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6日,古稀已过的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在粒粒香将军文化园的运粮河畔垂柳园(百善孝为先展厅)构思策划大幅油画(运粮河畔垂柳园)主题是2013年10月,八十四岁高龄的老父亲王喜山指挥粒粒香食品员工用挖沟机,四轮车七天时间从金兀术运粮河北岸(2015年栽种的1614棵云杉松现在是茂密的开国将帅林)移栽到运粮河南岸的柳树现在已成为一篇将军文化园中的垂柳园。</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p><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公社小山大队靠山屯</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参军服役于空军空降兵十五军某部</p><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调空军高炮某部援老抗美出国作战,任指挥仪班班长</p><p class="ql-block">1972年11月,圆满完成援老抗美防空作战任务回国</p><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退役回到阿城县巨源公社小山大队靠山屯务农。</p><p class="ql-block">1974年7月,任阿城县巨源公社乡镇企业打井队会计</p><p class="ql-block">1981年7月,任阿城县巨源农具厂厂长</p><p class="ql-block">1990年7月,任阿城市乡镇企业局建材公司副经理</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下海创办阿城节能燃料厂</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创办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成立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创建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获得荣誉和创办公益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市首届乡镇企业家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荣获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当选第十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任哈尔滨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馆长</p><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任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p><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创建黑龙江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任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馆长</p><p class="ql-block">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汤精配制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首届哈尔滨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龙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荣获黑龙江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出席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援老抗美)英模代表</p><p class="ql-block">2021年,荣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人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当选第三届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将军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路1号。2011年8月落成,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馆名由刘精松上将题写,馆内有领袖艺术、老红军与士兵、开国将帅、将帅艺术、将军艺术、伟大领袖、开国将帅堂七个展厅,共展出藏品35类15000余件,馆內还珍藏有1150位共和国将军的13500幅书画作品。2015年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创造了收藏将军书法之最。</p><p class="ql-block"> 2019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1日,首次缅怀开国将帅活动,在开国将帅林隆重举行。自2017年至2025年10月15日,来到开国将帅林参加缅怀仪式的共计500位开国将帅的1385位后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运粮河畔垂柳园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之侧,将军文化园内,藏一胜景曰“运粮河畔垂柳园”。其以柳为魂,融自然之秀与人文之厚,非独赏心之景,更是传承奉献、赓续家风的鲜活印记。