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研思聚王城,思维课堂绽光芒——洛阳师院“国培计划(2025)”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纪实

洛阳市王城小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十月,硕果盈枝。为推动核心素养下数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转型,10月14日,洛阳师院“国培计划(2025)”灵宝市和渑池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在我校(洛阳市王城小学)四楼会议室圆满举行。</p> 课例展示:让思维“可视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由我校两位优秀教师带来两场数学课堂展示,将“数学与生活融合”“思维过程具象化”贯穿始终,为参会骨干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课例。</p> <p class="ql-block"><b>张姣姣老师《分数除法的应用(3)——含两个未知量的分数除法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以洛阳牡丹酥生产、博物馆陶俑与青铜器重量等洛阳文化场景为线索,先通过预学单反馈帮学生夯实“找单位‘1’”基础,再以“篮球比赛得分”问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列等量关系,自主探究“设单位‘1’为未知数”的核心方法。小组讨论中,学生梳理多种等量关系,对比不同设未知数的方程解法,明确解题规律;随后引入算术法对比,强调“双检验(验和、验倍)”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又借洛阳文化情境增强家乡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b>王宇老师《认识轴对称图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猜哪吒角色”“补哪吒耳朵”的趣味游戏切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特征。接着借助哪吒的斩妖剑、乾坤弓等法宝图形,动态演示“对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对折后完全重合”的轴对称图形本质,明确对称轴概念。随后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验证图形、“剪一剪”创作轴对称图形,纠正认知偏差、强化图形运动属性认知,最后结合剪纸艺术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贴合低段学生具象思维特点。</p> 说课反思:揭示教学新理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例展示结束后,张姣姣、王宇两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反思,从“教学设计逻辑”到“教育理念落地”展开深度剖析,让参会教师清晰看到课堂背后的理念支撑与实践思考。</p> 研讨交流:共话教学新路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课反思后,活动进入热烈的交流分享环节。来自灵宝市、渑池县的5位骨干教师结合刚才的课堂,围绕“如何设计关键问题撬动学生思维”各抒己见。来自灵宝市的骨干教师率先聚焦张姣姣老师的课堂:“‘洛阳牡丹酥’、‘博物馆文物’这些洛阳文化情境太亮眼了!不仅让抽象的分数除法有了生活温度,更巧妙的是,张老师让学生对比‘设不同未知量列方程’,这种任务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题规律,比单纯讲解更能激活思维。”渑池县的教师则补充:“预习单夯实基础、小组讨论突破难点的流程,完美解决了‘含两个未知量’的教学痛点,在自己的教学中也要尝试着用‘先扶后放’的思路设计课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两位教师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交流感悟。他们表示:听了骨干教师点评更意识到“情境不是装饰,而是思维的支架”——从牡丹酥到水席面粉,每个情境都紧扣“含两个未知量”的解题难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自然进入思考状态。<span style="font-size:18px;">未来在设计数学课例时,也要多做“情境与知识”的深度关联,而不是简单堆砌素材。聚焦王宇老师的“动手活动设计”:“折一折”、“剪一剪”看似简单,但王老师在每个环节都设计了明确的思维任务——折之前想“怎么折才能验证”,剪之后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剪不成”,这种“操作+思考”的结合,避免了动手活动流于形式,这正是我们在低段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以课为桥、以思为媒”,让“思维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同时,王城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数学思维课堂,也期待未来能与更多地区的教育同行开展跨域交流,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洛阳师院的统筹指导,更离不开全体参会教师的积极参与。洛阳市王城小学将始终秉持“开放、共享、共进”的教育理念,为区域教育交流搭建更多优质平台,助力骨干教师成长,为核心素养落地贡献王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