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访古迎国庆 黄山漫步接中秋

多多

<p class="ql-block">  趁着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有人照料我家小朋友,便与我家老朋友一起慕名前往黄山市一游。</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交通真发达,坐高铁朝发夕至。</p> <p class="ql-block">  下车伊始,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黄山市中心屯溪区横江、率水与新安江交汇处的三江口,这里由屯溪老街、黎阳老街、河街组成,是著名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p class="ql-block"> 图中左前方即是河街,1.3公里的长街顺着新安江铺陈而去。</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黎阳老街。</p> <p class="ql-block">  黄山市的徽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缩影,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形成了“徽学”,与藏学和敦煌学齐名。</p><p class="ql-block"> 徽州文化浓缩了徽州八百多年的历史,从北宋至民国末年,它主要包括了新安理学、文学、徽商、建筑、戏剧、杰出人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  徽州是个区域名称,古今有别。古徽州原来所辖一府六县是歙(she,读四声)县、黟(yi,读一声)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天的徽州是三区四县,分别是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原来的绩溪县1988年划规安徽宣城市,婺源县划规江西省上饶市。</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徽州,才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徽文化。</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黎阳老街、屯溪河街这三条老街集中展示了徽文化的非遗民俗、徽派古建、文艺展演、旅游消费等城市文化潮流活动。</p><p class="ql-block"> 不过,要领略徽文化的精髓,还得多方面探访探访。</p> <p class="ql-block">  徽文化中的徽商,即徽州商人,又叫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为中国三大商派之一。(另两派是晋商和潮商。)这三大商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徽商来自古徽州六县,以歙县和休宁县的商人为最。徽商最早从经营土特产开始,有了一定的资本后,就开始了大宗的商品交易。明朝时期甚至垄断了全国的盐业。徽商里最著名的人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p><p class="ql-block"> 不过,历史演变是无情的,过去的三大商派,晋商和徽商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潮商,如今还活跃在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这是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徽文化中的徽剧,京剧票友不会陌生,是的,京剧的前身就是徽剧。这还要归功于乾隆老爷子,是徽班进京给乾隆老爷子祝寿,老爷子连看几场,连连尖叫喝彩,硬是将徽剧班子留在了京城。</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中这个武生,从身个到扮相,再到念唱做打,无一不精。但我在旁边看得就是打瞌睡。</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娃娃们,甚至包括我辈人等,刷刷抖音kk歌,或是手机上Ai一把,谁还耐烦看脸谱戏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面提到,要领略徽文化的魅力,就要多走走多看看。徽商没落了,徽戏也式微了,但徽文化的精髓之一徽古建,则是实打实的存在着,估计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中,它也不会消亡。因此,看看徽州古建,则是不二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先去徽州古城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选择从水路去古城。</p> <p class="ql-block">  在深渡镇的深渡港,乘坐游轮。先看看新安江的山水画廊。</p> <p class="ql-block">  4A级的山水画廊风景区位于歙县深渡镇,长约百里,以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和古村落的结合闻名。两岸生态以高山林,低山果,水中鱼立体存在于人们眼前。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前面有捕鱼表演,这是专为游客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  位于新安江边樟潭村这棵大樟树是山水画廊的一处重要景点。传说汉代张良葬于此处。</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樟树龄超过千年,高26米,主干径达10米以上,荫地面积达1850平方米,被誉为全国“樟树之王”。