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颗心》

夏·时光

<p class="ql-block">斯蒂芬·韦斯塔比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年幼的他被电视上的医学纪录片所鼓舞,成为医生的种子开始在他心中萌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斯塔比十岁那年,无比疼爱他的外公因为心力衰竭去世,被至亲离世刺痛的韦斯塔比励志要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斯塔比刚开始学医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心脏外科起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社会普遍认为能做心脏手术的医生都是神明,医学界也涌现出了许多心脏外科的先驱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大神”面前,1966年进入医学院校就读的韦斯塔比算是晚辈,不过他也是名门之徒,他的导师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先驱柯克林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心脏直视手术,是指在病人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直接对心脏实施手术。</p> <p class="ql-block">名师出高徒,韦斯塔比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心外科手术专家,从业50年,他打开过12000颗心脏,其中有很多手术都是当时世界性、开拓性的术式,影响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半个世纪的从业生涯中,韦斯塔比医生凭借着创新性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果断地引进并创造新技术,比如机械血泵辅助和人工心脏移植技术,在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都属于前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打开一颗心》这本书汇集了韦斯塔比医生的一些经典案例,也剖白了作者韦斯塔比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本书英文原名Fragile Lives,直译是“脆弱的生命”,这是医生在面对众多病危的心脏病患者时常有的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韦斯塔比医生说的那样,“帮助担惊受怕的病人和家属走过人生中忐忑的时光,给予我无上的快乐;修复一颗衰竭的心脏,看着康复者走出医院迈向新生活,也在技术层面给了我巨大的满足。把脆弱的生命变得强壮,是多美好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一起认识了心脏的基本结构,人体的心脏由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脏每分钟搏动超过60次,每天泵出超过6000升血液。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器官都需要血液的供给,一旦心脏衰竭,就会带来致命的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致心脏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十岁男孩斯特凡是由于左右心室扩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女性患者朱莉则是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脏衰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心脏衰竭,他们的生命都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次,我为你讲述了韦斯塔比医生的两个伟大创举。他在朱莉身上使用了最新研发的血泵AB-180,帮助病危的朱莉起死回生。</p><p class="ql-block">他还创新性地使用“柏林之心”儿童机械血泵,让十岁男孩斯特凡顺利支撑到了心脏移植手术。移植手术很成功,斯特凡顺利活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讲述了并不是所有心脏衰竭末期患者都像斯特凡那么幸运,能够获得心脏移植的机会,彼得就是被移植评估筛选下来的众多可怜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斯塔比医生一直想要帮助像彼得这样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移植机会的重症患者,为此,他加入了人工心脏贾维克2000的研究团队,彼得则成为了韦斯塔比医生的头号测试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术非常成功,韦斯塔比医生开创了人工心脏移植的先例,贾维克2000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福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几百年前,一场小感冒都有可能就会夺去一个鲜活的生命,而如今,当我们罹患疾病,有各种各样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帮助我们康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类一直都在为那些疑难杂症寻找治愈的方案,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医生们可以剖开胸腹、可以修补心脏、可以打开颅腔、甚至可以更换病变的器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以殚精竭虑的努力和救死扶伤的精神,艰难地、一步步地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使千千万万的生命得以获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以说,现代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夺天地之造化,改生死之定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曾提到,他在手术室里有一种特别的感悟:患者命若悬丝,是那么脆弱,却又志如磐石般坚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的磨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无论生命长短,活着就很宝贵。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