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非干不可的事情变得有意思。”原来这句话是柴静说的。今天,我不写美篇总结我的学习,因为我是下午讲座的主持人,我想记录我如何把做主持人这件“非干不可”的事情变得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p><p class="ql-block">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做今天下午活动的主持人,我来自滨州市第一中学,我叫吴东方,是名班主任六组的一名学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相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反思、有收获。下面有请班主任五组的三位老师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反思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感谢以上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老师们,数智浪潮奔涌,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生态,它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的动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教师培训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宝敏教授,她为我们带来题为《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李老师。</p> <p class="ql-block">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个半小时,全程无休息,只为把最好的方法授与我们。这才是教育的大情怀,这就是教育家精神。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也许从前我们只是听过,但未必做过,因为我们可能都不知道门在哪里。那么今天,通过李老师的分享,我们终于入门了。我提议,由我代表各位老师向李老师深深地鞠一躬,谢谢您!</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班主任七组的三位老师,请他们上台分享他们今天学习的收获和心得。</p><p class="ql-block"> 感谢三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 各位同仁,我是1982年出生的,今年43岁。长这么大,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做主持人,大家觉得我今天的主持合格吗?(合格!优秀!……会场里响起了一片呼喊和掌声)</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的认可。其实啊,开场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我读《礼记·学记》学到的;介绍李老师前的导入辞是我让Deepseek帮我写的。这就是读书、人工智能赋能我今天做主持人的能量啊!</p><p class="ql-block"> 前年暑假我去浙江大学参加培训,一位老教授在做完报告后笑着说:“你们知道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啥这么艰难吗?因为现在的各种教育培训呀,从各地选拔上来的优秀老师,他们中的许多人听着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也不动!”(大家笑)这话值得的我们每一个人反思。</p><p class="ql-block"> 所以啊,心动不如行动。希望我们新“三名”的每一位学员都能把今天的所学、所思转化为今后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因为李老师也强调了“做,才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p>