</p><p class="ql-block"> 啧啧啧……</p> <p class="ql-block">  离开樟树之王,走在江边的步道上。有村民举着鱼灯,告诉游客:谁摸了鱼身谁发财。因为“鱼”与“余”谐音,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鱼灯是歙县的传统民俗艺术,有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花毯。</p> <p class="ql-block">  晒秋。</p> <p class="ql-block">  玉米和红豆、绿豆的组合,晒出了“七彩的画,水上的家”。</p> <p class="ql-block">  前面看到的一小段景致,的确很美,值得点赞;“天下徽州”也的确名不虚传。这就得说说创建了“天下徽州”的徽州名人。</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徽州名人辈出: 江泽民 婺源县江湾人。</p><p class="ql-block">胡锦涛 绩溪县人。</p><p class="ql-block">朱 熹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婺</p><p class="ql-block"> 源人。</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 教育家。歙县人。</p><p class="ql-block">胡 适 学者。绩溪人。</p><p class="ql-block">詹 天 佑 京张铁路设计者。婺源</p><p class="ql-block">胡 雪 岩 红顶商人。绩溪人。</p><p class="ql-block">方 腊 宋农民起义领袖。歙县</p><p class="ql-block"> 毕 昇 北宋印刷术发明者。徽</p><p class="ql-block"> 州区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门。</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在今天的徽州区,原来是歙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的徽州府衙。这里的游人寥寥,与古城内其他街区的游人摩肩接踵形成鲜明的反差。大概是老百姓对衙门生来就有敬畏之心吧。</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建筑牌坊多。几乎每个村,每条街,每道巷,当面都有一座牌坊,有的大户人家门口也有牌坊。</p> <p class="ql-block">  这些牌坊多为石料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  也有不少木头雕琢的牌坊。当然,还有什么琉璃的、金属材料制作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立牌坊不是简单的事,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是必须要由官府和民间共同认可的最高荣誉。它有严格的道德标准和制度规范。</p><p class="ql-block"> 牌坊分御制的,即皇帝批准,国库出银子建造,这是最高等级。还有就是皇帝准旨,地方官府或受表彰的官员筹资建造。另有个人向上级申请建造,或者皇帝口头批准建造,等等。总之,建牌坊必须要得到中央批准才搞得定。</p><p class="ql-block"> 至于牌坊的作用,无外乎分节孝坊(表彰妇女的贞洁与子女的孝道)、功名坊(考取如今的重点大学以上,比如状元探花榜眼之类)、义行坊(乐善好施者)、军功坊(重大战役立大功者或阵亡与重伤者)、寿星坊等。</p> <p class="ql-block">  重点介绍下许国牌坊。</p><p class="ql-block"> 许国是徽州城内人,是清嘉庆到万历三朝重臣。因他平叛有功,万历皇帝为嘉奖他而建了这座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许国牌坊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八柱三间冲天式牌坊,由八根粗壮的柱子形成了四面合围,因此它有八条腿,人称“八脚牌坊”。牌坊南北长约11.5米,东西宽约7米,高约11.5米,面积约80平方米。牌坊是仿木构造石牌坊,所用石料全部是质地坚硬的茶回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大的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p> <p class="ql-block">  一般的牌坊都是三间四柱(四条腿)正反两个面,而许国的牌坊却有东西南北里外八个面,可见许国在建造这座牌坊的时候,是超过了规定的,用今天的话说,它属于违章建筑。而且大概必须肯定是中国最早的违章建筑。</p> <p class="ql-block">  许国牌坊用了两个三间四柱,用八条腿围成了一个屋子,这在我国牌坊里面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当年许国有多狂傲。</p><p class="ql-block"> 传说,许国在建造这座牌坊时,真的玩弄了心机。万历皇帝只给他批了四个月回家建坊的时间,可他却用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许国是国之重臣,地方的骄傲,如果只建一座四脚牌坊,好像体现不了他的位高权重。他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先斩后奏的办法:建造牌坊时故意拖延时间。他硬是花了八个月,才回朝廷向皇帝复命。他跪在皇帝面前也不吱声,皇帝不悦了,责问他说:我只给你四个月时间,你却用了八个月,莫说是建四脚牌坊,就是八脚牌坊也能造好了。许国等的就是这句话,连忙山呼万岁:“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上顿时哭笑不得。</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座牌坊的造型和它精湛的雕刻工艺,放在今天仍然是响当当的宝贝,起码饱了今人的眼福。