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数学阅读的教与学》阅读收获

乡村首席教师朱会清小学数学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本周我阅读了宋君老师编著的《数学阅读的教与学》一书第五章“小学数学阅读规划”。书中第37~44页,着重呈现了宋老师制定四年级第一学期“智慧花数学社团课程纲要”的详细资料。</p><p class="ql-block"> 他指出,数学阅读需要规划,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发展,使课程实施走向有效。“智慧花数学社团课程”的名称,体现了智慧数学的根本理念。拓展性课程的分类,反映了功能定位的清晰、准确。在学情分析中,宋老师基于本班学生爱表现、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发展水平良好,借助图形探索数学发展和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等特征重点分析。并就其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全面了解。同时,还将小组合作和主体性阅读等数学学习情况深入剖析。明确了阅读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数学发展等方面的奠定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课程资源分析环节,宋老师指出,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等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充分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认知过程,它包括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等积极能动性的凸显。对于教师而言,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p><p class="ql-block">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善用数学思维分析身边事物,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产生学习自信。具体目标体现为,激发探究兴趣,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通过读思结合的策略,培植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搜及处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知识分析的能力。在方法多样性的策略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与人合作交流的活动体验中,培养推理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是数学阅读的突出目的。旨在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特征,感受其在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产生总体感知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特点。</p><p class="ql-block"> 课程理念反映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引导其应用数学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体上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研究数学,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思想。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了六种课型的清晰分,即:数学阅读好书推荐、数学阅读批注介绍、数学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批注、数学故事分享、课程阶段性评价等。课程学习的重点凸显在,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在实施过程中,应努力构建开放的互动的课堂。激发阅读兴趣,实施数学阅读;关注阅读策略,倡导多元阅读;关注思维发展,促进数学阅读走向深入;感受数学文化,促进数学阅读走向广博。在评价方面体现了课程学时总量,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学生学习的客观效果三个维度,将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融合,体现综合评判。数学阅读内容的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另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对内容的安排,教师应高度重视,有效落实。因其是拓展性课程,如果教师重视不足,就容易使课程实施落空,无法促进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 基于以上内容的理解,很容易发现在数学阅读课程的规划中,需要教师下足功夫。既要有清晰的理念定位,还应明晰课程类型。在实施中,要充分把握学情,理清楚学生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在开展实施中,有哪些适切的对接点?应如何去做?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不拘形式、内容尽可能丰富有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目标定位应以数学阅读为起点,立足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培养其数学阅读兴趣,产生阅读自信。课程的理念,应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水乳交融关系,以学生发展、学生主体等思想贯穿始终。课程内容的实施应多样,且策略多元。课程的实施重点和难点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起他们主动积极思考。在实施中,激发兴趣多样思考、思维发展、渗透文化是核心要义。在评价中,应科学规范。多元内容的选择更应花费心思而使其落到实处,真正使拓展课程拓宽知识面、促进思维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