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的榜单揭晓,济南以全国第五的位次惊艳亮相,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并肩跻身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这份荣誉沉甸甸,既是对济南综合实力的权威认证,更是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浪潮中破茧成蝶的生动注脚。从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到产业升级的锐意突破;从数字赋能的智慧转型,到城乡共荣的温情画卷,济南正以“硬实力”与“软实力”双轮驱动,驶向可持续发展的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济南的崛起,始于创新力的集中爆发。作为山东省会,济南坐拥“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126家省重点实验室”的雄厚科研家底,在《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中稳居第31位,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强市”。而济南的创新从不局限于实验室的突破,更在于将科技势能转化为产业跃迁的动能——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链条,7188家高新技术企业、91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创新主体“热带雨林”;直面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2025年计划新建100家科技创新平台且80%由企业牵头,让创新需求与科研供给精准对接;以市级领导挂帅的“尖刀班”模式,推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战略性产业攻坚破局。当比亚迪济南基地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浪潮工厂用“数字模型”制造“智能模型”、天岳先进加速碳化硅衬底量产,济南的创新已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p><p class="ql-block">若说创新是济南的“发展基因”,那产业便是其“强健骨骼”。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济南以“工业强市”为战略支点,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树成森林”: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领跑山东,比亚迪、浪潮、天岳先进等龙头企业构筑起产业“四梁八柱”;对标全省66条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形成13条标志性产业链与34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打通上下游堵点,推动产业集群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在新能源装备、机器人等赛道加速布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济南的产业升级从不是简单“腾笼换鸟”,而是通过“数字+”与“绿色+”双重赋能,让传统工业基地焕发出新质生产力的耀眼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数字化浪潮中,济南以“数字济南”建设为核心抓手,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智慧大脑”: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集成230余个系统,接入18万路视频监控与60万路物联感知数据,依托大数据优化交通信号灯,使核心片区路段延误指数降低10%、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判”;以争创国家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目标,迭代升级“爱山东”济南分厅,推进场馆预约、工伤业务联办等70项“关键小事”服务,让市民办事像“网购”般便捷;将数字技术延伸至乡村,章丘智慧大棚的精准种植、莱芜民宿的智慧管理、商河花卉小镇的数字化培育,深刻重塑乡村生产生活方式,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乡村振兴的“济南模式”逐步走向全国。济南的数字化从不是冰冷代码堆砌,而是通过“技术+场景”深度融合,让城市更聪明、乡村更美好、生活更温暖。</p><p class="ql-block">济南的高质量发展,既有城市进阶的“锐度”,也有乡村振兴的“温度”:坚持“留、改、拆”协同推进城市更新,明府城“修旧如旧”留住千年文脉,商埠区“古今融合”激活老城区活力,如今更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获不超过8亿元补助资金为古城新生注入动能;深耕乡村振兴,建成21.5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5类7个品种跻身国家农业主导品种,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新增产权交易额超17亿元、居全省前列;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第11位、北方第2位,2024年新增青年人才超15万人,更以“夏雨荷”文创空间、“泉锦鲤”时装周IP,重塑城市“青春基因”。</p> <p class="ql-block">全国第五的排名,是济南的“金榜题名”,更是新征程的起点。这座兼具“山泉湖河城”自然禀赋与“科技创新城”现代气质的城市,正以“硬实力”托举发展高度,以“软实力”涵养幸福温度,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泉城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