</p><p class="ql-block">缘起·七昼夜移林</p><p class="ql-block">癸巳年冬(2013年11月),为筑共和国开国将帅林,馆长王军决意迁金兀术运粮河北岸二十亩柳林于南岸。时年八十四岁的王喜山(王军之父)亲率粒粒香食品员工,驱勾机、驾四轮,七日昼夜不息,七百余株柳树皆安然定植,以老者之韧,肇启园之根基。</p><p class="ql-block">成长·十二载守望</p><p class="ql-block">倏忽十二春秋,昔年弱柳已亭亭如盖,柔丝拂水,见证文化园岁岁变迁。园区特邀八十七岁高龄的熊元吉将军题“运粮河畔垂柳园”七字,笔力苍劲,为绿涛叠翠间注入铁血军魂,更添厚重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新章·百善孝为先</p><p class="ql-block">今岁园内新拓八十平方米“百善孝为先”展厅,立王喜山老人铜雕像,于双节之际启馆迎客。此举既致敬长者躬身奉献之德,更让“孝亲”“担当”的家风,随柳荫流转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垂柳无言,默守岁月;河声不息,传唱精神。运粮河畔垂柳园,终成将军文化园中,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家风之暖于一体的精神地标。</p> 百善孝为先展厅 <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展厅简介</p><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展厅坐落于粒粒香将军文化园运粮河畔垂柳园内,景致清幽,底蕴深厚。展厅由馆长王军于2025年精心打造,旨在纪念父亲王喜山九十五华诞,以实物与场景定格亲情,传承孝德。</p><p class="ql-block">王喜山(1930-2014)生于哈尔滨巨源镇小山村,一生淳朴坚毅。自1991年王军创业以来,二十余年间,老人以看屋守院、打更巡逻、参与厂房修建的默默付出,为子女的事业托举前行。2013年10月,八十四岁高龄的他仍亲赴粒粒香将帅林文化园,指挥移栽二十亩柳树林,如今这片树林已成为郁郁葱葱的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展厅特别陈列画家崔德龙创作的5米油画,生动再现了运粮河畔垂柳园的景致,定格了老人的耕耘身影。</p><p class="ql-block">展厅核心展区陈列着100件珍贵将军罐,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袂打造——建水紫陶代表性传承人陈绍康大师与唐三彩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大师各献50件力作,将非遗技艺与孝文化深度融合。此外,八位将军在老人八十大寿时题赠的书法作品,以及八十年代农村全家合影、2010年与2014年生日时的四代同堂照片,全景还原了老人的平凡坚守与家族温情。</p><p class="ql-block">这里既是对养育之恩的深情回望,更是孝文化的具象传承之地,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岁月铭记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展厅将军罐赋</p><p class="ql-block">冰城哈尔滨,三五文博之畔,运粮河畔垂柳依依,粒粒香将军文化园内,百善孝为先展厅藏珍蕴德。百件将军罐巍然列陈,凝非遗之精粹,承孝悌之遗风,蔚为大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夫将军罐者,器型端庄,气势雄浑,昔为盛储之具,今成艺术之魂。此百件珍品,分承双绝,各蕴风华。五十件建水紫陶,出陈绍康大师之手。五彩山陶泥为骨,含铁蕴华,经千锤万炼,成器坚如精铁,叩之金声玉振。大师融书画镂刻之巧,施彩泥镶填之技,残贴装饰独树一帜,将“滇南琼玉”之美誉凝于一罐,每器皆孤品,寸土藏匠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另五十件唐三彩,乃高水旺大师力作。承袭古艺拓新境,黄、绿、白三色交织,斑驳淋漓。经二次烧成,釉色流淌自然,造型生动传神,于古朴中见灵秀,尽展千年工艺之璀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双贤联袂,百罐齐辉。一陶一彩,皆为非遗载体;一言一行,深蕴孝德传承。观罐之精奇,感艺之高深,悟孝之至善。此瑰宝既是视觉盛宴,更是文化丰碑,让传统工艺薪火永续,令孝悌美德浸润人心,为将军文化园添就浓墨重彩,熠熠生辉,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将帅林文化园植林辞</p><p class="ql-block">乙巳孟秋,霜晞曜日,风拂平洲。粒粒香将帅林文化园内,松柏森列如貔虎,垂柳轻飏若碧绸。王军年逾七秩,携画师德龙,话昔植林之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癸巳秋,先父王喜山公八四高龄,气宇仍遒。见运粮岸荒陂待绿,率工徒徙柳南畴。恐冻土损根,日巡坑堑;忧寒霜凋叶,夜察苗木。七昼劬劳,终令枯坡生翠。今枝繁蔽日,絮舞盈眸,先父遗泽历十霜未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乙未年,纪将帅授衔、承红色血脉,植云杉松柏一千六百一十四株,契开国元勋之数;株下立唐三彩肖像,俾识群英之猷。高氏琢瓷凝彩,将帅后裔培土。风梳雨沐,幼干今已凌霄,森然如军阵、肃然似壮士垂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晨光透叶,松飙绕丘。柳丝牵先翁劬劳,杉影颂将帅宏谋。植林即植家国情怀,育木乃育民族刚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辞曰:一树载峥嵘,一林藏风流。柳承父志,杉继乡愁。愿林长青如将帅精神,园永耀似红色血脉。作辞记之,俾后人悟传承深意。</p><p class="ql-block">七律·咏运粮河畔垂柳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渡粮河柳色新,</p><p class="ql-block">移栽七昼见精神。</p><p class="ql-block">银丝拂水承兵韵,</p><p class="ql-block">老笔题碑焕武臣。