这样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p> <p class="ql-block">  徽州的古建,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房屋的形制不分大小基本一个样子。放眼望去,正如旅人所说:青山绿水古徽州,粉砖黛瓦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  用水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房子的梁柱粗大。</p> <p class="ql-block">  窗户却很小,这也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了。徽派民居的外墙上是不开大窗户的,它考虑了安全性,实用性,比如防盗,比如窗户上的雕花窗棂能起到装饰和稳定的作用。还有说大户人家给看门人用的,或说是不让外人看到小姐真颜的。不过,大户人家的院内房间墙壁上还是有窗户的。</p> <p class="ql-block">  大户人家的传统婚房。</p> <p class="ql-block">  大户人家给女儿准备的绣楼。绣楼不仅仅是做女红的,单单只是缝衣、绣花、纳鞋等等,它还是女孩子读书、写字、练习琴棋书画,甚至打麻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中“承志堂”是清末徽州大盐商汪定贵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修建的五六栋住宅楼中的一栋,二楼上四周都是绣楼,亲们看看豪华不。</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徽州街上的老绣楼住进了新姑娘。</p> <p class="ql-block">  徽建的另一个特点是雕刻精美。徽雕不管是木雕、竹雕、石雕还是砖雕(徽雕四绝),在工艺上都极其讲究。特别从清代开始,在平雕和浅浮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层镂空深浮雕工艺,雕刻层次多达十几层。如今,徽雕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亲们不在看我的这篇小文时打瞌睡,笔者给大家凑个趣:门上方雕刻的四个字怎么念?</p> <p class="ql-block">  还有:图中的这半边圆桌怎么讲?</p> <p class="ql-block">  古徽派民居的大厅陈设,也很有讲究。大厅中堂照壁上挂大型画轴,一般是山水、花鸟,或是福、祿、寿吉祥祝词。画轴下置一条案,条案前摆有八仙桌和八仙椅。条案上,一般中间摆自鸣钟,钟两侧摆瓷器帽筒,帽筒左边摆着古瓷瓶,右边摆着有底座的镜子。古时候称左为东,右为西,因此这种左瓶右镜的摆设,叫做东瓶西镜,加上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p><p class="ql-block"> 在古徽州民居里,大厅正中除了 摆放八仙桌、椅以外,大厅两旁也是可以摆置其他桌子凳子的,比如摆放半边圆桌。好端端的整张桌子,为啥只摆半张呢?正好奇呢,听了主人的讲解,才弄明白。</p><p class="ql-block"> 以前,徽州男人绝大多数出门经商,少数读书。徽谚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话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前世没有修行好,今生就会生在徽州,到了十三四岁就必须离开家乡去外地当学徒,或读书,以求生计和发展。这话形象地道出了徽州男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徽商文化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男人十几岁就出门,常年在外经商,只留女人在家,女人就只用半张桌子。有客人来访,看到只有半张桌子,就知道男主人不在家,不便逗留。等男人回家以后,再拼在一起使用,寓意团圆。</p> <p class="ql-block">  现代徽州的建筑,很是借鉴了古徽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本图片上的建筑将徽派古建抽筋剥皮,去掉墙上的马头;抽象化了徽雕的浮雕和圆雕,化繁复为简约。</p><p class="ql-block"> 画外音:这幅图似乎可以回答前面提到的画谜。此图显得天高地远,天地契合得天衣无缝,画面干净、清新,有青气氤氲、天地一统的感觉。青气是天,有山有水有土成地,万丈极长,多年很久。</p> <p class="ql-block">  说到徽建,不得不说黟县所属的宏村和西递两个村庄,它们都是国家级5A景区,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村庄的建村史,宏村近九百年,西递近千年。</p> <p class="ql-block">  两个村庄的共同点是:古建保护得最完整,村落形态完好,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p> <p class="ql-block">  西递的古建保护好像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 两个村庄遗存的古建,代表了中国自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对全国的影响很大,很多地方在建造住房时,都会借鉴相当一部分徽建的样式和风格。</p> <p class="ql-block">  像笔者的故乡湖北,就有不少县城的房屋基本与徽建同制,面阔三间,中为厅堂,左右两厢房,厅堂前有天井,也有马头封火墙。</p> <p class="ql-block">  徽建中的民居的确漂亮,住着也舒适。</p> <p class="ql-block">  巷道里的小家小户,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大道上的豪门大户,则显庄严大器。