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大人总说“哭是无能的表现”,于是我把眼泪憋回眼眶;他们说“愤怒的人是坏人”,于是我把怒火压进心底;他们说“悲伤会让人觉得可怜”,于是我把难过藏进笑容背后。我们就像被教会了给情绪贴标签、筑围墙,把那些本应亲近的感受,推得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可后来才慢慢发现,情绪从不是要伤害我们的敌人,而是时刻陪伴的老朋友,是替我们感知内心的信号灯。难过时的眼泪,不是脆弱的证明,是在提醒“这件事让你受委屈了,该抱抱自己了”;愤怒时的心跳加速,不是暴躁的信号,是在警示“你的边界被触碰了,要记得保护自己”;就连沉默时的低落,也不是矫情的流露,是在暗示“你现在需要安静,该停下脚步歇一歇了”。这些被我们推开的情绪,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帮我们看清内心的信念——我们在意什么,抗拒什么,渴望什么。</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总习惯带着情绪向外求:希望伴侣改变相处的方式,希望朋友迎合自己的想法,希望生活顺着自己的期待走。可就像手里的沙子,抓得越紧流失越快,改变别人、扭转事情本就是件难如登天的事,最后只会在一次次失望里,把自己困得更紧。但当我们试着转过身,和情绪这位老朋友握握手,学会向内求时,一切就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当愤怒涌上心头,不再急着指责别人,而是问问自己“我到底在在意什么”;当悲伤笼罩自己,不再忙着抱怨处境,而是想想“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慢慢就会发现,内在的需求其实很清晰:或许是被尊重的渴望,或许是被理解的期待,或许只是片刻的安静。这些需求,从不是靠改变别人能满足的,唯有自己看见、自己回应,才能慢慢填满心里的空缺。</p><p class="ql-block">就像春天要欢迎燕子归来,秋天要欢迎落叶飘零,我们也该学着欢迎情绪的到来——欢迎眼泪落下时的真实,欢迎怒火升起时的清醒,欢迎悲伤停留时的温柔。当我们不再推开这位老朋友,而是轻轻对它说“欢迎你”,才算真正学会了和自己相处,才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向外求、只向内寻,活成一个圆满自在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