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鳞半爪,拉拉杂杂,大理散记已写了两万七干余字,随文发了250幅照片(已汇编为《大理散记》(上))。但大理这颗云贵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文景观林林总总,举目皆是。已经写的那些文字仅是刚进门时的粗略一瞥,距真正认识她、了解她还远着哩!</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大理市区和大理州十一个县的许多名胜古迹,就说那闻名遐迩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吧,我也还没有来得及去细细探究品赏呢。这“风花雪月”既是自然景观,又有民间故事,还有它们派生出来的建筑、雕塑、民乐歌舞、诗词文献等人文传承,内涵极其丰富,岂可浅尝辄止。</p><p class="ql-block"> 我住在下关,紧挨洱海南岸和西洱河口,经常能感受到从西洱河那边吹来的或大或小的“下关风”,我每天晾晒在窗口的洗过的衣服,就是靠这风吹干的。可是我还没有落笔为“下关风”写过片言只语,因为还没有真正了解它。我常漫步于洱海边,但还没有写过"洱海月”,因为我还没有见过圆月映洱海的真情实景。上月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每天傍晚都是云雾沉沉,未见圆月露脸,也就不能去胡诌乱写。</p><p class="ql-block"> 昨天(2011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四,傍晚云淡天朗,估摸能够见到圆月辉映洱海的景观了,便从洱海南岸向西岸走去,一路上寻觅最佳赏月点。直至走到“洱海月湿地公园”,进得门去,在一片伸向海中的滩涂处,终于觅得了理想的赏月之地。大理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者,似乎早已感同身受,在这儿立了一块刻着“洱海月”三个大字的巨石,以此引导市民和游客。落款处刻的日期是“2011年7月1日”,说明建园立石的时间近在眼前。昭示着大理市有关部门近期正在加快发展旅游事业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我舒坦地坐在滩涂一块平整的石块上,仰望洱海东南上空,静候圆月出现。傍晚7点零两分,一轮淡黄色的圆月终于出现了,而且已经数竿高。实际上,她在7点以前已经升起,只是由于在落日余辉的映射下,与附近薄云色彩相近,没有凸显出来。随着落日余辉慢慢销隐,天幕缓缓黑沉,月色便渐渐透亮。此时,圆月当空,倒映海中,终于让人圆了洱海赏月的梦。</p><p class="ql-block"> 正当人们悠悠赏月之时,忽然乐声响起,灯光耀空,彩色水柱激越喷旋。原来这是身后大理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场前的“洱海之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启动了。此刻,上有圆月高挂,下有彩泉喷射,音乐悠扬悦耳,市民欢声笑语,洱海月夜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看到《大理日报》上刊载了一条该报记者杨艳玲发的消息,说是昆明“百车千人”来到大理过中秋赏洱海月。今日是中秋正日,可以想象,今晚洱海赏月的场面也许是空前的。但愿今晚明月更加皎洁,不负众望。</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昨日就去洱海边赏月,是唯恐今晚天公不作美,云遮霁月,让人扫兴。如果今晚仍是晴空朗月,在发罢这篇急就章后,当然还要赶往洱海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