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内,是景观园林类景区,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p> <p class="ql-block">群峰竟秀:造景以峰为主调,对比强烈,“援江水于天,引群峰于地,壁立千仞,壑深万丈,是一幅极富新安画派特色的立体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桩,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原树冠占地约半亩,树高数十丈,后毁于战乱。然主干基部却倔强存活并萌发枝条,鲍家花园修复时,留住新萌生枝条并精心培植,成为今日之银杏丛林。</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独一无二的清懿堂,俗称女祠,坐南朝北,五开间,三进,马头墙,整个祠堂结构紧凑,造型流畅,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雕镌典雅瑰丽,尤以门厅外之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徽州砖雕之最。</p> <p class="ql-block">世孝祠:两准盐务总商鲍志道建于清嘉庆七年,原三进,现存门楼及后进寝堂。牌楼式门草,水磨砖砌就,四柱三楼,门楼上“世孝祠”门额为隶书,由清朝著名书法家鸡石如所书。</p> <p class="ql-block">鲍灿孝子坊: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鲍灿为母口吮脓疽,为时文人竞相歌颂,奏请于朝,立坊產表。嘉靖间鲍灿又为孙鲍象贤官禄庇荫,封赠兵部右侍郎。</p> <p class="ql-block">鲍文齢妻節孝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鲍文龄妻汪氏,年廿五守节,抚孤子成立,四十五岁殁。</p> <p class="ql-block">骢步亭:明隆庆年间(1567-1572),棠樾人都匀知府鲍献书与侄元臣同建。取《汉书•列异志》中骢马御史之典。亭屡圮屡修,现亭为乾嘉年间重建。单檐四角攒尖,屋角采用嫩戗做法。宝顶形似官帽,为他处少见。亭跨骑沟上,额文“骢步亭”三字,为清书法家邓石如手笔。</p> <p class="ql-block">鲍漱芳父子义行坊(乐善好施坊):</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建。鲍漱芳、鲍均父子为乾嘉年间盐业巨商,在盐税、军需、赈济淮黄河工、灾民等方面为清廷捐出巨额金银,并出资修复建造邑城、乡甲之书院、祠堂、牌坊、桥梁、道路、水利设施以及举办义田、义学等。歙人感其功德义行。嘉庆十九年(1814)奉旨產表。</p> <p class="ql-block">鲍文渊妻节孝坊(脉存一线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鲍文渊继妻吴氏。甘五岁适棠樾氏,甘九岁夫故,吴氏抚前室子成立,修九世以下祖墓,葬夫及祖族未葬者,守节逾六旬卒。乾隆三十六年奉旨旌表。</p> <p class="ql-block">鲍逢昌孝子坊(人钦真孝坊):</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年(1797)建。明末世乱,鲍逢昌父处出久无音讯。十四岁的逢昌外出乞食寻父,终相见于甘肃雁门古寺中,奉父以归。旋又割股为母治病,孝行闻遐迩。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旨表。</p> <p class="ql-block">鲍象贤尚书坊(官联台斗坊):明天启二年(1622)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鲍象贤(1506-1578),嘉靖八年进士,历任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誉为嘉靖“中兴辅佐”,明史有传。卒封赠工部尚书,享葬祭。</p> <p class="ql-block">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檀干溪穿村而过,沿溪两岸的水街分布着近百幢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散发着古徽州悠久历史的灿烂之光及积淀的深厚徽文化内涵之美。</p><p class="ql-block">晒秋场:晒秋是唐模村的一项传统习俗,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晒秋场是为了给村民提供集中晒秋和游客互动的场地,成为唐模秋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高阳桥为水街的入口,石质,双孔券,桥上建屋为廊,为廓桥建筑模式,是古徽州地区仅存的几座廊桥之一,由唐模许氏建于清朝雍正年间。高阳桥为唐模水街十座石桥之主桥,位居村中。因唐模许氏来自高阳郡,所以造高阳桥,意思为不忘祖先。</p> <p class="ql-block">水街:村里面有一条水街,是村子的主要街道,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还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的是美人靠,供人歇息聊天之用。由于没有受到商业氛围的影响,村子保留了和谐、古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尚义堂:许氏支祠,明代许怀显捐资助边防,有功受封尚义郎,并获朝廷恩准建立尚义坊。尚义坊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后经清代重修,建筑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又看到这家店了,坐下再喝一杯冰酒酿。</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是一棵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银杏树,历经沧桑,依旧常青,在金秋时节依然硕果累累。在公元六百多年的唐朝,被徽州人称为汪王的越国公汪华定居在绩溪,后来他的后裔汪思立从绩溪迁到这里,成为唐模的始祖。在入住唐模前看中了两处地方,一处是沙堤亭那一片,另一处便是这里。他一时决定不了在哪儿居住,于是,便在这两处各栽一棵银杏树定址。</p> <p class="ql-block">太子庙:千年古庙,始建唐朝,历代重修,为“忠烈王”汪华及其长子而建,祭奉“汪公大帝”和“太子菩萨”。</p> <p class="ql-block">有四个听说过的</p> <p class="ql-block">灵官桥:唐模十桥之一,石砌单孔拱桥,原有台阶栏杆。桥通荒园山灵官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檀干园:相传,清初时当地的许氏家族有一富商,为弥补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游,却因年老体衰不得成行的遗憾,而建造的。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边挖塘垒山,模拟西湖的景致。因园内遍植檀花,又有小溪缓缓绕流,便取《诗经》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名曰“檀干园”,又名“小西湖”。湖广10余亩,园内“三潭相连”,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胜景。镜亭内还珍藏着朱熹、苏轼、米芾、董其昌、黄庭坚、文征明、祝枝山等历代名家书法碑刻18块。</p> <p class="ql-block">同胞翰林牌坊: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宣、承家的才学功名而立。坊额所刻“圣朝都谏”四字,即是朝延对许承宣的称誉。(谏音“懂”,义同“谏”)</p> <p class="ql-block">朋友推荐入住了一家“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是一家位于中国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国家5A级)的中法合作高端民宿项目,融合徽派建筑与法式乡村风格,其中迁建至此的清末富商程百万家的大屋有七个天井,故此店成为七天井店,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品味”是酒店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订的两个房间在这个小院子里,因为是工作日,客人不多,我们这个院子里只有我们一家人,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入夜睡个好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