</p> <p class="ql-block">  徽建对中堂大厅屋的陈设格调基本一样,但是却最讲究。</p> <p class="ql-block">  中堂大厅是家庭的活动中心,也是酬宾迎客的接待中心,但凡家里有大事,比如重大节日里的祭祀祖先,就要把中堂照壁上垂挂的预示吉祥的画轴撤走,换上列祖列宗的画像,画像下放置牌位,进行祭奠。</p> <p class="ql-block">  平时,中堂大厅里的摆设也是不得太随意的,必须遵循族规家规循例而行。</p> <p class="ql-block">  对祠堂的陈设更是讲究。</p> <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的宗祠,是商议族室大事之所,或用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或教训不肖子孙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原来是西递胡氏一个大家族的宗祠兼住所,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后人不可考。此祠面积达1800平方米。此祠保存完好,现今作为西递民俗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金黄的稻田,预示着今秋又是一个丰收季。丰收的果实收获后,要晒干保管,这就有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农俗文化——晒秋。晒秋的代表地是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p> <p class="ql-block">  前文说过,婺源县在1949年以前属于徽州。直到今天,婺源人都认为自己还是正宗的徽州人。</p> <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地无三尺平,村庄平地少,田地都在山下,收获的农作物挑上山以后,在屋顶架晒成了主要的手段。</p> <p class="ql-block">  世世代代以来,篁岭村村民已经习惯了与崎岖的地形相处,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找平衡点,比如用竹匾晾晒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屋顶架起晒杆,托起圆圆的竹匾,竹匾里晾晒的是绿的茶、红的椒、青的豆、黄的谷……</p> <p class="ql-block">  或是在楼顶搭起晒架。</p> <p class="ql-block">  也有极少在屋前有一小块平地的。</p> <p class="ql-block">  朋友们知道不,篁岭晒秋的美景还是三国大人物汉武帝曹操的后裔造就的呢。笔者在篁岭村口的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听到了详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原来,曹操的后裔之一,明末的曹鸣远辗转到了篁岭,见这里地势险要,便定居下来。曹鸣远在这里中了进士,授抚州临川知县。后来因为清军下南昌,他因此便遁回家乡篁岭,和家人们在这里种田、授学,积攒了一定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在曹氏家族的带领下,篁岭逐渐变成了富村,而曹氏家族也越来越兴旺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曹家还出了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镛。父子二人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的大半历史都受到了他们父子的影响。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掌朝三月,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民谚。</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有曹氏家族在篁岭砥砺奋进,才使篁岭变成了一座富裕的名村。</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篁岭,又经过了若干次世事的轮回,才是现在的样子。当然,这不在本文的研判范围之内。</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篁岭村,就如到了仙境。村外村内溪流淙淙,村边街边绿树红花。</p> <p class="ql-block">  三百多年的红豆杉头上顶着的是柿子树。</p> <p class="ql-block">  高大的枫香已经成了树精。猜猜它有多少岁。</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金秋十月,晒秋的人家早就行动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的瓜果。</p> <p class="ql-block">  尽数晒出来。</p> <p class="ql-block">  瞧瞧这幅动图。</p> <p class="ql-block">  看晒秋盛况的游人,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拍照打卡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不光有好看的晒秋美景,还有好玩儿的,比如怪屋。</p> <p class="ql-block">  在怪屋里,大人小孩儿都难以走稳。</p> <p class="ql-block">  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游人,最好别去体验。</p> <p class="ql-block">  盆里装着一颗人头。怎么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还有“倒”(读四声)屋,什么东西都是倒着的。