</p><p class="ql-block">展馆彰孝传家久,</p><p class="ql-block">铜雕像德励人真。</p><p class="ql-block">十二春秋风与雨,</p><p class="ql-block">绿荫深处驻青春。</p><p class="ql-block">粮河畔柳丝牵兵韵</p><p class="ql-block">展馆前铜像励孝心</p> 运粮河畔垂柳园油画草稿 <p class="ql-block">运粮河畔垂柳情——画作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来宾:</p><p class="ql-block">大家好!眼前这幅《运粮河畔垂柳园》,落款字体复刻自熊元吉将军的手迹,由我悉心临摹于画布之上。今天,有幸以创作者的身份,与诸位一同探寻这幅油画背后,关于父爱、孝心与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半月之前,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先生与我联络。恰逢明年三五集团三十五华诞,他希望我创作一幅画作,以纪念他父亲当年植树的往事,最终陈列于粒粒香将军文化园“百善孝为先”展厅。随后,王馆长带我走进了这片垂柳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一段尘封的记忆:2013年10月,八十四岁高龄的王爷爷,不顾年迈,主动投身儿子的园区改造工程。彼时,他的儿子已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本可安享天伦的老人,却亲自坐镇指挥十几名员工,将七百多棵柳树从运粮河北岸,一棵接一棵移栽至南岸,整整耗费了七个日夜。更令人动容的是,王馆长告知,移栽柳树的第二年,老父亲便与世长辞。这片垂柳园,竟是一位老父亲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儿子的事业倾注的全部心血与深情。</p><p class="ql-block">构思画作时,那个画面始终在我脑海中盘旋: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或许步履已然蹒跚,但眼神必定清澈而坚定。他伫立在运粮河畔指挥劳作的身影,绝非需要照料的老者,反倒宛如一位运筹帷幄的“元帅”,每一个手势、每一句叮嘱,都凝聚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创作中,我将笔墨重点倾注于老人的双手与眼眸:那布满皱纹却依旧有力的手,是指挥若定的担当;那凝望远方的眼眸,盛满了对儿子的关切与对事业的期许。画中,员工们忙碌的身影环绕四周,但画面的灵魂与焦点,始终是这位沉默而伟大的父亲。他移栽的不仅是柳树,更是用行动诉说着:无论你年岁几何、事业多辉煌,父亲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这份爱,恰似垂柳园的土地,深沉厚重、沉默无言,却承载起万物生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的诞生,源于王军馆长心底滚烫的“孝心”。他亲眼见证了父亲当年的辛劳,那份父子深情与感恩难以用言语尽述,便选择以油画这一永恒而具象的方式,将记忆与思念定格。也正因这份孝心,画作最终陈列于“百善孝为先”展厅——王馆长并非想彰显自身的事业成就,而是希望将父亲的爱与付出凝固于画布,成为家族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挥动画笔的日夜,我总能感受到他的郑重与期许,也竭力将这份敬爱、感激与怀念,尽数融入每一笔色彩、每一处笔触之中。这份纯粹的孝心,便是我创作路上最珍贵的“油彩”。</p><p class="ql-block">故事的深意,远不止于父子情深。柳树移栽后,空出的土地上栽种了一片松树林,每一棵松树都对应着一位开国将帅,成就了如今的“开国将帅林”。“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舍的亲情,恰似父亲对儿子的守护;而苍劲挺拔、不畏风雪的松树,则寓意着不朽的功勋与坚毅的精神。从“杨柳依依”到“松柏长青”,不仅是树种的更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p><p class="ql-block">王爷爷移栽的柳树,是对儿子事业的深情眷顾;王馆长栽种的松树,是对国家、历史与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老父亲为儿子筑牢了事业的根基,而儿子则在这份根基之上,培育出更为宏大的家国情怀,将对父亲的“小孝”,升华为对国家民族的“大孝”。因此,这幅画不仅是父子深情的纪念,更成为一位企业家责任与担当的庄严宣言。</p><p class="ql-block">各位来宾,此刻你们所见的这幅画,蕴含着三个层次的深意:</p><p class="ql-block">前景,是具象的劳动场景——老父亲指挥移栽柳树的身影,是父爱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深处,是情感的核心动机——企业家儿子的孝心,是这幅画诞生的初心;</p><p class="ql-block">中远景的将帅林,则是中华精神的象征,见证着两代人精神世界的交接与升华。</p><p class="ql-block">我愿以画笔为媒,捕捉那汗水中的温情、沉默里的力量,以及平凡劳动背后不平凡的深意。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封用颜料写就的家书,一首关于父爱、孝心与家国精神的斑斓史诗。</p><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各位的聆听与品鉴!</p> 画家崔德龙创作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85岁高龄的父亲王喜山在粒粒香将军文化园汉白玉雕像马前!</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汤精,国家绿色食品级产品认证。</p> 老汤精第一代传承人梁忠 老汤精第二代传承人唐克明 老汤精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