塔,竟然历经明代两次八级超强地震和无数次强台风,依然岿然不动。</span>因为匠人们巧妙借鉴了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技术,来建造石质建筑。这种类似现代积木的结构,让每一块石头都能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整座塔就像一个巨大的立体拼图。石梁与梁托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连结成一体,大大增强了塔的牢固性。</p> <p class="ql-block">从东塔往大殿方向走,见到了石狮子。注意狮子的形象,南方与北方有明显不同。笔者走的过程在想一个问题:开元双塔为什么只有五层,而不是7、9、10,或者13层。</p> <p class="ql-block">西塔“仁寿塔”。它位于大雄宝殿西侧,五代时期(916年)初建为七级木塔。南宋时期(1227年)被大火焚毁,(1228年-1237年)在原址重建,并采用当地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石塔。</p> <p class="ql-block">“出圈”的浮雕。最“出圈”的是西塔四层的猴行者和火龙太子。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古印度大型叙事诗《罗摩衍那》故事中的核心人物罗摩太子和灵猴哈奴曼。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先生曾提出,灵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也有人据此认为,火龙太子是《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坐骑白龙马。</p> <p class="ql-block">游戏《黑神话. 悟空》取景地。开元双塔如今名声在外,这里是悟空在山西以外的取景地之一。西塔傍有一面色彩丰富的雕塑墙。《西游记》的故事,是不是从这里开始就有记载。难怪,东西两塔,均有许多持金刚棒的人,称可以为你照像,当然是要付费。</p> <p class="ql-block">南方特有的榕树。注意,伸下来的是榕树的气生根(又称须)具有多重作用,主要包括生理功能上的吸收水分和养分、支撑树冠,生态适应上的辅助呼吸和增强环境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许多寺庙都有放生池,池中乌龟,应该是信众们送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影视取景地。上世纪80年代后,开元寺频繁出现于电影中。《小城春秋》《忍无可忍》《南北少林》《海囚》《仇侣》《台岛遗恨》《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等。1988年是吴子牛执导的《阴阳界》,泉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开元寺在片头出现。今天,一些游客见方丈,主动要求合影。</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有缘。2004年,《一轮明月》在寺内开拍。由濮存昕出演弘一法师。1933年,弘一法师到开元寺为僧人讲律。1942年,弘一法师到达开元寺宣传抗日救国并书写佛法、弘扬佛法,为开元寺书写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咦!难道游客诸如吾辈,也可圣人吗?图片是山门前的隐壁。</p> <p class="ql-block">百姓生活取景地。寺院里许多美女戴着簪花,有请的摄影师陪着照相。看来,寺院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了,这应该是件好事吧。</p> <p class="ql-block">文明互鉴之地。开元寺有130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比如,寺院建筑不但体现了中国的建筑艺术,比如宋朝的斗拱技术,也融入了海外元素,比如印度、阿拉伯、波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与海外交流的重要见证。愿泉州曾经的这种文明互鉴,能够引领全球化发展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东西塔的价值。从宗教角度看,供奉舍利、象征佛法的神圣佛塔。从文化角度看,是集建筑、雕塑、工艺之大成的艺术瑰宝。从历史回顾看,曾经是航海时代的世界性地标和城市繁荣的见证。从未来走向看,是泉州的文化名片和精神
引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