</p> <p class="ql-block">  有点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  就连斑驳脱落的墙皮痕迹,都有点意思:哈哈,这不是中国地图吗?</p><p class="ql-block"> 就叫它“爱国墙”吧。</p> <p class="ql-block">  还有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  您推得动这副大石磨吗?</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二次来这里玩呢!”</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篁岭,早已成了国家级5A景区。她不仅仅有晒秋,还可以晒春,欣赏千亩梯田花海(油菜花);晒夏,在高大的古树和竹林中避暑;晒冬,柿子成熟,年味浓厚,体验传统民俗活动。</p><p class="ql-block"> 篁岭四季皆景——四季皆可晒!</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中秋节那天赏景黄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黄山美。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对比了五岳与黄山的景观之后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此话经后世文人逐步演化形成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经典俗语,可见黄山景观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国现代国画、油画、书法大师暨教育家刘海粟先生,曾十次登临黄山,最后一次他已经93岁高龄了。他把清代画家石涛先生的“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前一句书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人镌刻在黄山高耸的花岗岩岩壁上。</p><p class="ql-block"> 刘海粟先生十上黄山,而且时间最长的一次就呆了一百多天。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以黄山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曾有画作张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可见黄山的美景的确不是一般的美。</p><p class="ql-block"> 难道亲们就不想去看看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许,来到了从前山登山的玉屏索道下站。</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登山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龙。</p> <p class="ql-block">  缆车一启动,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震撼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不到十分钟,缆车便将游客从海拔754米的索道下站,送到了海拔近1700米的索道上站。啧啧啧啧啧……</p> <p class="ql-block">  从玉屏索道上站步行500米左右,来到海拔1716米的玉屏峰前。玉屏峰在天都峰和莲花峰之间,因峰壁如玉雕屏障而得名。玉屏楼在明代曾修有文殊院,现在其旧址上建了黄山玉屏楼宾馆。从玉屏楼右侧可以远观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它海拔1864米。</p> <p class="ql-block">  从玉屏楼左侧可以远观黄山第三高峰天都峰(迎客松挡住的高峰即是),它海拔1810米。</p> <p class="ql-block">  至于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要在玉屏峰背面才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  到了安徽黄山看什么?人们早就总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谓之“黄山四绝”。</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晴好,云海是看不到的。温泉嘛,今天高温37度,还是不去感受的好。今天就看奇松怪石。</p> <p class="ql-block">  先听听导游的介绍。有五六分钟时长,如果不感兴趣,就直接略过。</p> <p class="ql-block">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盘根于危岩峭壁中,挺立在峰岩绝壁上,大的高达30米,小的不足尺,针叶短而密,树冠平整如盖。</p> <p class="ql-block">  黄山松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天下第一松——迎客松。</p><p class="ql-block"> 迎客松也是黄山第一景,地处玉屏楼左侧海拔1680米处,倚青狮石破石而生。</p><p class="ql-block"> 迎客松高仅10米,却有800年的树龄,加上伸出的枝干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让它成为黄山最有名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黄山松的生命力超强,它能够从坚硬的花岗岩中汲取营养。</p> <p class="ql-block">  它在遍体坚岩连草都不长的山巅上,用浓密的树冠给山体遮荫保温。