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悦人的美篇

诚信悦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阳台悟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感与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静下心来,认知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地质学家曾经说过,并不是所有的山都与仙有关,只有两座山,一座是蓬莱;一座是昆仑。</p><p class="ql-block"> 他之所以这样说,我想,是因为他把纯粹的 “有所为而为” 的科学考察行为当成了 “无所为而为”的欣赏审美活动。他将自己的好奇心,投射给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曾经是 “八仙过海” 的蓬莱和有“万山之祖”美誉的昆仑。</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欣赏与审美,并非美学家的专属。是不分任何身份,是不受任何物质条件和专业门类的局限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欣赏审美意识;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与美感同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一种是情趣高雅善于欣赏的人。 说真的,这的确有点令人叹惋。</p><p class="ql-block"> 其实,美感本就存在,就像蓬莱、昆仑。只是你没有欣赏或者是不屑欣赏;不懂审美或者是不屑审美。</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那位地质学家的精神,在忙碌辛劳之余静下心来,认知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人类的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美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要读读东西方不同文明创造的古代神话和哲学;只要回头看看从远古一直照亮人类前行的那道道理想之光,就会明白,美感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行的脚步(这些美感,既是物质的、社会的,又是精神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用泥土创造的;在西方神话中,上帝耶和华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中东神话中,人类是安拉用泥土塑造的;巴比伦神话中,人类是由守护神马杜克制造的;埃及神话中,人类是由哈姆努制造的。这些不同的神话故事,反应了不同文化对人类起源的不同解释,蕴含着不同的美感意识。</p><p class="ql-block"> 在哲学方面,东方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人的出现和生存,有着深刻的解释。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关于人的学说,其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人道,人道是“仁”的基本精神。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慨括,他说:“仁也者,人也”,强调“仁”是关于人道的学说。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先贤先哲对“人”的发现和古老东方人道主义的出现。在这些思想里,有着独特的东方美感意识。</p><p class="ql-block"> 西方哲学,对人的出现和生存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康德为代表的本体论;以柏拉图、洛克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伦理学等方面。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开创了从哲学角度审视世界的新时代;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的背后,有一个理念的实体世界,强调理念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强调自我认知,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对人的出现和生存的核心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存在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道德的价值。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美感意识。</p><p class="ql-block"> 尤其值得仰望的,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他的凄美人生,永远绽放着神奇的光芒;他的博爱思想,永远充满着令人温暖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耶稣三十岁时开始传教,宣扬福音。后被犹太祭司该亚法控告,经犹太行省的罗马总督 本丟.彼拉多 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是,耶稣三天后复活,然后升天了。基督徒相信耶稣还要再来,使信徒得以永生。</p><p class="ql-block"> 耶稣的主要思想包括上帝和天国的观念以及伦理观。耶稣的伦理观源自其宗教观。他认为,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他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耶稣主张“博爱”,即爱上帝和爱人。这就是人性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这些神话意念和哲学思想,无一不具有慈善和智慧的美感——神话,是奇幻想像之美;哲学,是理性思辨之美。神话和哲学,共同为人类的出现和生存;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赋予了理智性的理想化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再来看看人类赖于生存的大自然吧!</p><p class="ql-block"> 高天流云,大漠飞沙,壁立千仞,江海横流,那是壮观之美感;平川无际,阡陌纵横,田园林泉,落英缤纷,那是秀丽之美感;雪融草长,鸟语虫鸣,溪水叮咚,雨露滴翠,那是素朴之美感;夕阳晚霞,渔舟弄影,星空明月,万籁俱静,那是恬淡之美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大自然聚集的神奇秀丽的景色阴阳分明,呈现出广袤无垠、浩瀚浑然的自然美感。</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美感,可让岁月在春光中苏醒;可令怅望变成千秋一行泪;斜阳晚钟,是美感暂时的安顿;田园林泉,是美感轻盈漫舞的曲谱和低吟轻唱的旋律;千古明月,则是美感明亮的眼睛,照彻着世象,照亮了人心。</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的时候,登临况味便油然而生。“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 (董其昌语)。有势、有声、有情、有灵气的感觉,就是大自然的味道,大自然的神韵,大自然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因为大自然美感的客观存在,才有人类美感意识的存在;才出现表现美感意识的各类形式,特别是艺术,尤其是诗和画。</p><p class="ql-block"> 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无不是缘自于这天然雕饰的大自然的神奇和神韵。所以,杜甫写下了 “乾坤万里远,时序百年心” 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味的,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六朝刘宋时的宗炳(公元五世纪),他曾在《画山水序》里,说出了山水画家作画的妙趣之事:</p><p class="ql-block"> “ 身所盘恒,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他以流盼的眼光,绸缪于身所盘恒的形形色色。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透视的焦点,所采取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站位。所以,他画出来的画,就营造了一个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艺术境界。于是,宗炳把他画的山水画悬挂在墙壁上,对着弹琴,乐悠悠的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p><p class="ql-block"> 可见,钟情于山水的宗炳,是何等的迷恋、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自然山水的美感,让宗炳创造了一个音乐般的美妙境界;而音乐家稽康同样也是以音乐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领悟宇宙和 “道”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p><p class="ql-block"> 通观之,中国的诗人画家的确是用“俯仰自得” 的精神来欣赏宇宙,跟随大自然的节奏去“游心太玄” 的。陶渊明也有诗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p><p class="ql-block"> 这全是因为大自然美感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人降于世,就是被上帝送来欣赏这个充满无限神奇、无限可能,具有无限美感的人间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当人类从出现并生存于大自然这个浩瀚恢泓物质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美感体系,就产生了物我相融的美感意念。</p><p class="ql-block"> 谁也走不出大自然的怀抱,谁也不能无视大自然存在的美感,谁也无法抵制大自然美感的诱惑与驱使。</p><p class="ql-block"> 所以,人的生存过程,就是在这个美感体系中带着美感出发,又带着美感消融的美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感,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存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还存在于理性的意识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美丽中埋下不幸;在轻松中释放沉重;在风趣中抛开辛酸。这是生活中美感意识的崇高表现。</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物质的美感,是宇宙时空意识的话,那么,理性的美感,就是耀眼的生命意识。</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美感,是潜藏的,是微妙的,但它是存在的——在对话里;在牵手时;在行为间;在十字路口的决策前;在风口浪尖的意志上;在人生艰难跋涉的行囊里;在今夜有暴风雪的酣畅酒意中……</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美感,跳动在社会大合唱的音符里:不论是独唱、合唱、重唱,还是通俗、民族、美声,和谐是不变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美感,蕴藏在人生小舞台的演绎中:喜剧、悲剧、正剧、滑稽剧,都是人生的一场戏。每个人都是编剧、导演和演员,演自己的戏,给别人看;看别人的戏,感染你自己……</p><p class="ql-block"> 所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一刻也没有脱离美感的包围,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意象的。唯博爱者,方能识别美感的符号;唯欣赏者,才能领略美感的魅力;唯情趣者,才会寻觅美感的踪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