</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请看仔细了:那覆盖在山体上的是树不是草!</p> <p class="ql-block">  它遍布在黄山的每座峰峦上,正应了“无石不松”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怪石也比比皆是,它们以灵幻奇巧、形象逼真受到人们点赞。它们三分形似,七分靠揣摩。</p><p class="ql-block"> 迎客松所在的玉屏峰景区,从正面仰视玉屏峰顶之上,从左到右似一人形,而且是双性人,既有男性特征,又有女性特征。他(她)仰面朝天,舒适的平躺在峰顶,似乎在与蓝天上的白云对话。</p> <p class="ql-block">  玉屏楼前平台的右侧有座白象石,它头部那一柱擎天的石柱酷似象鼻,因此该石又被称作象鼻石。</p> <p class="ql-block">  玉屏楼前平台左侧盘踞着一块巨石,叫做青狮石。迎客松就是靠着青狮石长着的。(因为游人太多,不好找拍摄青狮石的角度。)</p> <p class="ql-block">  黄山怪石有的像见了面互揖的谦谦君子。</p> <p class="ql-block">  而这块飞来的石头好像是一个桃子。朋友们注意了:这块飞来石在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中出现过滴!</p> <p class="ql-block">  总之,黄山的怪石很多,至于像什么,亲们如果说不来的话,就去问问度娘吧。</p> <p class="ql-block">  黄山山高沟深峡谷多,前些年才开发出来的西海大峡谷景点最为著名。这里的山体与前山群峰挺拔、威武雄壮不同,它似刀劈斧斫般堆积起来的巨型石片峰林,壁立千仞,既巍峨壮观,又秀丽奇特。如今,乘坐西海大峡谷网红小火车游览大峡谷,已经成了众多游客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许多坐过黄山小火车的大咖们都曰过:“不游西海大峡谷,到了黄山白辛苦!”</p><p class="ql-block"> 怕“白辛苦”了,于是,排出200大洋,共用了6分多钟,坐网红小火车游了一个上下。</p> <p class="ql-block">  不游不知道,游过之后吓一跳。</p> <p class="ql-block">  简直是直上直下!</p> <p class="ql-block">  仅用几分钟,就把一车60人从山顶“呼”的一下杵进了谷底。</p> <p class="ql-block">  回程时,也是只用了几分钟“呜”的一声又把60个人提溜回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足足500米的落差呀!</p> <p class="ql-block">  惊险!刺激!小心脏“扑通、扑通”了好久。</p><p class="ql-block"> 游了西海大峡谷,的确没有白辛苦。</p> <p class="ql-block">  一天攀登三座高峰不太可能,那就选择比较好爬的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练练。</p><p class="ql-block"> 光明顶就在前方,山尖上似乎有颗足球。</p> <p class="ql-block">  先钻过一段隧道。</p> <p class="ql-block">  再走过千米绝壁栈道。</p> <p class="ql-block">  然后开始纯爬。</p> <p class="ql-block">  反正一路上就是爬爬爬……</p> <p class="ql-block">  没事儿,有点费腿罢了。</p> <p class="ql-block">  胜利在望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家人爬上来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  这一家老少三代也满是征服了脚下的喜庆。</p> <p class="ql-block">  知道那颗大足球是什么东东了吧?</p> <p class="ql-block">  听听导游的讲解就更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在海拔1860米的标志牌这里必须打个卡。可惜,排队的人太多了,至少要排一个半小时。乖乖,只好帮别人打个卡得了……</p> <p class="ql-block">  在光明顶最高点留个影简直叫做幸福。也可惜,人太多,太挤,也只能帮人家打个卡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山之巅,周围的美景尽收眼底,好雄伟,好壮观,好神奇,好秀丽。 今生,不枉来黄山一场!</p> <p class="ql-block">  黄山市条件不错,黄山风景区去年接待游客接近46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接近6个亿。</p> <p class="ql-block">  黄山市还有母亲河新安江,它保证着黄山人民乃至浙江人民天天喝着全国最好水质的水,实乃民之大幸。</p> <p class="ql-block">  黄山市区不但洁净,而且安静,这大概与它是旅游城市有关吧。图中是早上八点多钟黄山路与前园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正宗的城心地带,不过,感觉太安静了点,路上没什么人和车。</p> <p class="ql-block">  听当地人说,城里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这种状况只应该发生在农村啊),其他大人和年轻人都到江浙一带打工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让笔者想到了过去的徽商、徽剧,还有徽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相信黄山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徽文化!</p> <p class="ql-block"> 再见,黄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